lv

聚焦儿童身心健康,中诚公益探索家庭育能新路径

[2025年11月26日 18:11] 来源: 网络 编辑:小编 点击量:1730
导读: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关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的民生基石。在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困扰、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重挑战交织的背景下,构建校家社协同的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关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的民生基石。在当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困扰、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重挑战交织的背景下,构建“校家社”协同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已成为国家战略与社会共识。继十七部委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后,2025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经过充分论证调研和精心策划开发,中诚公益创投发展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诚公益”)于2025年11月25日在北京成功举办“家庭育能的科学性与实践应用”专家交流会,并发布了“海马哒哒家庭育能全景测评体系”线上平台。同时筹备组建了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专业团队和部门,推动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支持从“问题干预”迈向“系统赋能”。

作为全国性社会服务机构,中诚公益聚焦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既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系统性短板的精准补位。以“家庭育能”为核心理念,提出家庭教育“能源、能量、能力”三维发展模型,旨在从源头上构建家庭内在成长系统,与传统测评工具不同,该体系不仅关注行为数据,更注重家庭生命故事的完整性、优势资源的识别和激活,推动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服务从“标准化测量”转向“个性化叙事”,为儿童青少年成长建设更具韧性的心理环境。

中诚公益相关负责人韩丽娜、副秘书长腾讯视频少儿IP运营中心专家厍寅斌、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事业部主任薛晏出席了会议。会议特邀多位权威专家组成高端智库:包括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吴重涵教授,吴教授从教育生态和生命过程视角,强调“家庭教育是生命故事的展开过程”。北京师范大学边玉芳教授深耕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领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爱玲研究员专注营养健康与成长支持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宏艳所长长期聚焦少年儿童发展与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教育专家杨咏梅老师在家庭教育与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经验丰富,北京昭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长李红霞在社区家庭服务与心理健康支持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与会专家分别从各自的专业学术思考和经验出发,围绕家庭育能的科学路径、实践落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构建“看见家庭、听懂故事”科学完善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支持体系建言献策。

会上正式发布了“海马哒哒家庭育能全景测评体系”。该体系由中诚公益的技术合作伙伴浩歌通途研发,在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上,创新融合“家庭叙事”,构建亲子关系、家庭支持、自我认知、资源利用、复原力等八大维度的评估框架,实现神经机制、养育支持、心理状态与家庭环境的全方位覆盖。体系不仅关注家庭在关键维度上的表现,更通过动态题和情景模块与包括单亲、重组、多子女、隔代养育等多种家庭类型精准适配,捕捉家庭在真实情境中的应对方式、意义构建与成长转折,从而生成的不仅有评分报告,更是“家庭优势-成长-行动”的导航图,真正实现从判断“哪里不对”到发现“如何更好”的范式跨越。测评体系的速筛版与详尽版模式设计,既能快速定位核心问题,又能生成个性化发展轨迹报告,填补了当前家庭育能测评领域缺乏科学化、体系化工具的空白。

韩丽娜表示,中诚公益会以此次交流会为起点,持续推进家庭育能服务模式的深化与升级。计划于明年推动该测评体系在全国社区公益服务场景中开展试点应用,通过“家庭育能成长档案”“育能故事工作坊”等形式,联动学校、社区和专业机构,构建全域覆盖、精准指导的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支持网络。期待该成果能为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与行业标准完善提供实践参考,推动我国家庭教育从“经验养育”走向“科学叙育”,为培养身心健康、意志坚定的新一代筑牢家庭根基。

杨咏梅老师参加“益童陪伴”系列活动

学生参与“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大富翁”游戏

学生参与“感官实验室”游戏

查看更多: 品牌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