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天津的大学排名 工科为主大学的通识教育之道

[2018年11月11日 20:32]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向桂君田伟霞摘要:以工科为主的大学,人文师资部队相对单薄,面对着怎么树立有用的、具有特征的通识教育系统,实在把通识教育融入本科培育全进程的问题。电子科技大学提出以“新四会”才干培育为抓手来树立通识教育系统,经过充沛整合校内外资源,打破“中心通识课程+实质教育选修课”办法约束,深化通识课程教育变革,促

向桂君 田伟霞

摘 要:以工科为主的大学,人文师资部队相对单薄,面对着怎么树立有用的、具有特征的通识教育系统,实在把通识教育融入本科培育全进程的问题。电子科技大学提出以“新四会”才干培育为抓手来树立通识教育系统,经过充沛整合校内外资源,打破“中心通识课程+实质教育选修课”办法约束,深化通识课程教育变革,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交融,建造具有校园特征的可供同类高校学习的通识教育系统。

关键词:通识教育系统;理工科大学;成电特征

一、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面对的困难

理工科大学在展开通识教育中常常面对着许多归纳性大学所罕见的困难。最杰出的困难表现为:观念方面,对通识教育的内在知道不行明晰,通识教育要么“包罗万象”,要么“可有可无”,仅是专业教育的“装点”;教师部队方面,缺少一支安稳的、高水平的通识教育教师部队,其间文科师资尤为缺少;人才培育标准方面,前史沿革难以习气新时代人才培育的需求。此外,校园文明单一,人文空气不浓。

1.对通识教育内在的知道有待深化

大部分理工科高校虽然已知道到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但对通识教育内在的知道还有待进一步进步。例如,除了中心通识课程,部分高校(当然,不限于理工科大学)还将思政类课程、公共外语类课程、大学体育等公共课都冠以“通识教育”称号,在必定程度上通识教育就等同于公共课。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设置了中心通识课程,也清晰了学分要求,但在施行进程中面对“打扣头”的危险,要么使之成为专业之外的“小甜点”[1],要么流浪为凑学分的“水课”[2]。凡此种种现象标明,不少校园对通识教育内在的知道依然还存在误区,有新瓶装旧酒的倾向。

2.通识教育师资需不断充沛

教师是参加通识教育实践的主体,高水平的教师部队是有用展开通识教育的必要确保。通识教育师资尤其是文科师资缺少是大部分理工科大学展开通识教育面对的杰出问题。虽然現有的文科师资活跃参加了校园通识教育的施行,但由于数量有限,其课程负荷几近极限。而大都理工科教师为某一职业的专家学者,他们虽术业有专攻,但常识面较窄,常识结构较单一,难以开出跨学科、跨范畴、文理浸透的高水平通识教育课程[3]。这样就需求发起具有优异人文实质的理工科教师也活跃参加到通识教育中来。

3.人才培育标准设置较细

20世纪50年代末的“院系调整”,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以便“愈加有用和有计划地培育人才”,然后对原有大学安排和专业设置进行了从头建构[4]。调整后构成的理工科或单科性大学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育直接对接职业。不可否认,这一办法在前史上发挥了活跃作用。但是,理工科大学尤其是职业特征显着的大学依据前史惯性所遗传的这一特征将难以习气新时代人才培育需求。原因在于,浸透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教育要求培育的学生能打破专业约束甚至文理之间的边界,具有穿插交融、勇于跨界的实质。

4.校园文明里的人文空气不浓

校园文明在人才培育中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潜在影响,具有“隐性课程”的功用。理工科大校园园文明从环境到人文往往过于注重有用,具有必定的功利主义倾向[5]。学生对自己狭隘专业范畴以及作业与工作的注重常常胜于对“诗和远方”的注重。其活动轨道多会集在教室(试验室)、图书馆、睡房三点一线,往往不及归纳性大学五光十色的课外活动。这样一来,通识教育所要培育学生的公民实质、人文实质等就缺少一片成长的膏壤。

二、电子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探求进程

我国高校关于通识教育的探求,既有大学自觉的内部动力,也有国家方针的外部引导。电子科技大学较早便开端注重培育学生的通识和人文实质,其通识教育探求阅历了文明实质教育时期、中心通识课程1.0和2.0三个阶段。

