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关于春晚,你可以骂它,但必须也得看几眼”

[2023年11月28日 05:33] 来源: 北京青年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剧场的空调温度再调高一些,你看女孩们穿的是礼服,古典音乐的演出是非常正式的……”光荣绽放十大小提琴家演奏会发布会结束之后,作为总导演和策划的郎昆虽然有很多事要忙,对细节依旧认真,拉着工作人员一一交代。郎昆把《千手观音》、刘谦、英伦组合推上了春晚的舞台,并使之成为经典和话题,而他自己一度成为央视


  “剧场的空调温度再调高一些,你看女孩们穿的是礼服,古典音乐的演出是非常正式的……”光荣绽放十大小提琴家演奏会发布会结束之后,作为总导演和策划的郎昆虽然有很多事要忙,对细节依旧认真,拉着工作人员一一交代。郎昆把《千手观音》、刘谦、英伦组合推上了春晚的舞台,并使之成为经典和话题,而他自己一度成为央视风头最劲的春晚导演。因为身体原因,郎昆在2011年淡出公众视线。这次复出,作为央视戏曲和音乐频道总监的郎昆全力推出了“光荣绽放”系列演出。做春晚导演对于郎昆而言并不是惟一的选择,他没有放弃春晚,但不会因为不做春晚导演就觉得屈才。“春晚不是你想放弃就能放弃的,春晚是CCTV的一个重要的品牌,我们作为CCTV的一个雇员,指挥到你的时候就要调动你一切智力体力耐力,去把它完成。”郎昆说。
   BQ=《北京青年》周刊L=郎昆
  春节联欢晚会,做个伴随者就足够
  BQ:春晚年年创新,年年挨骂,您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L: 春晚有一个发展历程,上世纪80年代春晚刚刚诞生的时候,它是在主导受众来欢度春节。那时候春晚是惟一的,是没有可比性的。但到了90年代中期春晚开始慢慢地转化了定位,它开始伴随受众度过除夕。整个春晚慢慢地成为受众过年当中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形态。
  BQ:您认为春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L: 春晚存在的意义是新的年俗形态的一个集中代表。传统年俗形态是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新的年俗形态是以看春节晚会、手机发信息拜年构成的。到了大年三十的时候家里电视一般都开着播春晚,有好看的就看一眼。春节晚会找准了这个定位,它不去主导什么,就是到过年的时候它就来了。
  BQ: 像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现象?
  L: 对,你有没有它都在,看或不看全凭自觉自愿,只有自觉自愿形成的一个风俗才能成为一个年俗,凡是强压下来的很快就会被断掉。
  BQ: 那春晚的影响力是否在逐渐削弱?
  L: 没有,这些年春晚的影响力加大了。就是大家对春晚慢慢的形成一种默认,可以不看,但电视必须开着,可以骂它但必须也得看几眼。期望值很高但失望值也不低。
  BQ: 就是春晚的存在成为一种必须,就是即使骂它也要存在。只要有话题性,争议性和关注度,总有人能够肯定它?
  L: 对。
  BQ:春晚地位的转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L:这使得观众可以重新冷静的评判春晚的得与失,优与劣,我个人觉得受众的评判权利的转化应该说是整个中国文化形态转化的一个好的现象。80年代受众基本上就是全盘接受,春晚什么都好,来一个张明敏也激动,来一个费翔也激动。那时候受众的评判权利是很弱的。到了90年代中期尤其末期,尤其跨世纪的时候,受众的评判权利的比重越来越大了,可以任意点评春晚,有些人以点评春晚来彰显自己的文化品格,有些人甚至都没怎么看春晚开口就骂。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受众的评价实际上反过来会作用于整个春晚的导演团队,让团队更加努力地去争取更大的创新。
  BQ:春晚导演组会不会看网上关于春晚的评价,甚至是吐槽?
  L: 当然会,不但看而且认真地看还归纳,分类。观众对春晚节目优劣的评价是春晚导演创新的一个极大的源泉。如果认真研究它,然后让春晚的创新指数大于观众的期望,你就赢了。
  BQ:一提到春晚大家就会想到非常喜庆宏大的场面,春晚的固有的模式是否会限制创新?
  L:综艺节目的表现方式有时候是需要集体化的阵容来表现的,尤其在春节和正月十五喜庆欢快热烈为主的节目形态中,这种集体形态的表达特别突出,所以需要一定的阵容。另外在春节这样一个特定辞旧迎新的时候需要突出一下仪式化,突出一下庆典化,这个仪式化和庆典化有的时候是需要阵势来完成的。但春晚确实是在变化,比如减少伴舞,比如流行元素的增加,像张杰、萧敬腾、方大同都被招到2013年的春晚中去。
  BQ: 您之前说过导演是春晚的执行者,不是内容的决策者,内容的决定性意见来自谁?
  L: 决定性意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专家,专家会在语言类节目歌舞类节目等等方面给出很多决策性的建议;另一个就是整个导演团队,春晚不是总导演一个人能完成的了的,春晚是一个团队或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人单打独斗的作品。电影是导演艺术,品牌意识特别强烈,比如张艺谋作品、冯小刚作品。你什么时候见过春晚字幕打一个郎昆导演作品?总导演的作用在于把集体智慧给凝结成艺术品,把艺术成果体现在屏幕上,这个是要考验导演功力的。同时导演还要把别人没有看到的、没有发现的节目和有可能成为精彩节目的苗子成功的推向屏幕。
  综艺节目单纯引进版权容易水土不服
  
