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斌
摘 要:图画在我国古代文学著作教育进程中具有共同而重要的运用价值。作者在我国古代文学著作教育实践中,经过以其时发明、保存至今的造型艺术图画在汉代文学著作教育进程中的运用为例,阐明图画能形象对照文学著作的内容,形象烘托文学著作的主题思想,也能在汉代文学研讨等方面发挥效果,然后不断进步和完善我国古代文学著作讲堂教育效果。
关键词:图画;汉代文学;著作教育
古人很早就知道到了“图画”在为学方面的重要效果,不过,古代汉语中的“图”与“像”含义不同,宋代史学家郑樵以为:“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像于图,索理于书,故人亦易为学,学亦易为功。”[1]此处的“图”就是指图形,“像”则指的是图形中蕴藏的含义,“图”和“像”能让人更简略研读学识,也简略获得成效。西方在19世纪发生的图画学理论首要是对古希腊和中世纪宗教艺术的图画进行研讨的一种办法,并由此使艺术史研讨进入到人文主义的学科中。时至今日,李倍雷以为:“当今‘图画与西说交融,基本上归于美术学(造型艺术)含义的范畴,有独立的自足的编码符号体系。”[2]指出今世我国艺术中的“图画”概念与西方艺术中的“图画”说可以彼此交融,都归于咱们今日所说的造型艺术,就是运用必定的物质资料和艺术手法而发明出来的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首要包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书法、篆刻、建筑等艺术品种。文学是言语艺术,言语艺术和造型艺术都是艺术范畴的首要品种,它们有相通和相关之处。多年以来,从事汉言语文学专业教育的教师对我国古代文学著作的解说首要是放在我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结构之下进行解读,这无可厚非。可是,假如一味地、不加变通地长时间这样做,教育效果就不必定很抱负。究竟我国古代文学著作中许多内容现已远离了咱们所在的实际国际,况且咱们现在身处网络和信息传达时代,有的学者乃至以为咱们现在身处“读图”时代,图画现已成为人类获取常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咱们彻底有必要将可以获取到的图画恰当地运用到讲堂教育中,尤其是我国古代文学著作教育进程中。这就要求在我国古代文学著作的备课环节中,首要经过仔细阅读翻检学术性很强的专业网站或正规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查阅到与上课要讲的文学著作有关的图画资料。这些图画资料是在其时发明的,且能一向保存撒播至今,教师配以简洁明了的文字阐明,然后在上课时展现给学生。经过我这些年给汉言语文学专业以及全校文学类公共选修课学生的教育实践证明,图画在我国古代文学著作教育进程中具有很高的运用价值,摆脱了我国古代文学著作教育进程中笼统单调的说教,会大大地促进和进步教育效果,值得咱们仔细思考和重视。下面我以汉代文学著作为例来谈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得出的领会。
一、图画能形象对照文学著作的内容
汉代文学著作中反映的内容间隔后世十分长远,再加上文学承受理论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所以咱们在讲堂解说汉代文学著作内容的时分,就很不简略充沛调动学生的理性思想,也很难让学生们在脑筋中构成一个明晰一致的形象,掌握禁绝就不免笼统生疏。已然言语艺术著作和造型艺术著作中出现出来的内容都离不开其时客观存在的、详细的天然界和人类社会,它们刻画出来的艺术形象必定具有相通性,所以,经过其时发明的造型艺术图画来形象对照文学著作内容,就会使讲堂教育变得详细可观,饶有兴味。汉代的工艺制造水平很高,绘画和雕琢盛极一时,其间许多保存至今的造型艺术艺术图画对汉代文学著作内容作了十分形象的对照。
汉武帝对整个汉代文学的影响不小,他自己就发明过一些有价值的文学著作。太初四年(前101年),李广利克服大宛, 获得几十匹最好的汗血马,将“天马”之号易名于大宛的汗血马,而将原先被称为“天马”的乌孙马改称为“西极马”。《史记·乐书》中说到汉武帝为大宛马所作的《西极天马歌》内容为:“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威灵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这首诗将汉武帝以天马来归显现其创始伟业、克服四夷的庞大目的尽显纸上,显现了大汉气候繁荣进步的豪放气势。诗中歌咏的主角就是前史上大名鼎鼎的汗血宝马。