1.文明实质教育时期[6]

早在1985年,校园就现已注意到过度专业化人才培育的坏处,所以在教育计划修订中添加了“根底要厚一点,专业面要宽一些,常识面要广一些,添加习气性”的准则。1995年原国家教委在武汉举行“文明实质教育试点作业会”,经过方针促进各高校以不同办法推进“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展开。在这一大趋势下,成电先于1999年在教育计划中增设文明实质课程,后又于2002年在普通教育课程中增设实质教育选修模块,其间包含文学、前史、哲学、法令、经济、办理及依据社会需求树立的边际、穿插课程和一些新的东西类课程。这一时期的通识教育首要经过开设实质教育选修课来完成,鼓舞学生依据爱好恣意选修,对促进学生特性展开具有活跃含义。但是这一时期的课程设置缺少规划和系统。

2.中心通识课程1.0时期

2013年,校园提出“依据全面展开的立异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推进通识教育和特性化教育,并在新培育计划的通识教育模块特设了中心通识类课程和穿插通识类课程。该年修订的本科人才培育计划以通识课程、学科根底课程、学科拓宽课程、专业中心课程、实践类中心课程、特性化课程等6个课程模块的构建为中心,推进课程的整合和优化,树立特性化、多元化的人培育渠道,促进学生全面、特性展开[6]。可以说,这个时期的通识教育由中心通识课程+实质教育选修课组成,对中心通识课程的学分也清晰要求为6/9学分(文科6学分,理工科9学分),但中心通识课程资源需求加强建造,通识教育办法需进一步

改善。

3.中心通识课程2.0时期

经过近五年的建造,校园的中心通识课程建造从1.0进化到2.0,由2013年的11门课程中心通识课程增至现在的60余门中心通识课程。这60余门中心通识课程散布在“文史哲学与文明传承”“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与数学”“工程教育与实践立异”“艺术鉴赏与审美体会”“立异创业教育”等六大模块。校园改变了本来单一的“中心通识课程+实质教育选修课”办法,在不断完善中心通识课程系统的一起,将“重生研讨课”“成电讲坛”“成电舞台”,以及全国范围内“优质通识类MOOC课程”和“‘经典60阅览”等归入通识教育,构成了具有成电特征的通识教育系统。现在,校园通识教育不只中心课程建造系统化,通识教育办法也多样化,学分要求进步至13学分。

三、“新四会”引领通识教育新实践

1.“新四会”的提出

哈贝马斯以为,在现代社会中东西理性过于胀大,专业主义、科技主义、本位主义甚嚣尘上,致使社会系统的撕裂与隔膜成不可逆之势,然后构成日子国际的殖民化甚至整个社会的非理性化[7,8]。他由此提出往来理性理论,并以为以互主体性为根底的往来社会才是社会展开之愿景,而人的解放则有赖于主体合理性的彼此了解,进而到达依据合理动机的协议一致性。换言之,作为个别的公民活跃而有用地参加社会,并能就社会展开做出各种正确决议计划,就是表现其“往来理性”的进程。而公民做出清晰决议计划的条件是:具有有用地听、说、读、写才干和渊博的常识或见地,以及批评性思想才干。因而,若用哈贝马斯的结构解说,通识教育就是一种注重人类的往来资质培育的教育行为[8]。

校园于2012—2013年会集展开了教育教育思想大评论,深化总结近60年来的人才培育和办学经历,进一步清晰了精英人才培育理念以及要在本科人才培育进程加强通识教育。校园于2016年又针对性地提出经过培育“新四会”才干进步学生的人文与通识实质。校长李言荣院士2016年在校园立人班学生座谈会上初次提出经过培育“新四会”才干进步学生的人文与通识实质。他说,要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好品格的人”而不是“东西性的人”。所谓“新四会”是指,“听”取不同声响,洞见事物实质;“说”,表达思想观念,交流定见情感;“读”,阅览经典,“与大师对话”;“写”,凝炼经历常识,检视思想逻辑。很显然,“新四会”聚集在进步学生的思辨才干和表达才干。在“思”方面要把演绎法和归纳法融会贯通,在“辨”方面要培育学生的质疑和批评精力,一起培育常识的广度和常识跨界的整合才干,然后打破“片面性”“单向度”的限制。可见,对学生“新四会”才干的要求正符合哈贝马斯“往来理性”关于公民的实质要求。

