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嗓音诗人”邱岳峰

[2024年10月26日 14:56] 来源: 大众电影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我的天地就是干戏”  在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配音演员中,已故的邱岳峰配戏最多、成就最高、最受观众拥戴。他在整整30年的译制生涯中,参与译配的外国影片约200部,所配角色上至总统、下及平民,包括小偷、奸商、神甫、幻想者、杀人谋财的“英雄”、风度潇洒的白军中尉、忧郁怪癖的英国绅士等等,可谓林林总总、洋洋

  “我的天地就是干戏”
  在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配音演员中,已故的邱岳峰配戏最多、成就最高、最受观众拥戴。他在整整30年的译制生涯中,参与译配的外国影片约200部,所配角色上至总统、下及平民,包括小偷、奸商、神甫、幻想者、杀人谋财的“英雄”、风度潇洒的白军中尉、忧郁怪癖的英国绅士等等,可谓林林总总、洋洋大观;而所创造的声音形象无不独具神韵、特色各异,达到与原片中的人物水乳交融、相映生辉的境地,其艺术感染力至今无出其右,赢得“上译第一男声”之称,被誉为“嗓音的诗人”。
  邱岳峰在配音艺术上的杰出造诣和非凡成就,是历经曲折与坎坷而取得的。他于1922年5月10日出生于黑龙江呼伦贝尔(现属内蒙古),小名叫呼生。因其原籍福建省福州市的祖父曾是驻守中苏边境的一名武官,父亲娶了一个白俄女子,于是他成了混血儿。其时正逢乱世,父母为了生计辗转济南、天津、北京、沈阳等地,幼时的邱岳峰随之四处奔波,每到一处几乎都是投靠亲戚立足,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惟一给邱岳峰留下美好印象并影响其一生的,就是有幸看上还是地道“舶来品”的外国电影。他在为影片里的异国世俗风情所吸引的同时,还会情不自禁地去模仿片中人物的言谈举止,尤其是卓别林主演影片中的滑稽模样及动作,常常到了入迷的程度,在街上就手舞足蹈起来,引来路人惊异而好奇的目光。当时所放映的外国影片还都是无声或原声,他曾不止一次地遐想,要是有一天能通过自己的嘴巴,让他们说出中国话就好了!
  15岁时,邱岳峰随母亲回到祖籍福州,还是寄住在亲戚家。因生活拮据,5年后他中断学业,独自辗转经上海、北京,最后在天津找到父亲,经在大亚剧团当布景工人的邻居介绍,入团成了一名布景工。此后的经历,他在“文革”中曾有这样的交代:“我产生了要做演员的念头。又是一番苦练,暗暗地记地位,背台词,时常偷偷地模拟演员的表情,我终于当了演员。演技呢,是从苦练中得来的。受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影响,我的天地就是干戏。”
  此后8年间,邱岳峰参加过近20个演出团体,打过杂、演过戏,跑过龙套、扮过主角,干过导演,也当过团长,然而总是处于无奈中挣扎的境况。一位当年曾与邱岳峰一起“齐心协力、埋头苦干”过的老演员曾谈起,他们这类剧团常常会因剧目不叫座而就地散伙,演员往往连回家的盘缠都没有,只得流落江湖另搭班子。邱岳峰就曾靠一手“绝活”,去歌舞场中玩一套洋鼓,细细的两根鼓棒,在他手中玩得滴溜溜转,点击在大小鼓面上,节拍轻重缓急自如有致,真可谓出手不凡,但也只能混口饭吃而已。
  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邱岳峰才迎来明朗的天,经人介绍进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成为最早的配音演员之一。凭藉从小熟悉俄语以及俄国生活方式的有利条件,加之话剧舞台摸爬滚打的历练经验,邱岳峰参与了上影第一部翻译片《团的儿子》的配音。当他亲眼目睹无数观众生平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外国人讲出流利而标准的中国话而大为惊喜时,心里充满兴奋、激动和骄傲。
  “不幸中的大幸”
  然而,即将到来的一切,远非所想像的简单。最初投身配音行列,尽管邱岳峰非常敬业和尽心,却并不为所有人认同,因为他的声音沙哑、音域不宽,这一先天短缺在重于形体表现的舞台上尚可忽略,但到了录音棚对着高度灵敏的麦克风就会凸显,听着回放出来的自己“公鸭嗓”般的声音,邱岳峰不免脸红尴尬。那时正值新中国译制事业初创,配音借重故事片演员,主角多由“明星”担当,邱岳峰等“新手”还只是协助配些小角色。在他参与译配的《列宁在1918》中,配的就是在克里姆林宫收买卫队长的特务,总共仅有几句话。有人因而断言邱岳峰在电影译制上是没有前途的,只有时任上影翻译片组长的陈叙一独具慧眼、力排众议,坚持将其留下。
  邱岳峰从坚持甘当“填装员”即协助翻译加工配音台本入手,这是正式配音之前一道极为关键而又相当费力的工序,行话称为“对口型”。填装员需在分剪成数十英尺长的小卷原片于银幕上循环放映之际,一面眼看中文台本,一面不时抬头注视画面,同时耳听原片声音,按原有语言节奏读出台词,及时判断其长短、节奏是否吻合,提请翻译进行修整,直至完全一致为止。如果一段戏中有三五人对话,填装员就要同时模拟对词,台词接口紧的时候更难掌握。邱岳峰是上译厂惟一终身坚守“填装”岗位者,前期是他出于磨砺配音技艺的自我需要,有助锻炼一个声言配出不同性格色彩的能力,后期则是厂里为了借助邱岳峰擅于迅速进入并准确把握各种角色的丰富经验与高超能力,他已到了“可以背对银幕配戏”的境界。
  就在邱岳峰在配音道路上奋力前行时,“飞来横祸”却突然降临:外地有人检举他解放前曾参与国民党军队抓捕共产党,有关方面责令其坦白“做没做过危害人民的事”。他先是大惑不解,后经反复回忆,坚称“确实没有”,遂被以“已有别人签字画押材料”为由,戴上“历史反革命”帽子,并拟送劳改农场。就在这一危急时刻,身为上海译制片厂分管艺术生产的副厂长陈叙一站了出来,向上级领导提出:“邱岳峰是一个人才,他的历史问题已经定性了,留下他工作,然后我们可以在这里帮助他改造嘛!”就这样邱岳峰经组织出面作“保”,改为“留厂察看”而被留了下来。此后,邱岳峰先后主配了《好兵帅克》《警察与小偷》《漫长的路》《红与黑》《第四十一》《科伦上尉》等多部重点片,脱颖而出。
  到了“文革”来临,邱岳峰成了专政对象,陈叙一亦遭到“包庇历史反革命”清算,连同译配“毒草”、“反动学术权威”罪名,一起被揪斗、进牛棚。而当陈叙一因译制“内参片”被重新启用并指令负责,立即设法将在木工间监督劳动的邱岳峰推到话筒前,在一连串名片中担任主要角色配音,其配音艺术又有巨大飞跃,从而奠定了“上译第一男声”地位。
  由此上译厂人异口同声说:“邱岳峰这辈子能遇到陈叙一,是他一生不幸中的大幸。”邱岳峰生前亦不止一次说过:“没有陈叙一,就没有我邱岳峰!”当陈叙一去世归宿于上海奉贤,邱岳峰家人特意将邱岳峰墓从苏州迁至那里毗邻相伴。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