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开国上将宋任穷 新中国核工业的奠基人

[2025年11月25日 15:08] 来源: 人物周刊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宋任穷(1909年-2005年),原名宋韵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上世纪50年代初,他毛遂自荐负责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在他的领导下,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原子弹;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5年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宋任穷(1909年-2005年),原名宋韵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上世纪50年代初,他毛遂自荐负责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在他的领导下,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原子弹;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5年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在不同时期均功勋卓著
  宋任穷1909年7月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3岁那年宋任穷考入金江高小,金江高小的前身金江书院,是浏阳八大书院之一。宋任穷入学时,中国最早的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陈昌、夏明翰等正在校任教。陈昌、夏明翰在讲课时经常结合课文传播革命思想,感染得学生热血沸腾。那时,宋任穷举着小旗子随大伙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列强,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而且唱着陈昌为他们编的《修路歌》:“修我们的马路,贯彻我们的精神,怕什么寒和暑,雨和风,拿起我们的锄头、铲子,快来做工。怕什么高和低,土和石,凡阻碍我们的,就要把它铲平!”正是这首歌,在宋任穷心里种下了革命的种子。而另一首《就义诗》,则是几乎国人皆能诵的夏明翰烈士的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在革命进步思想的熏陶下,宋任穷加入了红军队伍,并先后任浏阳县冲和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区党委宣传委员兼共青团区特支书记。他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组织带领农民打土豪,斗劣绅,分田地,减租、减息、减押,在斗争中接受革命的洗礼和锻炼。
  1926年,宋任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参加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并一直跟随毛泽东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宋任穷任红军部队团政委、师政委、红军干部团政委、红28军政委、军长等职。在红军主力撤离井冈山的突围战斗中,他参与指挥的连队被冲散,后又得知家中接连失去3位亲人,仍坚持革命斗争,在外以卖艺做掩护寻找部队,历经曲折终于找到革命队伍。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受王明“左”倾错误领导的排挤,他被撤销红13师政委职务,仍然坚定革命信仰,积极开展扩军建政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训处副主任,冀南军区司令员、政委,中共冀南区委书记,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等职。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率领八路军一部进入冀南,和陈再道等同志一起开展创建根据地的斗争,收复县城20多座,建立51个县级抗日政府。为粉碎日军对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他和陈再道等同志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平原游击战,开展改造平原地形的群众运动,建立起坚不可摧的“人山”,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胜利。他与陈再道等同志领导冀南军民顽强战斗,积极组织生产自救,战胜严重自然灾害,极大地鼓舞了冀南抗日军民的士气,而他的女儿却因缺粮少医病饿夭折。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中原战场的战斗,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豫皖苏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等职。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指示,纠正实际工作中的偏差,使面积广阔的豫皖苏解放区各方面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深受人民群众拥护。
  长征途中,为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与陈赓同志率领干部团英勇战斗。其间,他率干部团一部抢占皎平渡,掩护了数万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受到中革军委通令嘉奖。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与刘志丹同志密切配合,率领红28军与主力部队一起击退了国民党军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并参加了红军东征的重要战斗。
  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中,宋任穷舍生忘死,南征北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不同岗位均作出重要贡献
  宋任穷积极投身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大规模建设。上世纪50年代初,美国倚仗手中的原子弹,多次对我国进行核讹诈和核威胁。新中国成立后,为和平利用原子能,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1956年11月,国务院设立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具体组织领导我国核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宋任穷同志被任命为首任部长、党组书记。他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奔走操劳,付出了大量心血。在创办初期,他团结带领部党组成员,研究制定原子能事业发展方针和规划,组建原子能事业领导机构,选拔使用大批优秀干部、科技专家和技术工人,为原子能事业顺利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资、技术和人才基础。他紧紧抓住铀资源勘察和核科学研究两个根本环节开展工作,经常深入到地质队、矿山、建设工地和研究所,与干部工人同吃同住,促膝交谈,了解情况,指导工作,鼓舞士气。他坚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为我国核工业在1960年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时平稳有序地实现全面自力更生打下了良好基础。1964年10月,我国终于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宋任穷同志领导原子能事业建设4年,为我国国防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宋任穷在困难时期领导东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严重困难时期。1960年10月,宋任穷同志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主持东北局的全面工作。面对严峻的形势,他认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以及党中央对东北局“工业支援全国,搞好农业,加强国防”的指示,精心组织,周密筹划,恢复生产,渡过难关。他首先抓住粮食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恢复农业生产,治山治水,植树造林,使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全国各项重工业生产产量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他受周恩来同志委托亲赴鞍钢,多次组织保钢夺煤会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支援全国的任务。在东北工作期间,他非常注重调查研究,每年以大量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考察了东北三省100多个县。在他主持下,东北局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使东北三省在支援全国的同时,工农业生产形势一年比一年好转,到1965年出现了物价稳定、市场繁荣、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良好局面。
  宋任穷推动新时期我国航天事业的恢复和发展。粉碎“四人帮”以后,1977年10月,宋任穷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七机部担负着我国航天工业系列产品的研制生产、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研究拟订等任务,由于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严重干扰,自“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动荡不安。宋任穷同志到任后,立即带领部党组成员制定工作方案,深入揭批“四人帮”,大胆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最广泛地团结干部群众,同时狠抓恢复科研生产秩序,调整各级领导班子,落实科技干部政策,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使七机部的局面很快发生了根本变化,各项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在拨乱反正、落实政策的基础上,宋任穷同志指出,科研生产是七机部的中心任务,当务之急是抓紧搞好远程运载火箭、固体潜地导弹、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三项工程。他在七机部任职的一年多时间里,带领七机部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积极搞好对外协作,使七机部以三项工程为重点的科研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迅速恢复和发展。
  历程评述:
  宋任穷具有共产党人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不居功,不诿过,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解剖自己,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他生活朴素,廉洁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在近80年的革命生涯中,宋任穷舍生忘死,南征北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宋任穷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了一生,他的磊落胸襟、崇高风范,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查看更多: 奠基人 核工业 上将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