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社会学论文标题小范围 社会学专业科研练习与十届本科生的妙峰山追寻研讨

[2018年11月26日 02:35]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摘要:1925年,北京大学顾颉刚等长辈学者查询妙峰山庙会风俗活动,敞开了我国现代风俗学有安排的郊野查询的先河,妙峰山因而被视为“我国风俗学研讨的发祥地”。2005至2014年,我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十届本科生先后赴京西妙峰山进行庙会采风,对涣散各地的32档香会安排的前史渊源、传承谱系、扮演技艺、安排办理与生计境况进

摘 要:1925年,北京大学顾颉刚等长辈学者查询妙峰山庙会风俗活动,敞开了我国现代风俗学有安排的郊野查询的先河,妙峰山因而被视为“我国风俗学研讨的发祥地”。2005至2014年,我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十届本科生先后赴京西妙峰山进行庙会采风,对涣散各地的32档香会安排的前史渊源、传承谱系、扮演技艺、安排办理与生计境况进行了深化的查询。这项旨在使学生具有研讨才能的练习方案,在师生的一同规划和彼此沟通中变成了诗意的探究之旅。继续性的郊野作业,秉承了长辈创始的学术传统,出现了民间社会文明变迁的轨道,也践行了“到民间去”的为学建议,显示了在科研中培育新生力气的专业理念。

关键词:科研练习;郊野查询;研讨性教育;妙峰山寻找研讨

郊野查询(Fieldwork)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研讨的重要办法,也一向被视为对学生进行专业练习、培育学生学科知道的中心环节。2005—2014年间,我带领十届本科生赴京西妙峰山进行庙会采风,对32档香会安排的前史渊源、传承谱系、扮演技艺、安排办理与生计境况进行了深化的查询。与学生一同的郊野作业,使我殷切地领会到了这种实践教育的特别价值。作为教育与日子相交融的社会查询实践,它面向日子、贴近日子的学科特征,执行了“让教育回归日子国际”的理念。教育的进程实质上就是师生一同查询日子和了解日子的文明自知之旅。《妙峰山:民间文明的回忆与传承》《妙峰山:香会安排的传承与境况》和《妙峰山:香会志与人生史》三卷文集,承载了咱们的探究进程和郊野发现。作为一名从事人类学教育与研讨的教师,下乡查询本是往常之事,但常常想到与学生们一同的民间问讯之旅,都让我的心灵处于兴奋情况。这种阅历给咱们带来了铭肌镂骨的回忆,也敦促着我在收拾郊野收成的一同从头考虑咱们的教育作业,考虑咱们的大学教育。

一、学术前缘:民国时期顾颉刚等人的妙峰山研讨

妙峰山坐落北京城西北35公里处,主峰大云坨海拔1291米,雄居于“小西山”诸峰之上。这儿不只有奇松怪石、清泉飞瀑等自然景观,更因香火不绝的碧霞元君崇奉而素有“北京榜首仙山”的美誉。从清康熙帝敕封“金顶”庙会开端,每年阴历四月初一至十五稀有十万香客朝顶,数百档香会进香献艺。这儿也因而成为京津冀区域民间宗教的圣地。除了作为民众的崇奉中心,这儿还因1925年顾颉刚等5位学者的妙峰山进香查询,而被视为“我国风俗学研讨的发祥地”。2008年,妙峰山庙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明遗产保护名录,因其承载着民众日子的前史与回忆,这儿又成了传承民间文明的“风水宝地”[1]。

