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酒标就像是葡萄酒特有的“名片”,在小小的一张标签上,就可以读懂关于一支葡萄酒的葡萄品种、年份、产区、酒庄以及其他信息等。
三千年历史,一朝成名
酒标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以前,当时人们在装酒容器的封泥上做标记,以区分酒的质量。此后,古希腊人在装酒双耳瓶的泥坯上刻写文字,再烧成陶器。罗马人在装酒容器上拴上张羊皮纸,上面记载内装物品的名称、容量、时间和酿造人等。此方法延续使用了上千年,逐渐发展成了用标签贴在酒瓶上作为标志。以后,由于玻璃的广泛使用及印刷术的发展,贴在酒瓶上的标签演变成了酒标。
现代意义的酒标出现在17世纪后,早期酒标功能单一,样式简单,多是寥寥文字,顶多用些花体或变体的字母,装饰个家族徽章。即使是现在,一个酒庄或酒厂的某款酒,除了年份数字的变化,其酒标图案每年多是不变的。骄傲的法国人更是认为自己的葡萄酒世界第一,没有必要花精力在酒标之上。
在法国波尔多地区,直到上个世纪初,酒庄主人才开始设计属于自己酒庄的酒标。在此之前,酒庄的葡萄酒都是成桶卖给酒商,由酒商培养、装瓶并销售。1924年,木桐酒庄,为纪念首次灌装成品葡萄酒,酒庄主人菲利浦·德·罗斯柴尔德男爵特意请着名招贴画家,让·卡吕为该年的葡萄酒设计了一幅全新的标签,开创了葡萄酒标签艺术化设计的先河。
了解酒标五大要素
葡萄酒的酒标被称为“etiquete”(法文,意为许可证),上面标示了有关这瓶酒的重要信息,比如葡萄品种、葡萄酒名称、等级、生产国或生产地以及酒精浓度等,卷标设计因人而异,所以数据书写的位置也不同。作为选购葡萄酒时的重要依据,消费者学会看懂酒标,不仅可以在鱼龙混杂的红酒消费市场中避免上当受骗,而且还能够预先料知它的味道。
葡萄品种
新世界论品种,旧世界论风格。旧世界的葡萄酒会使用该地区的法定葡萄品种进行混合酿造,取长补短,以达到较佳平衡;新世界则注重突出单一葡萄品种的特征,多会使用单一葡萄酿制葡萄酒,所以旧世界的酒标少有品种标示,而新世界一般都标明,而且极尽醒目。
年份
别误以为是葡萄酒酿造或装瓶的年份,酒标上的年份指的是葡萄收获那一年。且国际葡萄酒法规规定,酿造该酒的葡萄必须85%以上采摘自该年才能写上酒标。没有标注年份的葡萄酒意味着,这款酒是有两个甚至多个年份的葡萄酒调配而成。通常对于香槟酒或者起泡酒来说没有年份的居多,对于静态葡萄酒来说,有年份的居多,偶尔的那些没有年份的葡萄酒其中多数会是比较低档的葡萄酒。
产区
来自著名产区的葡萄酒往往有着优质血统。对于旧世界来说,产区代表着那里的气候、地势和土壤情况,所以往往更是独一无二的。多数旧世界有严格法律规定和制度,如法国以AOC、意大利以DOC形式标明。香槟的原产地(AOC)就是以Champagne字样出现。新世界,一般直接标明产地、子产地,有些还标出产的葡萄园,基本上是产区越精细越好。
制造者/酒庄/品牌
可能是个人名、品牌名、公司名,经常出现在酒标比较中心的位置,前后常常伴随着winery, estate, vineyard, cellars, Chateau字样。酒厂名相当于一瓶葡萄酒的缔造者,著名的酿酒厂通常是品质的保证。一个产区中往往有多个酒庄或酒商,如果只看产区很难分辨出好坏,此时酒厂的声誉就是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比如澳大利亚的酒庄还有星级之分,来整体评价一个酒庄的过往表现。
其他信息
根据各国法律要求标注的其他基本信息,包括酒精度、容量、生产国家等。
“葡萄酒身份证”有讲究
葡萄酒都会有一到两个标签。贴在葡萄酒正面的称为正标。对于出口到其他国家的葡萄酒,特别是中国进口的葡萄酒还会在酒瓶后有一个标签,称为背标。背标主要是介绍该葡萄酒及酒庄的背景,以及按照中国进口规定需要标注的中文信息,包括葡萄酒名称、进口或代理商、保质期、酒精含量、糖分含量等。葡萄酒背标通常是补充信息,更多关键和主要的信息来自于正标。
波尔多记者作家皮埃尔·韦耶泰说:“酒标的责任是在一瓶葡萄酒被口腔接受之前,先把书写的部分传递出去。”对于不少初级爱好者来说,挑选葡萄酒从认识酒标开始,对于那些资深人士,酒标是他们享受美酒后的记忆见证。虽然,设计出来的酒标样式会千姿百态,但酒标表达信息的风格可归纳为两个体系。一个是以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旧世界;一个是以美国、澳洲为代表的新世界。新旧世界葡萄酒标签风格的最大区别集中体现在:原产地的内涵范畴,以及一些词汇的概念意义。相比而言,新世界酒标信息表达更直接简洁,旧世界更含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