但是,学生对它的实在形象是模糊不清的,这就需求能最好查找到西汉时期发明的详细造型艺术图画。我经过查阅、筛检陕西茂陵博物馆和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等供给的图画音像资料,给鎏金铜马图画所配的文字阐明如下:1981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豆马村的西汉鎏金铜马,专家们结合一同出土的其他器物上的铭文,以为鎏金铜马的主人就是汉武帝的姐姐阳信长公主,这匹铜马是汉武帝赏给姐姐的。鎏金铜马的体型作为一种艺术形象,首见于汉武帝时期,它严厉按照汉代其时实在存在的快马作为样本,不加夸饰地照实雕塑。专家们经过考证现在国际上现有的马种,以为西汉鎏金铜马外形特征最接近于原产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西汉鎏金铜马在两耳间生有一角状肉冠,标明它就是按照汉代从西域引入的大宛汗血宝马特征所铸造,也就是在本诗中说到的大宛马。整个铜马呈站立状,马口微张,俯首翘尾,双耳直竖,肌肉饱满,以鎏金方法愈加显现出其鬃毛特有的金色光泽,充沛体现了汉武王朝的绮丽强盛和威武气势。当学生看到鎏金铜马图画以及阿哈尔捷金马的照片时,对这首诗的内容了解就会十分形象精确。
《西京赋》是一篇汉代辞赋名篇,作者是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西京指西汉国都长安。这篇赋假托凭虚公子之口,重笔描绘西汉统治阶级奢华奢华、游猎玩乐的奢侈现象。其间关于汉代百戏杂技的描绘,很少见于其他史料典籍和文学著作,文学价值和学术研讨价值很高。辞赋中有这些描绘语句:“乌获扛鼎,都卢寻橦”“跳丸剑之浪费,走索上而相逢”“复陆重阁,转石成雷”“吞刀吐火,云雾杏冥。画地成川,流渭通泾”“侲僮程材,上下翩翻”。这段内容记载了“扛鼎”“跳丸剑”“走索”“转石”“吞刀吐火”“画地成川”以及翻筋斗等许多精彩杂技节目,可谓一幅汉代百戏杂技画卷图录。在讲堂教育中透过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文字描绘,学生们不由会发生疑问:这些场景仅仅作者虚无缥缈的艺术幻想,仍是其时汉代社会的实在存在?这就需求咱们能经过造型艺术图画去加以寻印证和对照。我经过课前查阅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存有很多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石博物馆供给的资料以及相关考古文献,从中找到了许多汉代百戏杂技的图画。我在上课解说《西京赋》之时,将其间几幅有代表性的图画进行收拾修正,然后展现给学生,讲堂教育效果天然不错。可以说在汉代文学著作和史书中记载的百戏杂技在其时发明的造型艺术图画中基本上都能得到印证,阐明张衡《西京赋》中对扮演盛况的记叙是实在可信的。难怪翦伯赞先生赞叹道:“假若咱们将上述汉代绘画和石刻画像等艺术中所凝结之汉代公民的实际生活的形象,经过咱们的脑筋加以有机的安排,则两汉的前史,将会在咱们面前浮凸起来,表现为一种立体的形象。”[3]endprint
二、图画能形象烘托文学著作的主题思想
汉赋是汉代的一代之文学,贯穿戴两汉文学展开一直。汉赋中较为笼统的主题思想经过其时发明的造型艺术图画可以得以形象烘托。例如,在景帝之后继位的汉武帝刘彻总算把西汉王朝面向了盛世的高峰,大汉气候在汉武帝时代充沛展现,散体大赋呼应时代要求而发生。西汉辞赋咱们司马相如写的《皇帝游猎赋》即为其时散体大赋的代表作之一。该赋极尽夸饰之表现手法,不光以很多篇幅着力描绘和烘托苑囿中的高大山峦、很多水流、高耸宫馆、各种奇特植物和珍禽异兽,更大肆铺写汉武帝强壮的打猎阵型、壮丽的局面、丰富的猎物、曼妙的歌舞、美丽的美色……所有这些文字描绘的主题思想首要就是展现和歌颂汉武帝国在各个方面所获得的辉煌效果,尤其是夸奖夸耀物质享受方面到达的极为充足程度。当咱们给学生解说这篇字义烦难、篇幅冗长的大赋时,会感觉到很费劲,主题思想的掌握也很吃力,但假如在授课中给学生恰当展现一些其时发明的造型艺术图画,则著作主题思想的阐释就会变得简略一些。我其时在屏幕上展现的是一件错金银镶嵌铜器“打猎纹车饰”,所配的文字是:1965年河北定县出土,现保存于河北省博物馆,汉武帝时期制造。此器长 26.5厘米,直径3.6厘米,中空,形似竹管。器为四段,各段除金银纹饰外,并用黑漆添补空地,磨错光平。其斑纹是在山峦起伏和旋绕的云气之中饰有与畋猎有关的各种物象,人和动物共有一百多个。它是一件保存至今而且被考古学家称为最精美的金银错工艺品,也是汉武帝时代贵族有钱人寻求奢丽、夸富耀贵之风的明证。