2.通识教育系统的完善

纵观国内外闻名高校,在通识教育方面选用的办法多为“散布必修型”“名著课程型”“中心课程型”“自在选修型”中的一种或几种[9]。因而,通识教育方针的完成不止一种办法,每个校园应探求构成自己的特征办法[10]。上文现已说到,成电通识教育办法打破了本来单一的“中心通识课程+实质教育选修课”办法,充沛整合各类校内外资源构成具有成电特征的通识教育系统(如表1所示)。

详细修读阐明如下:

(1)理工类学生在“文史哲学与文明传承”“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艺术鉴赏与审美体会”和“立异创业教育”四个模块中至少修读4学分,在其他两个模块至少修读2学分;文科类学生在“自然科学与数学”“工程教育与实践立异”和“立异创业教育”三个模块至少修读4学分,在其他三个模块至少修读2学分。

(2)“成电讲坛”指由国家大学生文明实质教育基地主办的系列讲座,可申请确定为中心通识课程系统“文史哲学与文明传承”“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艺术鉴赏与审美体会”等3个模块相对应的学分,一切学生须至少确定1学分,但一共不超越2学分。

(3)“成电舞台”指由文明艺术教育中心主办的系列表演,可申请确定为中心通识课程系统“艺术鉴赏与审美体会”模块的学分,确定不超越1学分。

(4)学生可经过修读校园确定的优质通识类MOOC,确定相应模块的中心通识课程学分,确定不超越2学分。

(5)学生可经过修读校园确定的“经典60”阅览,确定相应模块的中心通识课程学分,确定不超越2学分。

(6)重生研讨课由各学院闻名教授面向全校学生敞开,旨在激起学生学术志向,启迪学生学术思想,协助学生认知未来。一切学生须从校园审定的重生研讨课清单中至少修读1

学分。

(7)实质教育选修课包含自然科学类、文史哲类、社科类、艺体类等4类课程。实质教育选修课确定通识教育模块不超越2学分。

(8)优质通识类MOOC是校园为处理通识教育课程资源缺乏而选定的一系列MOOC课程。学生可经过修读校园确定的优质通識类MOOC,确定相应模块的中心通识课程学分,确定不超越2学分。

(9)“‘经典60阅览”是为鼓舞学生阅览经典名著,由校园通识教育委员会专家、全校各单位专家和图书馆从不同学科范畴选定的,包括文、史、哲、社会科学、艺术、数学与自然科学等相关范畴适合通识教育的经典著作60部(种)。学生可经过此办法确定相应模块的中心通识课程学分,确定不超越2学分。

3.推进中心通识课程小班化教育

2017年,校园开设中心通识课达660门次,修读学生人数为24 647人,均匀班级人数约为37人。作为大力建造的研讨型课程之一,校园全面推进中心通识课程小班化教育并深化施行教育办法、考核内容与办法变革。经过对中心通识课程教育情况的查询显现,开设课程归纳运用了启发式、研讨式、体会式、事例式等多办法的研讨型教育办法,并有用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深化展开了翻转讲堂、混合式学习等教育办法变革。在课程点评方面,中心通识课程将进程点评与完结性点评相结合,采纳“小组评论”“读书陈述”“课程论文”“实践体会”等多种点评办法。查询标明,参加中心通识课程的学生90%以上对课程教育表示满意,93.25%学生以为经过课程学习在“进步人文实质”“培育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拓宽常识范畴”“增强跨学科认识”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

其间,“人类文明经典赏析”是“文史哲学与文明传承”模块下的系列中心通识课程,该系列课程经过对人类文明经典论著的强化阅览、深化评论和标准写作等练习,致力于培育学生阅览写作习气,进步“新四会”才干,进步人文根底实质。该课程特征表现为:班级规划方面,小班教育全掩盖(每班不超越30人),一年级学生全掩盖(必修);教育团队青字号,国家级教育名师领衔,“青拔”“优青”等40余位青年组成教师团队;教育办法办法方面,选用阅览人类文明经典论著、出题研讨与深度评论、高水平论文写作、归纳实质拓宽等多种教育办法。

