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高校教师担任力 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的查询与考虑

[2018年11月06日 15:12]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何齐宗赵志纯摘要:教育担任力是高校教师担任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高校教师本质凹凸的重要方针。本文经过对江西省13所高校1602位教师的查询发现,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整体处于杰出水平,但常识素质较弱,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学科性质、不同任教课程类别、不同院校类型、不同教师类别的教师教育担

何齐宗 赵志纯

摘 要:教育担任力是高校教师担任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高校教师本质凹凸的重要方针。本文经过对江西省13所高校1 602位教师的查询发现,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整体处于杰出水平,但常识素质较弱,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学科性质、不同任教课程类别、不同院校类型、不同教师类别的教师教育担任力体现有差异,是否具有师范布景对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没有影响。为了有用地进步高校教师的教育担任力,应强化专业与通识偏重的“宽口径”教师培育形式,注重发挥优异教师的演示引领效果,树立资深教师工作阅历的共享机制,注重教师活跃品质特质的培育。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查询研讨

近10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开端注重和讨论高校教师担任力问题,在高校教师担任力的概念界定、模型构建、现状查询、进步战略及其与高校教师办理的联系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效果,但在研讨的广度和深度及研讨办法的挑选与运用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1]。

教育担任力便是高校教师担任力研讨中的重要拓宽方向与范畴之一。高校教师的教育担任力是指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富有成效地完结教育方针所需求的特质群,其内容包含常识、才能、动机、情绪、价值观、个人特质等。近年来,关于高校教师担任力的研讨效果不少,但根本上都是研讨高校教师的通用性或一般性担任力,专门研讨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的效果还较少见到。毋庸置疑,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之一是教育,因而研讨其教育担任力很有必要[2]。

本研讨首要运用咱们课题组研制的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气表[3],将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确定为常识素质、教育才能、工作品质和品质特质四个维度及教育常识、学科常识、通识常识、教育规划、教育施行、教育研讨与变革、工作情绪、工作情感、工作寻求、自我特性及人际特征等11个方面的内容,并规划相应的查询问卷。参加调研的高校包含江西省13所高校,它们分别是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大学、上饶师范学院、南昌航空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师范学院、景德镇学院、萍乡学院。本研讨共收集到有用问卷1 602份。

成果显现: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归纳均匀得分为80.6分,标明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整体水平杰出。从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四个维度的丈量得分状况来看,工作品质得分最高(84.2分),教育才能次之(82.5分),再次是品质特征(80.1分),常识素质得分最低(75.5分)。

从详细的三级方针得分排序来看,排在前10位的方针依次为工作抱负、鼓励艺术、公正性、责任心、批评思想、信息获取与处理、酷爱教育、严谨性、关爱学生、讲堂安排。排在后10位的方针依次为教育目标剖析、教育理论常识、自我调控、工作境地、学科前沿常识、教育技能运用、自信心、协作精力、人文社科常识、天然科学常识。

一、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差异比较

(1)性别差异

运用t查验对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各维度进行性别差异比较,成果标明:高校教师在常识素质、教育才能、工作品质三个维度上具有显着的性别差异(p<0.05)。详细体现为,男教师在常识素质方面的丈量得分显着高于女教师,女教师在教育才能、工作品质方面的丈量得分显着高于男教师。在品质特质维度上二者之间无显着差异。

(2)教龄差异

咱们将样本教师的教龄依照两年的区间距离进行了划段分组,详细区分为:2年及以下(新手教师)、3至4年、5至6年、7至8年、9至10年、10年以上(“老教师”)。然后,运用单因素方差剖析(ANOVA)对教师教育担任力各方针的教龄差异进行计算剖析,成果显现存在十分显着的差异性(p<0.01)。教师入职后的第10年是一个显着的分水岭,教龄10年以上的“老教师”在常识素质、教育才能、工作品质、品质特质方面均体现出较为显着的优势(p<0.05)。整体而言,教师的教育担任力与教龄出现正比联系,教龄越长,教育担任力越好。

(3)职称差异

经过对职称差异进行剖析,成果显现:教师教育担任力各方针维度均存在十分显着的差异性(p<0.01)。在常识素质、教育才能、工作品质、品质特质四个维度上,职称与教育担任力根本呈正向联系。教师的职称越高,其教育担任力各方针也较高。

(4)学历差异

咱们运用单因素方差剖析和过后多重比较剖析,对教师教育担任力各维度的学历差异进行了研讨,成果标明:在常识素质方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常识素质显着高于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和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p<0.01)。在教育才能维度上,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教育才能丈量得分最高,而且显着高于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p<0.01)。在工作品质方面,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工作品质显着高于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教师(p<0.01);在品质特质方面,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品质特质丈量得分显着低于具有本科学历与博士学位的教师(p<0.01)。

(5)专业身世差异

本研讨将专业身世区分为师范身世与非师范身世两种。研讨发现:在常识素质、教育才能、工作品质方面,是否具有师范教育阅历,二者之间均无显着差异性。在品质特质方面,非师范身世的教师显着高于师范身世的教师。这说明,具有师范阅历的教师并不一定具有显着的从教优势,反而是结业于一般归纳性院校的教师在大部分方针上都略高于師范身世的教师。描述计算显现,非师范身世的教师在常识素质、学科常识与通识常识方面的丈量得分都略高于师范身世的教师,在教育常识方面也不输于具有师范阅历的教师,在品质特质维度上也显着高于师范身世的教师。

