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伦敦1952年“大烟雾” 祸兮福兮?

[2024年05月24日 11:13] 来源: 海外星云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前段时间,北京和中国许多其他城市一样“雾蒙蒙、灰蒙蒙”,空气质量之差历史罕见。  厚重空气中,让人联想到60年前伦敦那场灾难性的大烟雾事件。那时的伦敦昼夜难辨,“伦敦大烟雾”(TheGreatSmogof1952)造成至少4000人死亡(也有记载说多达1.2万人),10万人出现健康问题,交通瘫痪多日,数百万人受影响。  灾


  前段时间,北京和中国许多其他城市一样“雾蒙蒙、灰蒙蒙”,空气质量之差历史罕见。
  厚重空气中,让人联想到60年前伦敦那场灾难性的大烟雾事件。那时的伦敦昼夜难辨,“伦敦大烟雾”(The Great Smog of 1952)造成至少4000人死亡(也有记载说多达1.2万人),10万人出现健康问题,交通瘫痪多日,数百万人受影响。
  灾情最严重的伦敦东区,人在户外站立时低头看不到自己的双脚;能见度极低造成很多人在平时熟门熟路的街区迷路;报上还有灾区奶牛因烟雾窒息而死的报道。
  小资料:伦敦型烟雾
  伦敦型烟雾(英语:London Smog),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现象。伦敦以雾都闻名于世。雾气的产生条件,除了要求要很高的空气湿度之外,还要求空气存在可以让水汽凝聚的凝结核。工业革命之后,伦敦的工业普遍使用煤作为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煤产生大量的碳烟(Carbon Black)和煤烟(Soot),为雾气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这些悬浮的空气中的微尘本身,也严重降低了空气的能见度。所以人们创造了“烟雾”(Smog)这个词,来代替单纯的“烟”(smoke)和“雾”(fog)。伴随Smog,伦敦型烟雾的另一个特征是,同时还伴随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敦雾)。因此,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The Smoke),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令12000人死亡,政府因而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于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时至今日,伦敦的空气品质已经得到明显改善。
  “雾都伦敦”因气象因素而多雾;18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空气污染严重,大气中的污染物细颗粒,主要包括PM2.5和PM10浓度大增。
  这些颗粒物裹上水汽,变成污染的雾,叫烟雾(smog),灰黄、厚重、混浊、发臭;18、19世纪,烟雾时不时就“拥抱”一下伦敦,推高呼吸道疾病病例和死亡率,让公交系统瘫痪。
  雾都劫难
  伦敦告别烟雾,1952年12月那场灾难性的“伦敦大烟雾”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据统计,伦敦的雾天,每年可高达七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个“雾日”。每当大雾降临,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
  与1952年的状况相比,今天的伦敦是一座净化的城市。那时候,伦敦有燃煤发电厂,离市中心不远处有许多工厂。大多数住家用烧煤来取暖。以煤为动力的蒸汽机车拉着一节节列车开进首都。对小汽车和卡车产生的废气几乎没有控制措施。
  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1952年12月3日清晨,伦敦气象台报告说,一个气峰在夜间通过,中午气温可达到5.6℃,相对湿度约为70%。对于本地来说,这是个难得的好日子——一个可爱的冬日。
  这一天,从北海吹来一股风,吹遍了整个英格兰,将英国中部的工厂和城市居民住户中烟囱内冒出来的团团浓雾吹到了九霄云外,因而空气变得十分清新怡人。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灾难正悄悄地来临。
  傍晚时分,伦敦正处于一股巨大的高气压气旋的东南边缘,较强劲的北风围绕着这个反气旋顺时针吹着。第二天,即12月4日,这个气旋中心已到了伦敦以西几百公里处,沿着通常的路径向东南方向移动。上午风速变小,云层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时至中午,乌云把太阳全部遮住,伦敦上空阴霾弥漫,气象台温度表的读数为3.3℃,相对湿度上升为82%。
  12月5日,一个异常的情况出现了。伦敦气象台的风速表测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量度——风速读数完全是静止的。据当时专家的估计,此时风速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
  伦敦处于死风状态,空气中积聚着大量的烟尘,经久不散,风太弱又无法带走林立的工厂烟囱与家庭排出的各种有害的烟尘。于是,大量的煤烟从空中纷纷飘落,美丽的泰晤士河谷被烟雾笼罩。一位在船上干活的小徒工,烟雾的入侵使他泪如泉涌;烟雾穿门入室,钻进了格林威治区的居民家中,使人们痛苦难忍……
  雾云在城市上空悬浮了5天,逐步变得更脏和更有毒。伦敦市中心空气中的烟雾量几乎增加了10倍。
  从当年12月5日开始,大烟雾期间,伦敦的无数烟囱每天向空中排放的污染物总计包括1000吨烟尘颗粒、2000吨二氧化碳、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合物;还有370吨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了800吨硫酸。
  烟雾使数千受害者患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最后,到12月10日烟雾散去时,估计已有1.2万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年长者。
  立法+科技
  这场悲剧模糊了视野,却让不少英国政界要人头脑清醒了很多;政府和议会采取立法行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减少和控制空气污染。
  包括1956年通过的《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s)在内的这些法律规定禁止排放黑烟,城镇地区的居民和工厂都必须改用无烟燃料。
  除了环境立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对伦敦杜绝烟雾也是功不可没,比如天然气和电力成为主要的家用燃料、中央空调的普及,以及对汽车尾气的清洁度规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几次规模较小的反复后,伦敦人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告别烟雾”。
  不过,伦敦的空气污染情况时有反复,近年来曾受到欧盟至少两次书面警告。
  2011年4月,伦敦的空气污染程度达到8年最高,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的颗粒物PM10浓度达到欧盟规定标准36倍。
  今天,烟雾的主要起因是机动车所排放的废气的污染。像洛杉矶、墨西哥城等大城市内,烟雾一直悬浮在空中。使用无铅汽油和安装机车排气催化转化器,有助于减少受这种污染而损害健康的危险。但是,这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严重问题。(编辑/唐馨)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