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解构小妞电影背后的口红效应

[2025年11月28日 13:32]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继2009年《非常完美》国产电影首次试水“小妞电影”,这一类型在中国电影市场迅速开枝散叶。时隔四年,《非常完美》的续篇《非常幸运》再度冲击银幕前捧着爆米花的小妞观众。而此前的七夕档热映的电影已是“为伊拼得人憔悴”。女汉子当道的今天,俗套的小妞电影架构已经难以立足,一部打动人的电影,需要更多与时俱进的


  继 2009年《非常完美》国产电影首次试水“小妞电影”,这一类型在中国电影市场迅速开枝散叶。时隔四年,《非常完美》的续篇《非常幸运》再度冲击银幕前捧着爆米花的小妞观众。而此前的七夕档热映的电影已是“为伊拼得人憔悴”。女汉子当道的今天,俗套的小妞电影架构已经难以立足,一部打动人的电影,需要更多与时俱进的新鲜作料。
  定义:
  小妞电影来源于英文ChickFlick(又被称为小鸡电影),和LadFlick(爷们电影)相对。纽约时报曾经如此形容小妞电影:它更像是起居室里的游戏,没有什么科学的成分。开启早期小妞电影先河的是 1961年的《蒂芙妮的早餐》,以生活的落寞,固执的物质主义色彩和大团圆结局确立了小妞电影的经典套路,而且充满了对现实的反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契机:小妞电影的火爆顺应了口红效应:在巨大的经济开销和生活压力之下,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增加迎来电影市场的繁荣,这让轻松温情的爱情主题大行其道。
  受众:二十岁以下的女性。女性是爱情片永恒的购买力
  主题:亘古不变的三个字:谈恋爱。
  时机:情人节 /七夕档
  作料:加油励志,天真纯朴,时尚风范,耍宝犯二,梦想成真,商业至上。
查看更多: 完美 小妞 续篇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