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再称张靓颖为选秀歌手了,离 2005年“超女”已经 8年,张靓颖离娱乐的浪潮越来越远。“你们应该发现我很少上电视节目,我不是那么娱乐的人,我不大能进入状态,老是显得和大家格格不入,我说话老是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只要一不笑,别人就觉得我心情不好。”她这样说。
在自组厂牌“少城时代”之后,张靓颖在音乐上乃至自身发展上的自主性都变得非常大,这不难理解,她承认自己是个有控制欲的人,“失控我会有情绪”。而对于一个 29岁的歌手来说,她通过演唱影视剧歌曲攒下的代表作也足够多,她现在想要做的是“追求一些品质上的东西”。
“那你现在自信吗?”记者问。
“过了今年就自信啦,因为今年我会瘦很多的!”
你总能在录音棚里找到我
8年前,站在《超级女声》的舞台上,张靓颖就比别人显得成熟且沉默些,在那之前,她没有梦想。
“当歌手不是我的梦想。而且我根本就不知道我想做什么,只有我需要做什么。小时候我妈叫我去学考驾照、学英语,并不是因为我喜欢,我想要成为那样的人,而只是因为电视广告说以后要找到工作你必须要会开车、会英文。这只是你需要的,而不是你想要的。”张靓颖说。
但她有天生的好嗓子,现今提起来有点过时的“海豚音”,在当时震惊了不少人。也是那个夏天,让她的生活,从仅仅满足需要,到可以自由选择想要什么。
“我发现我有权利去选择的时候,我才敢说我有梦想,也许小时候我的家庭、我的生活就是这么现实。”
而人生早期现实的训练,以及成名带来的丰富选择,作用在一起,使得纷繁的选择在她面前变得单一,8年来,她的所有成绩几乎都与音乐有关。综艺娱乐、电影、电视她几乎都没有涉及,只有唱歌这一件事。
“我没有长远的规划,对我来讲我就是喜欢唱歌,平时没有工作的时候,我就在录音棚里面,因为我也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
刚出道时,她曾萌生退意。她问妈妈,假如我们过(成名)以前的生活有没有问题,妈妈告诉她没问题。“我这辈子不会饿死了,所以我的底线已经够了。”在此需求之上,她只要好好唱歌就行。“很多人都在考虑怎样养活自己,怎样过日子,那是很痛苦的。我觉得一个人好不容易才有机会去创造一些精神上的东西,所以我要珍惜这份幸运。”
出道已经第八年,她没什么新的安排,还是唱歌,问她新的梦想,她回答得还是很现实,“我想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作环境,这几年把商业演出在慢慢减少,以前我没有资格去选择,但是现在我希望有一个有品质的工作环境”。
你的心磨出了太厚的茧
张靓颖买了一支话筒,这支话筒的特点是——“可以百分之百地还原你的声音”。她总是待在录音棚里,听自己歌曲的咬字、细微情感。
她还给自己放了小半年的长假,“一个没有放假的人,你没法去唱一首很舒服、很放松的歌,你根本不知道舒服是什么感觉。可能你音准什么都没有问题,可是你就是没有闪光点”。
她对生活是一个有控制欲的人,“我每一件事都会有个闹钟,我需要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每一天,她会想好第二天要做什么样的发型,直发还是卷发,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然后头一天转告助理,请助理安排第二天化妆发型师几点来帮自己做造型。
“我以前唱情歌,大家都觉得很好听,但我想说我没有那样的情感经历,我没有那种生与死的别离,我不能理解那种情感,所以我在看一个电视剧时,我都会尽量去揣摩那些情绪的感受。”
作为一个歌手,她非常害怕自己变得麻木。“我在家里看得最多的是动画片,它让你用最直线的方式去思考,你不会考虑这是动画片,这是假的,你不会这么理性地思考。”“如果有一天,你发觉自己不悲、不喜、不痴、不欲,千万别以为自己终于修成正果。那只是你的心磨出了太厚的茧。”她在微博上这样写。
但她也尽可能地让自己感性地生活,在她的手机里,拍下最多的是云朵、树木,她为自然中的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而赞叹。
张靓颖说生活中的乐趣得靠自己去创造,得一拍脑门就去做。比如说,走路,“我今天没事情,我会不叫司机,自己走路出去,这一天就只是走路,什么事情都不做”。
或者郊游,“我跟朋友说,我们出去郊游吧,他说好啊,那去哪里,我说我买一个自行车我们骑过去,我就买了一个六轮自行车,大家看到那个自行车的时候都说,一定要骑上街吗?会被围观的,我说没关系,我觉得这是生活乐趣”。
“你自己想做这件事的时候你就立马去做,不要犹豫,你一犹豫,你的情绪就会纠结后退了,就会不成行。”这是张靓颖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