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临终关怀最后的尊重

[2025年10月17日 15:18] 来源: 海外星云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改治疗为照顾病人舒适  1901年创办的玫瑰园丘之家,坐落于纽约上州霍桑,两层楼的建筑,茶色玻璃、黄墙红瓦,绿圆顶上金十字架,与周围草木葱茏的环境融合一体。当年,创办人玛丽·阿方萨嬷嬷率霍桑多米尼克派修女会为该疗养院提供照护,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来自福建的张宪法在这儿过了差不多4年。每天早晨,他吃


  改治疗为照顾 病人舒适
  1901年创办的玫瑰园丘之家,坐落于纽约上州霍桑,两层楼的建筑,茶色玻璃、黄墙红瓦,绿圆顶上金十字架,与周围草木葱茏的环境融合一体。当年,创办人玛丽·阿方萨嬷嬷率霍桑多米尼克派修女会为该疗养院提供照护,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来自福建的张宪法在这儿过了差不多4年。每天早晨,他吃过早餐,接受晨间护理后,就喜欢走出房间四处活动,给走廊里自己养的小鸟喂食,到活动室看义工表演,到楼外小树林走走。晚饭后,等修女铺完床,他就打开电视。“有中文频道。还有录像机,可以托人带一些中文碟片给我看。”张宪法说。
  张宪法早年来到纽约,在一家华人餐馆用具厂做工,后来遭遇车祸令他腿部神经系统受损,失业在家。祸不单行,张宪法又被诊断罹患癌症。在美国举目无亲的他,幸而被玫瑰园丘之家接收。张宪法不懂英语,而作为目前住在这里的唯一华人,他表示:“很高兴,很舒服,想一直住下去。”
  张宪法的屋子有一面可以看到风景的窗,窗外是舒缓的草地斜坡。屋内床桌椅柜电视机、一应俱全,就像普通卧室。“本来两个人住,我要自己住,他们就安排了。”张宪法笑呵呵地说。
  有时候,他真的不觉得自己是个病人。这也许不止是他个人的感受。在有一排大玻璃窗的活动室,在走廊里推动的病床上,常能看见病人或躺或坐,跟义工或亲友聊天、谈笑。有卧床病人手上搭着一团东西,乍一看以为是纵横的医疗管子,细看却是一个柔软的布娃娃,让人心头暖洋洋的。
  义工葛朗特表示,病人一个个来,又一个个“走”。入住前,他们须签署一份不施行心肺复苏术的声明书。病人还须认同这里的医护服务不再是治疗,而是针对末期病人的安宁照顾,让他们更舒适地安度余日,提高生存质量。不过,在玫瑰园丘内,像张宪法这样原来诊断来日无多、却超越大限的病人不止一个。“还有住了十多年的病人”。葛朗特认为自己在见证奇迹。
  临终关怀 纳入福利保险
  玫瑰园丘之家收费全免,不接受来自病人、家属、政府、保险公司的钱款,经费主要依靠捐助。该院专门收疗身患末期癌症的穷人。申请者须提交诸如病理报告、电脑断层扫描之类诊断文件。“贫困”的标准则是无保险,亦无其他财产可负担费用;或者有保险,但不足以支付疗养院费用。有业内人士寄望,奥巴马的医保成功运转,能更大幅度地将临终照护纳入健保体系。
  事实上,美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基本已纳入保险和福利体系。联邦医疗保险红蓝卡、州医疗补助白卡配合使用,病人的安宁服务和住院费用就都有了着落。私人保险计划一般给付安宁服务,但医院或疗养院费用须自理。不同计划不可一概而论,有的承保范围更大。对个别实在负担不起的病人,医疗机构会酌情免费,或转介到玫瑰园丘之家这类免费安宁机构。
  医疗保险通常会支付4种不同的安宁疗护:日常居家护理、短期连续居家护理、短期住院疗护、短期喘息疗护。日常居家护理,在病人家中或住处提供服务,是最常见的安宁疗护方式。短期连续居家护理,是在病人危急或临终时,安宁疗护人员在病人家中提供8至24小时的连续疗护。短期住院疗护,是当病人发生不能在家中处理的复杂情况,比如严重疼痛,可短期住院控制。短期喘息疗护,为全天照顾病人的家属提供为期5天的喘息疗护。
  预留嘱托 病人自决医疗
  纽约州2007年通过的家庭医疗照顾决策法案,规定了对那些不能再为自己做出医护决定,又没准备好预留嘱托书来表明自己意愿的患者,将授权家庭成员决定有关治疗方案。自1976年加州通过全世界最早的“自然死亡法”至今,美国大部分州已制订自然死亡法案,允许医生根据病人的预留嘱托书,在病危或弥留时撤除部分或全部生命支持治疗措施。此外,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病人自决法案”,要求所有接受联邦拨款的医院告知病人,他们有权准备预留嘱托书,有权出于任何理由拒绝治疗,并有权指定医疗护理委托人。
  现代安宁服务的许多基础性原则,包括如何处理疼痛,是由英国圣公会信徒桑德丝(Cicely Saunders)医生于上世纪50年代倡导。为帮助癌末病人缓解身体上的巨大痛苦,她与几位同事在七八年间研究出能减轻癌痛的不少新药。1967年,桑德丝在英国开创了近代第一家安宁照顾医院——圣克里斯多夫安宁照顾院。美国亦于上世纪70年代展开现代临终安宁服务的变革。
  (编辑/唐馨)
查看更多: 临终关怀 圆顶 茶色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