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一幅布景与五幕传奇

[2025年01月08日 22:26] 来源: 北京青年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继上海当代艺术馆及北京中国美术馆之后,《文化香奈儿》展览此次移师广州大剧院。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协办,依然由主导前两届《文化香奈儿》的尚·路易·弗蒙负责策展。展览于2013年1月16日至3月3日在广州大剧院举行,该建筑出自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之手。  本次展览精彩演绎了香奈儿品牌与艺术之间的深厚渊源。


  继上海当代艺术馆及北京中国美术馆之后,《文化香奈儿》展览此次移师广州大剧院。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协办,依然由主导前两届《文化香奈儿》的尚·路易·弗蒙负责策展。展览于2013年1月16日至3月3日在广州大剧院举行,该建筑出自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之手。
  本次展览精彩演绎了香奈儿品牌与艺术之间的深厚渊源。这一始自香奈儿女士的传统,由卡尔·拉格斐延续至今。一幅毕加索于1924年为芭蕾舞剧《蓝色列车》所创作的巨型布景将串起展览的五个主题。这幅收藏于伦敦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的巨作,是特别为此次展览而出借的。
  《蓝色列车》是一出由塞尔吉·迪亚吉列夫创作的芭蕾舞剧,剧名取自往返于巴黎与蔚蓝海岸之间的豪华列车。该剧由达律斯·米尧创作音乐、尚·考克多撰写脚本、亨利·劳伦斯设计舞台装置、毕加索负责节目单及布景创作、香奈儿女士则担任全剧的服装设计。这次合作让参与《蓝色列车》创作的艺术家们与香奈儿的关系更为密切。与这些艺术界精英的友谊与互动影响了香奈儿的一生,为她带来了创作上质的飞跃。“思想解放”与20世纪初所萌发的对“身体解放”的渴望(无论是通过体育或是舞蹈的形式实现)这二者皆为香奈儿风格最基本的要素。通过对《蓝色列车》布景中不同元素的仔细剖析与解构,本次展览将围绕着五个主题展开:“呼·吸Breathe”,“行·动Move”,“爱Love”,“梦·想Dream”,“创·造Invent”。五大主题完美契合了香奈儿品牌的创意美学及核心理念,将通过400件不同形式的展品呈现出来。展品包括照片、素描、油画、手稿、书籍、影片、时装作品(包括从香奈儿女士到卡尔·拉格斐的创作)、腕表、珠宝以及香水。参观者还可以欣赏到毕加索从未公开过的三十余幅画作,全都出自私人珍藏。此外,由莫迪里阿尼为与《蓝色列车》相关主要人物绘制的肖像素描也首度公开展出。
  本次展览,以毕加索创作的巨幅《蓝色列车》布景为主轴,为参观者铺陈出环环相扣的五大主题。这些珍贵藏品,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精神,勾勒出未来。文化香奈儿——《一幅布景与五幕传奇》展览,正是香奈儿创新轨迹的绝好见证。
  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舞蹈部门负责人简· 普理查讲述了《蓝色列车》 背后的故事,事实诚如策展人尚·路易·弗蒙所说,“毕加索这幅画作并不是以嘉柏丽尔·香奈儿为原型;他只是以此与她呼应。他们共同谱写了一页载入史册的艺术篇章”。
  简·普理查访谈:
  香奈儿与毕加索的参与,比舞剧本身的意义更大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简·普理查
  Q:在迪亚吉列夫这么多创作里,为什么《蓝色列车》显得特别重要?
  A: 《蓝色列车》 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且要靠明星舞蹈家来使它发光发热,因此,它并未成为俄罗斯芭蕾舞团的演出保留剧目。后来,在法国和美国这出戏又被重新搬上舞台,表现手法变得更为轻松,但却不像当年那么引起共鸣。在尼金斯卡的作品中,《蓝色列车》的重要性远不如 《牝鹿》 或是 《婚礼》。从毕加索这个角度来看,他的作品成为舞台幕布固然在视觉上相当震撼,但是幕布本身就是作品,并不需要加上芭蕾舞剧才能欣赏。 《蓝色列车》 的重要性还在于,它将日常穿着搬上了舞台。1920年代同期作品,如 《牝鹿》、 《水手》 也体现了这种时代趋势,但是 《蓝色列车》 还将之扩及至鞋子。女主角莉迪亚·索科洛娃觉得穿着“当时女性穿去海滩的小拖鞋”跳舞非常不舒适。她回忆说,当时香奈儿为她设计的超大耳环拉拽着她的耳垂,针织衫则为双人舞增加了难度。跟她搭档的男舞者要将她“抛向空中旋转,然后接住。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居然从未失手过,因为那套羊毛戏服滑得根本抓不住。”
  Q:当时舞美和戏服的设计是否令观众惊奇?
  A:香奈儿涉入甚深。香奈儿与迪亚吉列夫私交甚笃,1920年代,香奈儿资助了他多出舞剧上演。迪亚吉列夫若对其他人设计的戏服不满意,会向她请教,或者会征询她的意见,好让作品能跟得上时代潮流。1927年,她为《牝鹿》这部舞剧中的女主人设计了新戏服,让整出戏更能吻合时代气氛。 《蓝色列车》 的戏服最令观众叹服之处在于,它竟如此的贴合时代。男女主角安东·道林和莉迪亚·索科洛娃穿的泳装戏服是手工织的,而饰演“交际花”和“小白脸”的群舞演员穿的则是机器织的。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当年“小白脸”演员所穿的海军蓝服饰与当代编舞者喜欢的“外套西裤”造型并无二致。
  Q:大家对毕加索的舞台幕布观感如何?
  A: 《蓝色列车》 的幕布原作是《两名在沙滩上奔跑的女子》。这幅画,毕加索在1922年绘于法国滨海度假胜地迪纳尔。迪亚吉列夫曾在毕加索的画室里看过这幅作品。原作很小,只有34x42.5厘米,而这出戏的舞美设计谢法席兹王子在24小时之内就将这幅画放大为6.78x8米,重现在约10米高11米长的巨幅舞台幕布上。四周留白特别大,是为了在不同的剧场上演,都能因地制宜。完稿的效果忠于原作,毕加索十分满意,于是他欣然在这幅幕布上签名并题献给迪亚吉列夫。
  《蓝色列车》 于1924年巴黎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在香榭丽舍剧院上演。这期间,一直用的都是这幅幕布。来自英国的男主角安东·道林回忆道,1924年,当俄罗斯芭蕾舞团带着不同剧目到伦敦大剧院公演时,这幅幕布也跟着到了伦敦,在观众的脑海里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舞蹈史学家兼舞评家布克尔(RichardBuckle)回忆说,当时毕加索对这幅幕布的效果非常满意并十分感激,因而令迪亚吉列夫决定将它作为“俄罗斯芭蕾舞团的标志幕布”。这是继1917年的《游行》之后毕加索创作的第二幅舞台幕布。 《游行》 由考克多编剧,萨蒂配乐。为什么毕加索会想要参与 《蓝色列车》 的制作呢?其实,除了同意让舞团使用他那幅画作为 《蓝色列车》舞台幕布之外,毕加索并没有实际参与这出戏的制作。那更像是毕加索为迪亚吉列夫作画之余的一个附笔。
查看更多: 香奈儿 美术馆 文化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