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吕家进 中国第六大银行的发展之路

[2024年12月07日 14:13] 来源: 人物周刊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截至2012年12月末,邮储银行资产总规模达到近5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突破4万亿元;资本充足率约为10.4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24%,均满足监管要求;全行信贷资产不良率0.35%。公开资料显示,就资产规模邮储银行应是中国第六大国有商业银行。  邮储银行悬空半年有余的行长之位,在前不久终于有了正式接替者。中国第六


  截至2012年12月末,邮储银行资产总规模达到近5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突破4万亿元;资本充足率约为10.4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24%,均满足监管要求;全行信贷资产不良率0.35%。公开资料显示,就资产规模邮储银行应是中国第六大国有商业银行。
  邮储银行悬空半年有余的行长之位,在前不久终于有了正式接替者。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公告中发布了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调整任免决定。董事会决议聘任吕家进担任行长。
  众望所归,出掌邮储银行
  2003年,吕家进出任河南省邮政局副局长;2005年起担任国家邮政储汇局副局长。2007年邮储银行成立后,吕家进出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副行长,2007年8月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副行长、党委委员。如今他成为目前国内最年轻的大型国有银行行长。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其他大行的行长普遍都是50后,吕家进比他们要年轻十几岁。
  吕家进此次出任邮储行长完全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在陶礼明出事后,邮储银行总行行长之位已悬空半年之久。在此期间,邮储银行一直由吕家进代为行使行长职责。在此前的部门分管中,吕家进分管的部门最多,包括银行业最核心的个人金融部、公司业务、信贷业务、渠道管理和风险管理部等。而这些部门都是邮储银行业务构架的重中之重。已有邮储银行内部人士判断,若从邮储内部提拔新行长,可能性最大的当属排名第一的副行长吕家进。
  在出任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五年多后,吕家进初次以行长身份亮相2013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及邮储银行年度工作会议,他用略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喊出了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口号。
  对于这家拥有近5万亿资产规模、3.8万营业网点,号称中国第六大银行的机构而言,在历经2012年股份制改造以及前任行长陶礼明风波后,新行长的口号振奋人心。
  “坚持用加快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是吕家进率领邮储银行走出阴霾的“隆中对”,在中国银行业纷纷准备告别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的今天,这个策略多少有点与众不同。
  2013年恰是银监会批准邮储银行开业7年之际,距离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已有8年之久。2012年陶礼明案的爆发,已经隐隐折射出钟情速度的危险性。
  记者获得数据显示,2005-2011年,邮储银行存款规模从1.3万亿跃升至3.9万亿;贷款更是从0一跃至2012年6月末的7521亿元,公司净利润从2007年底的6.5亿元跃至2011年底的231.2亿元,5年扩张了35倍。
  “过去几年邮储银行大规模进入资产业务,合规和操作风险突出,案件频频发生。”1月24日,一位监管人士对本刊记者用四句话概括了邮政金融改革难点:公司治理存在明显缺陷,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资本金补充渠道窄、压力大,信贷业务风险隐患突出。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月16日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参加邮储银行2013年工作会时,如是总结过去7年的改革之路。在蔡锷生对邮储银行未来提出的5点要求中,确立清晰的发展思路以及“加强风险管控,运用‘底线思维’”,亦可见监管机构之期许。
  定位之惑:不甘于小贷银行
  在邮储银行2013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对邮储银行提出三大期许,其中之一便是希望其能“坚持城乡小贷方向、坚持零售商业银行”的定位;而蔡锷生的五点要求中,首要一条也是要“确立清晰的发展战略,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小微企业的定位不动摇”。
  2010年底邮储小额贷款发放突破千亿之时,时任副行长的吕家进对外表示,早在2004年,邮储就已开始关注尤努斯及孟加拉乡村银行,此后又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进行了交流,认定小额贷款市场潜力巨大,竞争相对薄弱。同时,客户分散、风险也相对分散,与邮储银行的机构、人员能力匹配性较好;遂将该业务确立为邮储银行战略性业务。
  2008年,银监会允许邮储银行开办对公业务,但在业务开展初期,由于客户资源以及对公业务人员稀缺,邮储只能以信贷资产转让、信贷资产置换、银团贷款的方式参与到市场广袤的批发业务领域。
  “邮储一开始资产置换做得很凶。”国开行一位人士表示,邮储第一步就是向国开行取经,在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和委托贷款领域双方都有合作。
  以2008年6月国开行与邮储湖南分行签署的合作协议为例,根据协议,2008-2011年,国开行湖南分行将选择300亿元的存量和增量贷款与邮储银行开展全面业务合作。
  2009年下半年后,在监管机构严厉的信贷额度管控之下,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向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转让贷款的现象增加,邮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仅2009年4月,邮储与民生银行签订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在银团贷款及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计划合作额度就高达300亿元。
  只不过,随着2010年底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信贷资产转让的“虚火”被堵。上述国开行人士说,“银监会严禁拆分贷款和双卖断的方式,对信贷资产转让市场起到了规范的作用,此后,各家银行优质的资产不愿意转让,劣质资产邮储也不愿意接。”
  然而,在2009-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时代,邮储银行各地富有进取精神的分行显然希望能在银政合作当中分得一杯羹。于是,邮储银行推出了专项融资服务,适用于信用评级高的国家级涉农公用企业和公用工程,专项用于农村能源、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优质项目,一般商业银行下浮10%,但邮储银行有时能提供更加优惠的利率。”上述开行人士介绍,在区县级平台争夺中,邮储优势很明显,只不过,按照批发业务准入原则,并非所有的省分行都可以进入相关领域,省一级分行进入的则更少一些。
  进入2010年后,在云南省二级公路专项融资、深圳市基础设施建设、重庆“两翼”地区等领域均能看到邮储的身影。
查看更多: 资本 银行 居民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