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 邹晓平
摘要:杰出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培育是世界高级工程教育最重视的课题,关于通过“杰出方案”培育未来的工程师哪些方面的杰出才能、本科阶段用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来构建生长这种工程才能的常识结构,本文结合多年来的研讨和实践提出了作者的观念。
要害词:高级教育:杰出工程师;课程体系:人才培育
一、导言
教育部從2010年6月正式推出“杰出工程师教育培育方案”(以下简称“杰出方案”),61所高级院校作为榜首批试点大学之后,又有更多的大学参与施行试点队伍。毫无疑问,杰出工程师只能呈现在有多年的实习工程师到专业工程师的历练之后,不管是学士、硕士仍是博士,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不或许是已然的杰出工程师。“杰出方案”只不过是要为工程范畴铸造更多的杰出工程师“毛坯”。若要使这个方案收到实效,一些要害概念的整理、课程体系的规划、教育形式的改动,显得尤为重要。
“杰出方案”培育方案的逻辑起点是社会需求,或许说学校的才能培育所能满意的那一部分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和学校定位决议着培育方针,即哪个层次、什么类其他杰出工程师。培育方针决议了毕业生必需的才能特征,即在哪些方面有必要夯实杰出工程师的才能根底。才能特征规则着课程体系,即用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来树立杰出工程师的常识结构。
教育进程或许说人才培育进程,本质就是促进学生社会化(习气社会)的进程。课程不仅是代表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更是代表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课程不仅是学生与学校的联结点,一起也是学生与社会的联结点。课程的本体功用是培育人,课程的广度与深度决议着个人开展的广度与深度。课程是教育活动中内容和施行进程的一致,因而是完结教育意图手法。“杰出方案”课程体系,本质是“杰出方案”教什么,或许学什么的问题。关于杰出工程师的生长,常识的结构远比常识的数量重要。这是由于:其一,常识爆破使得一个人取得的常识数量现已不成为工程师杰出与否的首要标志,书袋式的工程师充其量也就是存储容量大一点,并不能保证常识的查找、重组、联想、运用有用。其二,结构性常识在人脑中的留存时刻比数量型的常识点要长得多,不好特定的常识结构严密相连的碎片化常识很快将被忘记、吞没,失掉专业技能价值。其三,常识结构的树立和改动比常识数量的添加困难得多,因而树立适宜的常识类型、层次、份额和畅通领悟贯穿的网络联系,为日后数十年连绵不断到来的理论和实践常识供给吸收、提炼、存储、剖析和运用的才能,是青年人承受高级专业教育的首要意图。其四,对常识的搬迁才能而言,合理的常识结构比巨大的常识数量重要得多,而常识的搬迁才能是技能发明才能不行或缺的根底。习气中常说的“厚根底”“宽口径”“复合型”等都是人才培育的常识结构问题。应该说,没有一种规范的常识结构能够习气不同高级院校的一切学生,也不该该将某一种咱们以为“先进”的常识结构强力推行到参与“杰出方案”一切高级院校。鼓舞多样化和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挑选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除掉在企业的实践教育环节,现在,大都院校“杰出方案”的本科课时在2 400左右,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约各占一半。必修课程占80%左右,约1 900个学时,选修课程占20%左右,约500个学时,跟着“杰出方案”的推动,选修课的份额主张调整到30%左右。理论教育占2 100个学时,课内实践教育约300个学时,加上在企业和校内以周为时刻单位会集组织的实践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学时或学分数之比约为6:4。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中,有几个决议学生常识结构要害问题值得重视,有些咱们习以为常,貌同实异的观念和做法值得深入探讨。
二、通识中心课程关于树立学生的常识结构应该起怎样的效果
