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维诺德·科斯拉 追逐风险的绿投客

[2024年05月31日 10:38] 来源: 人物周刊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无论是投资还是经营,趋利避害是大多数普通人常有的哲学。但维诺德·科斯拉却不同于此。比起其他投资人,维诺德·科斯拉更加热爱风险,甚至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2011年12月5日,雷奇燃料公司(RangeFuels)宣布破产。这让科斯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质疑。雷奇——这个科斯拉在2006年主导投资成立的公司,在短短五年间获


  无论是投资还是经营,趋利避害是大多数普通人常有的哲学。但维诺德·科斯拉却不同于此。比起其他投资人,维诺德·科斯拉更加热爱风险,甚至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2011年12月5日,雷奇燃料公司(Range Fuels)宣布破产。这让科斯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质疑。雷奇——这个科斯拉在2006年主导投资成立的公司,在短短五年间获得了包括政府贷款在内的3.2亿多美元的社会融资。
  很显然,人们质疑的不是科斯拉的投资能力,而是他对清洁能源技术的鼓吹。许多人怀疑,像科斯拉这样的人,不过是打着清洁能源的旗号赚钱,也有人把科斯拉这样的绿色技术投资者称为“社会套利者”。
  科斯拉,这个来自印度的典型技术型投资客,在硅谷的四大投资巨头中,他因对清洁能源的偏爱而获得“绿色投资狂人”的称号。他为自己的失手存有一整套辩解理论,常说的那句就是:“人们总是极力降低风险、避免失败,而我的做法正好相反。”
  这次,57岁的绿投狂人维诺德·科斯拉又失手了,而且这次事情闹得有点大。但维诺德·科斯拉依然是那个技术领域的“投资之王”。
  不安分的创业者
  1955年,科斯拉出生在印度新德里。凭借过人天资,14岁的科斯拉被印度理工学院录取。年轻的科斯拉充满干劲、傲慢好斗,他喜欢到处演讲,在媒体上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更不怕招致批评,因为他觉得他能驳倒任何一个批评者。
  之后,科斯拉离开印度到美国攻读硕士,先后在卡内基·梅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获得学位。临近毕业,他和斯坦福大学校友安迪·贝赫托西姆在1982年创立了著名的电脑制造商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 systems)。
  1984年,30岁的科斯拉精力充沛、雄心勃勃,对待员工也很苛刻。他脾气火爆,不屑于人情世故,先是退出了公司CEO的位置,由斯坦福的同学兼好友斯考特·麦克里尼接任,自己被挤兑成董事长供奉起来,接着又因为数次与董事会意见不和而被迫卷铺盖走人。
  但当时没有人会想到,离开Sun之后的科斯拉会从创业者转型为风险投资家并成为其他风险投资家崇拜的偶像。
  1986年,科斯拉跟随约翰·杜尔加入凯鹏华盈并学会了孵化创业公司的技巧。接着,他在万马齐喑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时迎来了个人的巅峰时期。2000年末到2001年初,科斯拉用500万美元的投资换回了150亿美元的回报,回报率高达300倍,最负盛名的成功案例包括次代(Nexgen)、超威(AMD)、兴奋(Excite)和瞻博网络(Juniper)。当年,《福布斯》公布的全球100名最好的风险投资家中,科斯拉名列第一。
  科斯拉经历了300倍超额回报的疯狂一年,便开始思考转变投资方向。他在与合作者投资Bloom Energy公司获得成功后,于2004年离开了任职近20年的凯鹏华盈,创建了自己的风投公司——科斯拉风险投资公司,主要从事清洁技术的投资。他戏称自己的投资项目多是“轻率的科学试验”,包括基于生物燃料、新型电池、引擎和照明、水净化、环保玻璃及清洁水泥等。
  现在,他投资的清洁技术企业包括了可以把煤转换成天然气的巨点能源公司(GreatPoint Energy)、拥有新型玻璃产品的Soladigm公司、生产高效能发动机的生态马达公司(EcoMotors)、节能照明设备企业Soraa等知名公司。科斯拉认为,“全球变暖其实是4个问题:石油、煤炭、水泥、钢铁,解决了这4个难题,我们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其中,在他最得意的演讲稿《一个科技乐观主义者最便捷的真理》(Mostly Convenient Truths From a Technology Optimist)中,科斯拉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在投资新兴企业,而是在为科技实验提供资金。他认为采用渐进方式进行绿色事业不可行,要成功必须大胆实验。在过去的7年里,科斯拉投资公司向近百家与清洁能源有关的企业投资了近200亿美元。
  不能少了“风险”
  在科斯拉的投资策略中,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告诉自己的员工,只为我寻找那些失败可能性达到90%以上的科技类事物。”他的观点是,如果你投资了足够多的高失败率公司,虽然其中大多数都将失败,但只要有一家将获得成功,你就能成为大赢家。
  另外,在给《能源》记者回复的邮件中,科斯拉将自己的投资策略(他自称为“失败策略”)总结为“一九理论”:宁愿投资失败率90%的技术项目,也不投资成功率80%的项目。因为一旦项目获得成功,成功率80%的项目收益只能让本金翻番,而成功率10%的项目收益却可能有本金100倍之多。这种赤裸裸的资本主义逐利精神,让他享受到“生人勿入”的探险快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科斯拉持赞赏态度,因为雷奇事件,最近华尔街的质疑声比以往更稠密。
  美国著名博客罗伯特·让皮尔就是众多怀疑者之一。他借助雷奇公司破产的事件称,“我们的能源政策不能被那些制造大胆主张的人(科斯拉)所挟持。我们的政府把钱投给了他们,他们只能制造更多的相同论调歪曲我们的能量观。”
  贝宝(PayPal)的合伙创始人亿万富翁皮特·泰尔的质疑声更为激烈。泰尔曾公开称,“清洁技术其实是一场灾难,现在连硅谷的投资家们都很少谈论它了。在交通和清洁能源上的失败表明了清洁能源政策的失败。”
  但科斯拉对此不屑一顾,他的回应简洁有力:“我要挑战任何认为清洁能源科技是一场灾难的人”。
  在过去的一年里,科斯拉的风险投资产生了超过10亿美元的利润。他说,“那10亿美元利润的意义,比过去10年里在IT行业的任何风险投资的意义要重大得多。”
  2011年9月,科斯拉又成功募集了10.5亿美元,成立了第四只科斯拉风险基金(Khosla Ventures IV),其中的65%将被投向于那些可替代能源和绿色科技企业。这对于那些创意还处于概念阶段的绿色技术企业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科斯拉对《能源》记者说,“清洁技术必将提供一个比硅谷已有的传统市场大许多倍的新市场。”
查看更多: 风险 投资人 普通人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