1924年妙峰山庙会期间,顾颉刚在妙峰山的香道上偶尔发现很多会帖(又名“会启”),黄色的纸上写着会万儿以及朝顶日期等信息。比及第二年庙会期间(4月30日至5月2日,阴历四月初八到初十),他与孙伏园、容庚、容肇祖、庄尚严一行5人在妙峰山进行了为期3天的庙会查询。他们的查询报告先后刊登在《京报副刊》的6期“妙峰山进香专号”上,引起了学界和社会上的广泛重视。这些文章和顾颉刚收集到的其他几篇评论妙峰山进香的文章一同,于1928年9月作为国立中山大学言语前史研讨所风俗学会丛书之一结集出书。在这部题为《妙峰山》的书中,作者们表达了对民间文明和民众日子的了解和态度。他们以为民族“健壮的血液”就存在于下层社会的文明之中,民族的品德力气正存在于老实质朴的民众之中。妙峰山进香查询在研讨办法上的含义在于,学者们走向郊野的团体练习,敞开了我国现代风俗学有意图、有方案、有安排的郊野查询之先河。

1929年5月17日至19日(阴历四月初九到十一)庙会期间,魏建功、罗香林、周振鹤、朱自清、顾颉刚等13位学者组成查询团,对妙峰山进行了第2次大规模的查询活动。因为此刻正值民国十八年,遂将查询团命名为“一八妙峰山进香查询团”。此次查询虽没有像榜首次那样发生轰动效应,但学者们对“碧霞元君”和“王三奶奶”等专题性的评论,以及文献材料与郊野查询彼此印证的研讨办法,时至今日仍然是激起晚辈学术创意的重要元素。

与顾颉刚等人的研讨一同,奉宽的《妙峰山琐记》和金勋的《妙峰山志》相同记载了庙会的盛况。但从学术含义来看,顾颉刚等人的作品可谓民国时期妙峰山研讨的模范。他们的研讨,关于传习了几百年的妙峰山庙会来说,是前史上的榜首次,从此这儿不只是北京当地文明的标志,也不只是京津冀区域民间宗教的圣地,更是我国现代风俗学之学术传统的发祥地。在这条学术头绪之下,咱们对妙峰山的寻找研讨,其含义不言自明。现在回忆这项继续性的查询作业,能够说,咱们的研讨拓宽了长辈学者的研讨范畴。

二、郊野寻找:庙会采风与扎根村落的香会安排查询

庙会作为一个特别的文明空间,是依照民间约定俗成的陈旧习气在断定的时刻和固定的场所举办的归纳性的民间文明活动。在庙会、集市这类群众性的聚会空间里,个别是吞没于风俗集体之中的。在西德尼 D.甘博(Sidney D. Gamble)和赫达·莫里逊(Hedda Morrison)别离拍摄于1925年和1934年的妙峰山老照片中,咱们看到了上山和下山的香会,却不知他们从何而来;咱们看到了老都管凝重而忠诚的神态,却不知他们与会结缘的前史和人生故事。

当年顾颉刚被沿途几百个茶棚和数以百计的会帖所招引,抄写记有会万儿和地域散布的会帖是他所做的首要作业。依照他的计算,共有99档香会朝顶。经过对茶棚的问询,当年实践上山的香会约有300余档,其间逾越百年的老会有23堂。在《妙峰山的香会》一文里,顾颉刚经过对会帖、会万儿数量的剖析,企图解说会费的来历和征集的办法。经过对香会的查询,记载了行香走会的会礼会规。他还剖析了一些香会的安排结构,并把香会大体上分为12类。应该说,长辈学者所做的研讨都在山上,香会朝顶进香的典礼进程是其查询的要点。那么,这些在庙会期间给老娘娘当差撒福的文会与竞相献艺扮演的武会,在山下的日常日子中又出现出怎样的形状?正是根据这样的考虑,以村落为依托的香会进入了咱们的视界,会首的生计境况和生命感悟成了咱们重视的点。这种研讨途径的挑选,使咱们在日常日子中目击了香会的兴衰与玩角儿的人生起落。十年间,我們先后查询了32档香会。与山上庙会期间重复演出的故事不同,日常日子中的香会体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文明形状。经过造访会首和首要传承人,咱们全面记载了每一档香会的前史渊源与传承情况。在这些信息中,香会尘封的前史得以重现,祖辈风景的轶事被从头引发。