在约1 200个学时的通识课程中,主张将必修的中心课程控制在800个学时左右。这800个学时关于“杰出方案”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假如咱们将常识分类为实际性常识、东西性常识、办法论常识、价值性常识,通识教育的中心课程中或许有实际性和东西性常识,但首要应该环绕办法论常识、价值性常识设置。没有扎实的办法论常识,学生难以完结对东西性常识的灵敏运用,从发现问题到构成概念,再到掌握新的概念,运用适宜的东西处理实践问题,这样的理性思想进程很难完结。短少价值性常识,顶级的技能常识很或许用来作恶,不管是有意仍是无意,对社会,对国家祸福难料。因而通识教育的首要意图是培育未来的杰出工程师以逾越工程技能的道德境地和思想办法剖析、处理工程问题,为实际性常识的正确理解,为技能东西的合理运用,供给前史眼光、文化传统、世界视界、哲学思想、审美情味、法令规范、人道良知、社会正义等根本要件。因而,“杰出方案”的通识课程应该对咱们以往的“公共课程”做较大的修订,与那些文理学院的通识课程也有重要差异,由于咱们针对的培育方针是潜在的杰出工程师。
表1为一组正在施行的“杰出方案”班通识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未列出),其间约50个学分首要为办法论和价值观常识课程。涵盖了哲学、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理学,加上专业课程中的重头戏工学,共触及13个学科类别中的9个,还短少的一个类别是艺术学,拟通过选修课和学校艺术活动予以补偿。因而,从常识面的学科构成看是比较齐备的。在这些课程中,价值性常识和办法论常识是严密交融的,比方哲学,咱们期望通过课程中各种哲学观念的比较,前史的与现代的,我国的与外国的,科学的与人文的,学生得出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比方思想办法,咱们期望辩证逻辑、数理逻辑、法理逻辑、商场逻辑,学生能得到全面的练习。假如这些课程的教育都能到达既定的规范,学生的常识结构应该不会存在显着的缺点。
三、专业课程对树立学生常识结构应该起怎样的效果?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令》的要求,课程的设置应该使得学士学位取得者能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根底理论、专门常识、根本技能和背负专门技能作业的开始才能,也就是常识和才能要求各两项。依照这样的要求规划课程体系有三个思路:一是学科本位的思路,依照学科类别、一级学科、专业、专业方向的层次树立学生的常识结构,将学生带往常识的前沿;二是技能本位的思路,依照与某一技能相关一级学科、专业、技能方向和技能流程的层次树立学生的常识结构,将学生带往技能使用的现场,依照这个思路,课程体系能够针对作业或工业,并不指向某一类岗位,或许要打乱学科常识的体系性和打开学科常识的逻辑性,或许要环绕技能设置交叉学科和专业的课程,也就是课程的学科不那么纯,专业不那么专;三是作业本位的思路,依照与某一作业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岗位需求树立学生的常识结构,这样的常识结构或许没有学科常识的体系性,还或许没有某一类技能的完好性,但要有满意必定作业岗位根本需求的必要性或充沛性。课程体系能够在统筹多个类别岗位的根底上指向其间一类岗位,也能够会集针对作业内的某一工业进程或要害技能岗位;依照三种思路规划的课程都有或许使学生走向杰出。研讨型大学培育少量作业工程师或工程科学家,能够选用学科本位的思路。学科专业完全、高新技能使用效果有作业领先地位的综合性大学宜选用技能本位的思路。使用型本科院校则宜选用作业本位的思路。技能本位并不意味着不协助学生树立学科常识结构,作业本位也不意味着不协助学生树立学科的、专业技能的常识结构,仅仅挑选课程的方针指向有所不同,组织课程的逻辑次序有所不同,查核课程的教育规范有所不同。常识是一个完好的体系,只不过人的知道才能有限,将它划块分区,以便专心于某一范畴深挖细找。人的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进程,在统筹未来与实际的需求时,挑选一个合理的常识进口,树立一个合理的常识结构(也就是结构),通过学习者终身的添补,终究到达科学常识的体系谨慎、技能常识的畅通领悟贯穿、作业常识的充沛娴熟,因而,依照三种思路规划的常识结构都有或许使受教育者走向杰出。表2比较了专业课程的三种规划思路。
有一种时尚的误区,是将实践才能等同于“着手才能”,又将“着手才能”等同于某些动作的娴熟性。要求本科毕业生对日后那些一回生二回熟的操作提早练就,其实含义不大。既挤占了大学名贵的学习时刻,也曲解了“实践才能”,或许浅显所说的“着手才能”的含义。关于高级教育而言,关于“杰出方案”而言,“着手才能”就是知道在哪里“着手”,怎样“着手”,“着手”今后有什么成果,成果是否合理,假如不合理怎样纠正的动脑才能,而不是四肢的力度和协调性。诚如一位参与教育改革的企业总工程师所言,企业技能进步、设备更新的速度很快,不管大学怎样教,毕业生3—4年的见习期不行少,尤其是技能先进的大企业。将原本在见习期的学习许多移入本科教育,其必要性值得酌量。
