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能把石头变成世界上最美的玉石的河流到底是什么样的河流?
和田河正是这种名气不大但能耐不小的河流。
和田河确实算不上大河、名河,但它把昆仑顽石变成了羊脂美玉却是千年不争的事实。虽然昆仑山系绵延上千公里,大都出产质地各异的所谓的“和田玉”(其实最多只能算昆仑玉矿石),但是,真正能达到和田羊脂白标准的籽玉,只能出在和田河。和田玉有万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得众玉纷纷前来攀亲和结交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别忘了,没有伟大的和田河,就肯定没有品质卓越的和田玉。
在和田生活,我时常有种莫名的奢侈的优越感。我常在恍惚间犹如置身于古巴比伦的文明之地。古巴比伦是典型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造就了无与伦比的两河文明,成就了人类历史无以复加的辉煌灿烂的阿拉伯古代波斯文化。而和田,正好也是典型的两河流域,由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两条河流汇集而成和田河,共同滋润着和田、墨玉、洛浦三县一市偌大的连片绿洲。和田河流经之处,出美玉、长树王、留历史遗迹、见证多种宗教互相冲撞与交融。繁衍生活在两河流域上的和田人,玩美玉、着丝绸、踩地毯、赏歌舞、品仙果、食玫瑰酱、喝石榴酒,一个个惬意而神气,得意而自足,快乐又长寿。这是一条河流给予这里人们的恩赐和祝福,生活在这里的人儿能不悠闲自得吗?巴比伦只是世界四大文明之一,而和田,恰恰是“世界四大文明罕见的交汇地”。和田河流域的包容性和融通的传统曾创造出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文化和文明,世界为之震撼。
山川无言,岁月有痕。昆仑无声,河流有迹。如果坐直升飞机自昆仑山沿和田河追踪河流流迹,或在昆仑之颠眺望和田河流道,你很快便会惊奇地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和田河简直就是自然之神挥舞手中的玉质毛笔在中亚大地上书写的一个标准的巨大的“人”字。左撇是喀拉喀什河,右捺是玉龙喀什河。这个巨人,头枕塔克拉玛干沙漠,身躺和田大绿洲,两腿高高翘起搭在莽昆仑的肩膀上,仰卧大地,傲视苍穹,顶天立地、八面玲珑、好不雄壮威风。喀拉喀什河是墨玉河,玉龙喀什河是白玉河。黑撇和白捺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字,这个河流流出自然的“人”字、这个用黑白玉石堆砌而成的巨大的“人”字,这个神来之笔实在寓意深远,这是否在提示世人:凡人,既有黑的一面,更有白的一面,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人是集优点和缺点为一身的真实的共同体?如同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所讲“人有多高,影子就有多长”似乎同出一辙啊。
更令人惊叹的是: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汇集后变成和田河,两河交汇之地叫麻扎塔格,俗称“红白山”,此山不由叫人想起“红白喜事”之说,但这只是作为内地长大的我对此现象的片面和不成熟的理解。其实,红白山是和田乃至全国最典型的一个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这里曾先后出现和流行过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现在,宗教文化遗迹尚保存完整。相传佛教鼻祖释迦牟尼和道教创始人老子曾在这里长时间互相交流,促膝相谈,共商构建“道德之乡”之大计。和田河就像一个懂事的孩童,静静地趴在红白山脚下倾听圣贤神明们的教诲,变得格外有教养和礼貌。我想,时至今日,和田人重友情、懂礼仪、尊敬长辈的遗风甚浓,大概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吧。
东面的白玉河和西面的墨玉河合起来组成一个天地间蓝色的“巨人”。两河在红白山汇聚形成和田河,浩浩荡荡穿越500多公里的沙漠之后注入塔里木河。三教在红白山可以并存于和田,形成多姿多彩的多元宗教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种自然现象无疑在向人们传递出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团结就是力量,凝聚才能强大,融合可以繁荣。所以多元文化的融合在和田自古至今都自然盛行且大有市场,一条汇集多元文化的河流创造了多么值得称道的不朽业绩啊!