作为文明安排,香会最为中心的要义就是传承,而这种传承是以拜师收徒和朝顶进香两个典礼为标识的。依照传统的规则礼法,香会每年四月初一至十五期间都要前往妙峰山朝顶进香,这种周期性的典礼庆典关于一档香会来说意味着身份合法,是其取得民间社会供认的重要标志。即便在今日,在年青玩角儿的心灵深处对规则礼法仍然有着几分忠诚。就安排内部而言,香会的生计与开展要依托代际之间的传递,因而拜师收徒典礼是香会安排得以连续的命脉,在香会的传承中占有主导地位。这种特定的典礼从形式上赋予学徒一种归属感和将香会传承下去的使命感。现在活泼于北京香会界的首要人物大多师承于“花会权威”隋少甫,他们不只以学徒的身份参与拜师典礼,也以师父或师父同辈的身份掌管或参与收徒典礼。虽然因年代的不同,典礼的内容有所改动,但其有利于构成香会安排的安稳结构,进而接续香会传承谱系的价值仍旧。

已然香会是妙峰山庙会之魂,那么作为香会构成要素的一代代玩角儿就不只是庙会活动的参与者,更是其香火连续的重要源泉。惋惜的是,在妙峰山研讨的前史文献中,却听不到他们的声响。他们朝顶进香的阅历和日子感受,他们对香会的了解与认同,都已随风飘逝。咱们的研讨逾越了这一限制,使他们的生命叙说和日子逸闻从后台走上了前台。这些行走于山间、对神灵寄予期望的玩角儿,置身于社会体系交相浸透与交错效果的特定场域,因而他们的生命进程与年代的脉动相照应。从这个含义上说,咱们的文字重现了一度被前史忘记的人生史及与之相伴的社会日子史。咱们造访了从“30后”到“80后”不同年龄段的玩角儿,与香会相伴的人生承载了他们的年代特征,虽人生际遇不同,心存浓郁的香会情结却是他们一同的心思特质。他们丰厚的精神国际不只传承了祖祖辈辈走会的理念,也秉承了老一辈玩角儿对香会情有独钟的文明基因——对祖先遗产的虔敬和对传统的一往情深。咱们的研讨记载了一档又一档香会的安排形状,也记载了在香会中埋没的人生故事。这种研讨重视点的转向,出现了咱们关于妙峰山研讨不断深化的进程——从庙到村,由村到会,由会到人。这种看望的途径使咱们发现,因为有了村落纪事,庙会不再是无名氏麇集的祈福空间。因为有了玩角儿的生命叙事,一档又一档的香会有了活的魂灵。正是在这种时空和研讨进路的转化中,咱们殷切地感受到学术研讨的力气和民间社会形状存在的土壤对我国社会开展的含义。

对香会志的记载与人生史的书写,不只是探察民间宗教和民众崇奉心思的窗口,也是解读北京民间社会前史变迁的有用途径。此刻,在快速都市化的布景下,旧日京郊的村落或身处傍晚或业已消逝。但是,因为香会安排的存在,村落的前史并未散失如烟。对妙峰山的研讨,使我对离土我国、对乡土文明有了还不算是绝望的知道和判别[2]。香会是以村落为依托的安排形状,咱们对城中村的跟踪查询,有一个杰出的现象值得考虑。村落拆迁之前,香会是村落认同的重要标志。村落拆迁之中,香会是乡民和开发商之间、乡民和政府之间对话的中心机制,是一种能够蔓延权力和取得利益的东西。村落拆迁之后,香会又是社群联系重建所赖以依托的前史传统。在香会这些不断叠加的人物中,咱们看到了民间文明不同的生计样态,以及乡土文明回忆的后续力气。与此一同,咱们也殷切领会到民间文明的适应性与发明性。这些研讨发现以及对传统庙会的探寻途径,是咱们师生对妙峰山研讨最为重要的学术奉献。