(6)学科差异

依据学科性质,咱们将样本教师区分为文科教师与理工科教师两大类。剖析成果标明,理工科教师在常识素质方面显着高于文科教师(p<0.05),但在教育才能、工作品质、品质特质方面,二者之间无显着差异。

(7)任教课程类别差异

在本研讨中,高校教师主教的课程类别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兼教公共课专业课三类。运用单因素方差剖析对高校教师任教课程类别差异进行计算查验,成果显现,教师在常识素质、教育才能方面均存在十分显着的课程类别差异(p<0.01)。进一步运用过后多重比较剖析,成果显现:从常识素质来看,主教专业课教师的常识素质丈量得分最高(76.2),而且十分显着地高于主教公共课的教师(p=0.000)。兼教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师丈量得分也十分显着地高于主教公共课的教师(p=0.009)。兼教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师与主教专业课的教师之间无显着差异(p=0.375)。从教育才能来看,主教专业课教师的教育才能丈量得分最高(83.2),而且显着高于主教公共课的教师(p=0.003)。

(8)任教院校类型差异

依据教师任教院校类型,咱们将样本教师区分为“211工程”高校与“一般高校”两大类。剖析成果标明,高校教师的常识素质在院校类型上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211工程”高校教师的常识素质丈量得分显着高于一般高校教师(t=2.336,p=0.020)。

(9)教师类别差异

本研讨中的教师类别是指依照教师的从教成绩而区分的优异教师与一般教师两大类。研讨发现,优异教师在常识素质、教育才能、工作品质、品质特质方面均显着高于一般教师(p<0.05)。

二、有关主张

(1)強化专业与通识偏重的“宽口径”教师培育形式

在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的四个维度中,工作品质得分较高,这以后是教育才能和品质特征,而得分最低的是常识素质。这说明在教师教育中需求加强常识素质的训练,尤其是天然科学常识、人文社科常识、学科专业常识、教育专业常识的训练。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正通识教育一向注重不行,体现出一种“重专业、轻通识”的“窄口径”培育取向。这种倾向在师范教育中也体现得较为杰出。作为未来的合格教师,应当既具有厚实的专业常识素质,也要具有宽厚的通识常识根底。本研讨发现,高校教师的学科常识相对较好,而通识常识相对短缺。这说明我国教师教育(含职前教育和职后训练)应充沛执行既重专业也重通识的“宽口径”教师培育理念,尽力加强通识教育,构建根据夯实的通识教育根底上的高校教师培育系统。

(2)注重发挥优异教师的演示引领效果

查询成果标明,优异教师在教育才能方面显着优于一般教师,他们在教育规划、教育施行、教育探究等详细维度上也都显着优于一般教师。这给咱们的启示是,应当充沛发挥高校优异教师在教育方面的演示引领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个别自我效能的进步首要依靠两个关键因素,即观察学习(典范的力气)和言语压服。根据此,咱们主张经过以下两种途径进步一般教师的教育才能:一是有计划地安排优异教师供给公开课、展现课,安排一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观察学习。二是尽力创设一般教师与优异教师对话沟通的渠道与环境,经过沟通沟通加强对优异教师的了解,促进一般教师教育才能的进步。

(3)树立资深教师工作阅历的共享机制

在本次查询中,虽然工作品质在四个维度中得分最高,但并没有到达优异的水平,高校教师的工作品质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研讨标明,教龄是影响高校教师工作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在整体工作品质方面,以及在工作寻求、工作情感、工作情绪三个详细方针上,均具有显着的优势。

教师的工作生涯处于动态的改变之中。跟着教师工作年限的增加和工作阅历的不断累积,教师本身的工作品质会逐步得到进步。这种现象启示咱们,应当发挥资深教师的“传、帮、带”效果。高校能够树立常态化的资深教师工作阅历共享机制,以此促进年青教师工作品质的

生长。

(4)注重青年教师活跃品质特质的考察和培育

品质特质是指在不同时刻、不同情境中,人们坚持相对共同的行为方法的一种倾向。毋庸置疑,活跃的品质特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从事教育教育工作。本研讨发现,高校教师在活跃品质特质方面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教龄差异、职称差异、学历差异和教师类别差异等。这就启示咱们,在选聘新教师时,能够考虑引进品质特质丈量,把好“进人关”。对应聘者的品质特质进行归纳评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聘活跃品质丈量得分较高者。其次,品质特质虽然在一守时期内是相对安稳的,但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事实上,教师在学校场域中经过与学生构成良性互动,也会耳濡目染地影响教师本身活跃品质特征的生长,正所谓“教育相长”。这儿所说的“长”不仅仅包含教育水平的进步,也包含教师个人活跃品质特质的建构与生长。因而,关于年青教师而言,在工作生涯中应当有意识地养成自己活跃的品质特质。

参考文献:

[1]何齐宗.我国高校教师担任力研讨:开展与考虑[J].高等教育研讨,2014(10):38-45.

[2]何齐宗,熊思鹏.高校教师教育担任力模型构建研讨[J].高等教育研讨,2015(7):60-67.

[3]熊思鹏,何齐宗.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担任力的查询与考虑[J].教育研讨,2016(11):126-13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讨规划基金项目“高校青年教师教育担任力测评与开展研讨”(项目编号:13YJA880023);江西省2011协同立异中心投标项目“教师质量模型与测评研讨”(项目编号:0908-0200000605)]

[责任编辑:夏鲁惠]

查看更多: 教师 高校教师 知识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