4.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交融

“不管在什么学科范畴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差异都不在教育内容上,而在办法和观念上”[10]。通识教育的方针并非单靠几个特别规划的学科或课程模块就能完成,还需求经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办法,将通识教育理念和办法结合到整个大学的学术活动里[11]。若从以上视点了解并处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联系,那么咱们便能较好地完成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交融。

为了完成“新四会”才干培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进程,成电不只在中心通识课程教育方面进行深化变革,在专业课程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全面变革。首要,经过立项建造探求式小班教育课程、重生研讨课、挑战性学习课程、学科前沿课程以及等研讨型课程,推进专业课程的教育变革。例如,校园大学数学相关课程较早便开端研讨型教育办法和考试办法变革,其意图在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爱好,培育立异认识与立异才干[12]。除此之外,校园在最新的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育计划辅导定见里清晰要求,每个专业均须开设“专业写作与口头表达”相关课程,并高度注重学生的独立考虑、阅览写作、表达交流、思辨与领导等方面才干的培育。

四、进一步的考虑

1.聚集中心通识课程质量的不断进步

我校现已在中心通识课程建造方面做了很大尽力,下一步将进一步着力于不断进步课程的教育质量。校园中心通识课程3.0时期的建造使命便是要在不断完善课程系统建造的一起,进一步着力于确保课程教育质量和要求不打扣头。从2.0到3.0,其间心就是不断进步“质”和不断优化课程系统。在进一步完善课程中心通识课程申报和评价机制一起,还需树立课程退出机制。有学者以为,“中心课程”和“助教准则”是树立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1]。为了确保课程教育效果,校园还需将博士生和年青教师吸引入助教部队,让助教深度参加课程教育活动和研讨安排作业,而不是仅帮主讲教师批改作业。

2.回归通识教育实质

本科教育教育变革一直是高级教育变革的热门和难点,各级部分公布的相关方针也是层出不穷。每所大学应当依据教育规则和国家的有关精力进行教育教育变革,构成校园的办学特征。通识教育并非是处理一切人才培育问题的“灵丹妙药”,更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处办法战略。就更深层的含义而言,通识教育需求把来自于遗产的范式和方向与来自于科学的试验和改造和谐起来,而這两种彼此敌对的力气只要在对人确实信中才干获得平衡[10]。因而,回归通识教育实质需求咱们对本身传统进行反思性调查,并在此根底上做出关于通识教育的全盘式、系统性规划。

参考文献:

[1] 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J]. 读书,2006(4):3-12.

[2] 陆一.从“通识教育在我国”到“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兼论我国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多种或许的结合[J]. 我国大学教育,2016(9):17-25.

[3] 蒲波等.职业特征型大学通识教育实践中的窘境与出路[J].高级农业教育,2013(6):14-16.

[4] [日]大塚丰.现代我国高级教育的构成[M].黄福涛,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6.

[5] 陈欣.论工科院校通识教育展开的窘境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讨与评价),2012(12):7-9.

[6] 《电子科技大学志》编纂委员会.电子科技大学志:1956-2015[M].成都:电子科技大大学出版社,2016.

[7] 李佃来.哈贝马斯与往来理性[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5):28-33.

[8] 李曼丽.再论面向21世纪高级本科教育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J].清华大学教育研讨,2000(1):81-87.

[9] 李曼丽.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讨[J]. 高级工程教育研讨,2000(1):46-50.

[10] [美]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1] 孙华.通识教育的欧洲办法[J].江苏高教,2015(2):12-16.

[12] 黄廷祝,等.大学数学研讨型教育办法和考试办法变革与实践[J].我国大学教育,2012(11):52-55.

[基金项目:电子科技大学教改项目2016—2018年高级教育人才培育质量和教育变革重点项目“职业特征研讨型大学精英人才培育的探求与实践”(编号:2016XJYZD021)]

[责任编辑:夏鲁惠]

查看更多: 课程 核心 学分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