三、人才培育:教育关心与研讨性教育的顶峰体会

我曾把自己的教育实践,写成一篇评论村庄社会查询教育价值的文章[3]。在这篇文章里,我把带学生在村庄的查询实践,称为社会学专业练习的“成年典礼”,意在阐明经过郊野的洗礼,咱们的学生在对专业的爱情、对学识的了解,甚至日子的态度上都发生了深入的改变。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曾以“典礼进程”解说他的标志理论。他以为这种宗教的崇高之旅,与平平日子最不同的当地在于“过渡”,在于出去之后的种种阅历,在于心灵的改造与净化。那么,继续性的庙会与香会安排查询,关于培育学生的专业知道和健康品质发挥怎样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体系地把握社会学研讨办法,我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制订了“定量研讨—质性研讨—小学期归纳实习”三步科研练习方案。妙峰山研讨就是2002—2011级本科生质性研讨练习的会集展示。教育阅历证明,这三个实践环节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激起了学生的研讨热心。走进村庄,了解实在的乡土社会,不只使他们的专业所学有的放矢,也使他们在查询作业的苦辣酸甜中取得了感悟日子、反思自我的关键。

为了深度地研讨民间崇奉和民间安排,学生们或使用周末进行访谈和材料收拾,或使用假日驻村查询,一项查询往往继续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可贵的是,这是学生的自主挑选,远远超出了一门实践课程的练习要求。作为指导教师,我也在这一探究的进程中一次次地为学生们的发明力和耐力所感动。特别难以忘怀的是,学生们在写作论文中对所研讨问题的专心考虑,以及由此取得的满意与欢悦。我珍藏着那些让他们在郊野中激动不已的瞬间——“教师,咱们在重访归途中,和以往比较,这次下乡查询使我清醒了许多,有些新主意,也愈加了解了师兄为何能春节都不回家,独安闲古城村查询。此刻,‘单纯的人类学家觉得郊野气味很清新,很美!”这是他们从门头沟区千军台和庄户村查询回校途中发给我的短信。在我的日记里,也记载着他们苦楚与美好并存的研讨感受:

做香会安排研讨的两年,我的心绪阅历了期望、绝望、绝望、平平、内疚、感谢的崎岖进程。初入郊野,一切都是别致的,带着猎奇的心思,我对它充满了期望。但是,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对那如同永久也没有止境的郊野访谈和抄本收拾发生了厌恶,如同画蛋的达芬奇,我开端绝望了。……直到有一天,秧歌会的老把儿头约请我参与两堂秧歌會的沟通商讨典礼,当我看到门牙所剩无几的老人们打锣挎鼓时的那种忘我与兴奋的精神情况时,一会儿被感动了,顷刻间了解了我所支付的一切尽力的价值——至少,我为保护传统文明、存留这些名贵的回忆,尽了一份心。(2004级/刘辉)

假如不是咱们去妙峰山做郊野查询,又假如不是咱们偶尔打翻了宿世柜、重拾了香会的前史,咱们不会知道那些生龙活虎的民间安排,以及老百姓充分而丰厚的文明日子。回想起寻找查询香会的日子,就如同是翻开了老北京的社会日子史。咱们阅历着郊野给咱们的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考虑着社会学视界里的乡土社会和人类学重视的庙会空间。能够说,社会查询带给咱们一种做研讨的感觉。在一次次的采访中我逼真地感到我关于本身社会了解的匮乏,感觉到远方如同有无尽的隐秘等着我去发现。(2004级/孙静文)

我也因而深信,正是在苦乐相伴的读书与考虑中,学生们取得了咱们所等待的“顶峰体会”。更为可贵的是,十届学生在教师长时间指导下的专题研讨,在顶替相续中自觉地传递了这种读书为学的一起感悟。这项旨在使学生具有研讨才能的练习方案,在师生的一同规划和彼此沟通中变成了诗意的探究之旅。从论题规划到奔赴郊野,从评论写作提纲到论文的终究完结,他们阅历了一个较为完好的研讨进程。其间,学生们体会到了民间问讯的高兴与忧伤,也发现了自己从事严厉的科研作业的潜能。我期望这是他们社会学专业练习的“成年典礼”,我也深信经过了郊野的洗礼,咱们的学生对专业的爱情、对学识的了解现已发生了深入的改变。