和田河还是勇士们挑战自然和人类极限的宝地。2007年,6名俄罗斯人在和田河漂流失踪的消息传出后,中俄派出了强大的救援队全力营救,最后只有两人生还。就在事故还没有结束之际,早有美国、日本、英国、瑞典等国送来了申请书,强烈要求到和田河漂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和田河的非凡魅力由此可见。
人们常说一个好地方总是山环水绕,和田绿洲正是被和田河在沙漠中间围绕起来的一颗翠绿明珠,而两边的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则是两翼之巨龙,真是典型的“二龙戏珠”自然奇观啊。
和田河圈绕的不只是沙漠绿洲,圈绕更多的则是一种久远的文化传承和温软的千年浪漫记忆……
古时,于阗国(和田)每年都要在和田河举行一年一度的采玉盛大典礼。一大早,万民齐聚玉龙喀什河边,首先要祭祀河神,然后于阗国国王在众大臣的簇拥下,在万民的注视下,赤脚进河采第一块玉,采到玉后万民欢呼。在欢呼声中,国王双手举起手中的玉,祈祷天地河神保佑全国所有的臣民都能采到美玉,并期盼年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福于阗所有子民生活殷实,健康平安。之后,一年一度的采玉活动便正式开始了。
古时的和田人采到的玉全是正宗的羊脂白籽料,那有什么山料之类的,根本看不上。当时玉石多得是,政府也不禁止采挖,以致许多人家的院墙都是用白玉砌起来的。男人们白天在和田河专采上乘的大白玉,累了,就是躺在发青的大玉石上小睡一会儿,起身后,看也不看一眼青玉,又接着去找白玉去了。当时,在以“玉无瑕”和“以白为美”的年代,和田人对发青和带有糖皮子的玉石根本没有多少兴趣。到了晚上,《裸女秋夜采玉图》的真实场景开始上演:秋夜,皎月高悬,万籁俱寂,河流静谧,莹莹美玉于水中若隐若现,似在召唤,又像是挑逗。河岸边,一群又一群少女,面对皎月,摘纱而透,脱裙而裸。少女们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纷纷全裸下到水中,用嫩白温热的粉手和小脚不停地试探着采玉。古人讲究迷信,认为裸女、秋月、河水与美玉同属“阴”,他们在水中可以互相召唤,互相吸引,采到的玉石不会丢失。此外,传说裸女采得的美玉格外纯洁珍贵,因为美玉被秋月照过,被裸女抱过,被圣河浸过,这样的籽玉谁不视为稀世珍宝呢。
这是当时古于阗国真实的社情民风,也是西域最经典、最浪漫的“河流记事”。虽然和田人传统礼仪之风至今仍很浓厚,但他们也从没放弃过对美好事物的崇尚和追求。正应了和田一位维吾尔朋友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尊重传统,但也从也不拒绝时尚”。
现在,和田仍在承办一年一度的“玉石文化旅游节”,其热闹景象绝不亚于古时任何一次采玉盛大典礼。遗憾的是,玉石节地点没有选在玉龙喀什河边,大多时候选在了广场或体育馆。对于这条河,和田人简直崇拜至极。现在,直接从和田河里打来的水,在和田巴扎上每塑料壶都能卖到10元钱呢。据说,和田河水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用的矿物质,得了肾结石和胆结石的人,长期喝和田河里的水,不用吃药就自然化解了。有人做过实验,取和田河的水放铝壶烧,时久而不生污垢,其神奇功效还真不可小视啊。现在,和田的玉石越来越少了,秋夜女子的胆量也越来越小了,身体素质远不如从前的少女好了,鲜有裸身下河采玉的,就是斗胆下到河里,非但采不到美玉,最后恐怕还要大病一场呢。
不过,新时代自有新时尚,许多外地游客来和田,一定要到和田河看看,哪怕是在河中捞一块石头带回去也心满意足。大多时候,在这里体验采玉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夏秋时分,河流两岸人山人海,采玉的,采花的,寻古的,考察的,写生的,摄影的,贩玉的,买玉的,约会的,“派对”的,比古时多了去了!人们都愿意来这儿,在这感受万年玉石文化,探访千年历史沉淀,体验温热的远古记忆。
在这条伟大而又浪漫的河流面前,无论做什么,无论说什么,都会有温情脉脉的感觉——浪漫和田,温润如玉。
黄昏时分,我总爱独自站在和田河老桥边,看残阳如血、淡月如钩、玉河奔涌、玉石翻卷、情侣缠绵、胡人弄玉。这时,眼前不由浮现出一首香软的千年古诗:
“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