热心称颂大汉皇帝消除边患,克服匈奴,建立起空前强盛的巨大帝国,这是散体大赋的又一个重要主题思想。西汉末年的扬雄是另一位闻名辞赋作家,他在《长杨赋》中竭力歌颂了汉武帝时期卫青和霍去病克服和平定北方匈奴的特殊勋绩,其间有“所以圣武勃怒,爰整其旅,乃命票、卫,汾沄沸渭,云合电发,猋腾波流,机骇蜂轶,疾如奔星,击如震霆”等大段淋漓尽致、气势逼人的语句。这篇大赋中的气势、布景和主题思想彻底可以用汉武帝在位期间缔造于霍去病墓前的雕塑群像来形象烘托。我在解说这篇大赋时给学生供给的是“马踏匈奴”和“跃马”两尊雕像图画,所配的文字是:汉武盛世是我国雕琢艺术获得极高效果的时代。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西汉抗击匈奴名将霍去病逝世。汉武帝为其举行了标准极高的厚葬典礼,特赐陪葬茂陵,将坟墓整个外形模仿霍去病生前抗击匈奴、获得最闻名大捷的发生地,即地处现在西北的祁连山来建筑。霍墓现存16件单个动物雕像中最为大气恢宏的是本来放置在石碑前的“马踏匈奴”雕像,主体形象是一匹俯首耸立的快马和被践踏于脚下的匈奴王。别的一件就是“跃马”雕像。两件石雕艺术著作宣告大汉天威,显示大汉雄风。正如李泽厚指出汉代艺术著作“是人对客观国际的克服,这才是汉代艺术的真实主题”[4]。
三、图画对汉代文学著作的其他价值
汉代文学著作讲堂教育离不开专业方面科研工作的不断推进。汉代文学研讨尽管现已获得适当丰盛的研讨效果,但仍然留有很大的研讨空间。汉代造型艺术图画不仅对汉代文学讲堂教育效果很大,对汉代文学的研讨等方面也很有价值。例如,汉代造型艺术图画能弥补完善汉代文学内容。一般以为汉代文学著作首要有赋、散文和诗三种,其实在汉代工艺著作中也能散见到一些诗文,作为汉代文学的弥补和完善。铜镜在汉代展开到了鼎盛阶段,现已进入千家万户,且为常见的随葬品,这从各个地方汉墓出土的很多铜镜就能得到证明。有许多汉代铜镜铭文自身就是文学颜色很浓的文学著作,采用了三言、四言、六言、七言等表现形式,表达了想念、祝颂、期盼长生久视、得道成仙、官运亨通、风调雨顺以及五谷丰登、天下太平、子孙兴隆等多种主题。陈直以为:“汉镜的铭词,是两汉文学上最美丽的著作,也是两汉文学上潜在的遗产”,它们“不光为优异古拙的著作,首要看出两汉社会情况,尤其是戍边的苦楚,哀怨连篇,这些名贵的资料,在《汉书》里是看不出来的”[5]。汉代铜镜铭文撒播至今并未遭到后世修正,因而比较客观实在地反映了其时的言语文字运用情况。袁行霈等学者使用汉代铜镜铭文中的七言铭文来证明“七言诗”的发生时代,这是我国古代诗篇展开史中一个值得探究的学术问题。别的,比如汉代文学言语艺术的展开变化与其他造型艺术款式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密切联系等现象也值得进一步讨论研讨。
总归,图画在我国古代文学著作教育进程中所起的效果是十分共同的,这些效果不是光靠解读笼统的文学著作文本所能到达的,也不是凭借多媒体课件简略罗列文学著作大致关键所能完成的,而是能将著作的部分内容、主题思想以及研讨价值等方面都能形象表达或解读出来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宋]郑樵. 通志二十略(下)[M]. 北京:中华书局,1995:1825.
[2] 李倍雷. 视觉文明: 图与图画[J]. 艺术百家,2013(4).
[3] 翦伯赞. 秦汉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585-586.
[4] 李泽厚. 美的进程[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3.
[5] 陈直. 汉镜铭文学上潜在的遗产[J]. 文史哲,1957(4).
[责任修正:陈立民]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本刊是高校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与实践效果的重要交流渠道,也是广阔教育教育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推进教育改革、展开教育教育研讨、进步教育质量的重要参考资料。
读者订阅2016年本刊可经过当地邮局处理。本刊邮发代号为2-467,单价8元/期,全年每份12期共96元。
欢迎教务处为各教育院(系)团体订阅本刊。凡直接向修正部订阅全年30份及以上者,每份84元;50份及以上者,每份72元。修正部还可依据教务处供给的名单直邮各院(系)。
汇款时必须注明发票昂首及“《我国大学教育》期刊费”字样。银行账号信息: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0200004109004616104,北京工行东四支行。
本刊投稿渠道/订单下载地址:www.crct.edu.c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