  BQ:央视原有的关于古典音乐的节目大多是演奏会,策划光荣绽放系列的时候是不是有考虑到通过新的模式拉近和群众的距离?
  L:对。每一场演出有尖端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也有深受当下的观众喜欢的流行元素的作品。比如说十大钢琴的演出,我们一说钢琴,马上脑海里全是肖邦、李斯特、车尔尼,没想到突然出现《海上钢琴师》的音乐,融入一些音乐剧的表演形态,观众马上就觉得亲切感十足。这方面我们一直在做尝试,有的时候做的可能有点过,再往回调,再校正。或者说做得还不够,那我们就再加油。
  BQ:做的有点过是指?
  L:比如说有的钢琴作品、小提琴作品可能特别的时尚化,可能超出了古典音乐的表演范畴,就是过于综艺化了。那这个时候我们也在听受众的意见。做的过头再校正容易,创新特别难。如果大家觉得可以,那我们就照着这个路子去创新。
  BQ:之前央视也有很多综艺节目、音乐节目,比如青歌赛,我们会认为它是专业性的音乐选拔,现在综艺节目和音乐节目界限非常模糊,您觉得这种模糊是一个好事还是坏事?
  L: 这是一个好事,因为综艺节目的含义更广泛。在电视比较发达的国家,综艺节目叫Variety show,汇集了各种节目形态。娱乐节目、电视剧、少儿节目,甚至体育节目都包括在Variety show里面,所以综艺概念实际上是很广泛的。我们不必要非得把它一定划得多么多么清晰。前提是这个频道设置这个栏目是否有受众,受众是否从中得到了优良的情感宣泄,受众是否在这里得到了优良的美育教育,受众是否得到了必要的情感表达,你只要做正确了,节目就有存在的可能和存在的价值。
  BQ:很多综艺类节目,比如“超级女声”、“达人秀”、“好声音”,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版权,这种趋势已经占据了电视节目的一种主流方向,您对引进外国节目版权怎么看?
  L:我不太主张大幅度地引进欧美版式。我在创办星光大道时就下定信心树立一个信念,就是自主原创。我们能不能原创一个节目让他能持续10年,20年?其实我们现在陷入了一个引进风潮当中去,早晚大家会意识到自主原创是我们必经之路。你会慢慢意识到欧美的版式形态在中国会水土不服,它的生命里不会很久。或者至少要做到版式引进,操作本土。中国的受众群体的构成有它的特殊性,有的版式在欧洲非常火爆,但是到中国会水土不服,比如说我们试图引进一个节目叫《你是大指挥》是英国BBC的一档特别优秀的节目,就是在平民中选秀选指挥。中国具备不具备一大批参与到指挥节目的达人?我们经过测算觉得还不是时机,所以就暂时把它搁置了,这就是我说的欧美版式本土化操作,这个很重要。
  BQ:但央视的节目虽然做到了接地气,但还是不洋气,为什么央视的节目形态始终做不到更年轻,更娱乐,更有话题性?
  L:导演在追求,导演组也在努力做到让更多人关注和喜欢。像“中国好声音”那样一下引爆话题,或者引爆整个社会的关注点,这个是我们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评价一个节目不能看一年两年。星光大道第九年了依然有生命力,其他选秀节目有些撑过三年就没劲了。中国好声音如果刘欢、那英不参加了,只剩下杨坤和庾澄庆试试能不能达到第一季的效果?“中国好声音”这个模式一轮已经结束了,第二轮如果还在模式上升已经没有可能性。如果失去刘欢和那英第二季怎么弄?第二轮坚持了第三轮还能坚持下去吗?
查看更多: 演奏会 礼服 剧场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