昨日,我在收拾每次修正的稿子后,把悉数的六稿发给了他们三个。收拾的时分发现在这儿保存的电子版稿子竟然有十几篇,感到写一篇好稿子真是不容易。所幸半年的尽力没有白搭,这十几篇稿子是咱们一遍遍用心写出来的,是在教师的鼓舞和协助下写出来的,是咱们生长的见证,也是咱们协作并成果友谊的见证。 (2010级/马一纹)

咱们把电子版打印成纸质稿,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包含遣词造句,包含标点符号,包含根本现实,没想到发现数十处过错。咱们感到震动,要是这些过错刊印成书让读者发现,咱们该有多么的惭愧!……我想若干年后,咱们四个人必定还会记住这篇文章,记住写这篇文章和改这篇文章的纠结,记住修正完结后的豁然。……咱们曾恶作剧说,假如十天今后的12月21日真是国际末日,咱们四个人会干什么?咱们说,先就这样坐着把文章改完,然后去陪同最重要的人。 (2010级/李世宽)

读学生来信的时分,总有一份莫名的感动布满心头。假如再过十天国际末日就要到了,今日也要静静地把文章改完,把当下的工作做好。这种令人感到欣喜的日子态度,这种经过仔细做一件工作体悟过好每一天的价值和含义,正是咱们培育学生的终究目标。在这滋润着思维与情感的互动沟通中,学生对大学的等待与教师对教育的信仰辐辏聚合,才使这倏忽而过的日子变得情真意切,变得难以舍弃。这项研讨作业从开始设想到终究完结,承载了咱们师生提高为学质量的一段心路。这些浸透了情感的文字,是他们在大学日子中弥足珍贵的回忆。多年之后,当咱们都已老去,这些幼嫩却又纯真的文字还将存留,还将成为晚辈追溯咱们所在年代的见证,还有什么美好能够逾越于此呢?

大學是学生了解日子、提高本身品质的摇篮,大学教育的进程就是才智增上、感悟人道之美的发现之旅。在郊野实践中,我不时感受到的是学生的优异,是他们对所学常识的了解与发挥。在对民间香会安排的研讨中,他们不只重视安排办理与村落社区的联系问题,还从传承人的视点评论社会回忆与文明认同。应该说,这种发明的热情不只使他们具有了理性查询的视界,也引发了他们对乡土社会和民间文明的酷爱之情。而在师生的互动沟通中,学生们感受最深的是爱与被爱的温暖,是主体毅力的纵情蒸发,是对为学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领会。因而,咱们所苦苦寻找的人文教育并未丢失。雅斯贝尔斯(K.Jaspers)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沟通活动,包含常识内容的教授、生命内涵的领会、毅力行为的标准,并经过文明传递功用,将文明遗产教给年青一代,使他们自在地生成,并启迪其自在天分。”[4]就此而言,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完结教育进程的条件,是“满意生命”的关键性要素。而一个意图在于培育学生科研才能的练习方案,之所以具有如此厚重的内涵,就在于它创设了一个诗境,在这个特定的“场域”里,年青的生命因内涵开展需要的满意而跃动,教师也在教育教育的反思中重现了自我生长的高兴与美好[5]。

参考文献:

[1] 孙庆忠. 庙会、香会与村落回忆:都市乡民的日子阅历[J]. 使用心思研讨,2010(45).

[2] 孙庆忠. 离土我国与村庄文明的境况[J]. 江海学刊,2009(4).

[3] 孙庆忠. 社会学专业练习的“成年典礼”——村庄社会查询的教育价值[J]. 我国德育2007(9).

[4] 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 邹进,译. 北京:日子·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5] 孙庆忠. 本科生研讨性教育的教育关心[J]. 我国农业教育,2008(1).

[责任编辑:周 杨]

查看更多: 香会 庙会 妙峰山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