关于常用的说法“厚根底”,“根底”是什么?怎样为“厚”?仅仅理解为学科根底或专业根底的课程多,课时多是不适宜的。“多”堆不出“厚”,东西性常识的添加,实际性常识的添加,并不能显着地加“厚”一个人的学科或专业根底。常识根底的“厚”度只能跟着办法论常识广度和深度的添加而添加。因而,根底之“厚”在于对学科或专业的根本原理、推理逻辑、技能规则、学术规训等规则性常识的知道之深、掌握之精、运用之熟。在“常识爆破”的年代,假如对什么是专业人才有必要加“厚”的根底常识没有清醒的知道,咱们就会在教育方案中能够看到许多热烈新颖的碎片化、浅表层的课程,却找不到满意的支撑专业人士专业思想、专业素质的中心课程。其成果是毕业时好像知道许多,但忘记很快,专业才能阑珊也很快,离“杰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就已然掉队了,这是咱们应该警觉的。
关于常用的说法“宽口径”,“口径”指什么?怎样才为“宽”?除了较多设置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宽口径”必定程度上还与“厚根底”同义。有了扎实的专业根底,跟着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学生的专业视界、习气专业作业的规模和常识面自然会“宽”。现在,本科阶段的专业中心课程约为800个学时,广大和精深始终是一对对立。所以咱们又回到了“通才”与“专才”之争。应该说“杰出方案”要培育的既不是“通才”,也不是一般含义上的“专才”,而是比较“通”一点的专才。对本专业常识畅通领悟贯“通”,对本学科常识触类旁“通”,对跨学科常识不会一窍不“通”。这样的“通”,在本专业是技能的灵敏运用之“通”,在本学科是跨专业的根本原理之“通”,在跨学科是理性思想办法之“通”。也就是实际性常识与办法论和价值观的“贯穿”,知、情、意与行的贯“通”,求真与求美和求善的贯“通”。“杰出方案”要求的是如此“通”的根底上的专精。
四、任选课程关于树立学生的常识结构应该起怎样的效果?
任选课其实是教育者“精选”的供受教育者“任选”的课程,而不是教育者为所欲为“任选”、受教育者不得不选的课程。树立适宜的常识结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必定的社会需求和文化背景下共同努力的成果,教育者规划的课程体系有重要效果,但仅仅起重要效果的多个要素之一。咱们不或许,也不该该要求参与“杰出方案”的学生有完全相同的、咱们以为最优的常识结构。“杰出方案”有清晰的培育方针,但仍然应该保存尽或许多的特性化教育。而特性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任选课。同一所高校、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爱好、工作偏好和开展方向。学生能够选到尽或许多的、符合自己爱好的、学后有满意收成的任选课,也就是任选课占总课时的份额和教育效果能否满意学生的爱好和人生方针需求。假如能,学生的常识结构将既有学科专业要求的共同性又有显着的个别特征,这样的学生最有或许生长为极具发明性的专业人士,也就是咱们寻求的“杰出工程师”。关于“杰出方案”,任选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效果不该该是辅助性的拾遗补缺,而应该是开掘特性潜能的、其他办法無法代替的重要途径;不该该是很简单合格的凑学分课程,而应该是需求更多自学时刻合作的高难度课程:不该该完全是教育者提早四年方案好的课程,而应该是依据学生需求,哪怕是十个八个学生的需求,能够灵敏设置的课程。
因而,承当“杰出方案”树立学生常识结构特性化特征的任选课有必要:榜首,有满意的课时数量,主张不少与总课时的1/3,也就是4年算计约800个学时。第二,尽或许与后继的相关课程组成任选模块,削减碎片化课程,添加课程的结构性和递进深度。第三,依据任选课面对的实际问题,为不同类型的任选课规则不同的不合格率,保证任选课程的难度。第四,对部分任选课实施与“大作业”或项目研制制造相关联的灵敏的查核办法和规范,鼓舞学生发挥发明性,鼓舞学生异乎寻常。第五,部分任选课实施必定学时限定下的学年方案,发起由学生自主提出下一学年想学的任选课程,院系审阅重组后组织。第六,扩展任选课来历,外校的课程,一些名校的网上揭露课程,一些名著的自学课程,通过恰当的确定程序同意后都答应列入教育方案的任选课程。
课程是培育方针的完结途径和载体,我国的大学在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规划是通识性和专业性的一致。咱们的培育方针是潜在的杰出工程师,规划课程时应该考虑通识教育意图是培育学生以工程道德境地和思想办法剖析、处理工程问题;在挑选学科本位、技能本位或许作业本位的思路来规划专业课程时,应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面向;任选课程最能体现特性化教育,假如任选课程教育效果能满意学生的爱好和人生方针需求,学生最有或许生长为咱们的培育方针“杰出工程师”。
[责任编辑: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