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环太平洋》:拯救地球顺带拯救暑期档等

[2024年08月07日 22:53] 来源: 大众电影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环太平洋》:拯救地球顺带拯救暑期档  带着怪物特摄元素、日式机甲元素、蒸汽朋克元素,《环太平洋》送上的这一大锅铁板炒肉足以让影迷饕餮整个暑期档,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动漫元素和世界设定,这次在真人大银幕上得到了彻底的释放,汹涌而来的狂潮必将掀起新一轮的机甲热和怪兽热,满足老宅的同时,也将造就新一批

  《环太平洋》:拯救地球顺带拯救暑期档
  带着怪物特摄元素、日式机甲元素、蒸汽朋克元素,《环太平洋》送上的这一大锅铁板炒肉足以让影迷饕餮整个暑期档,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动漫元素和世界设定,这次在真人大银幕上得到了彻底的释放,汹涌而来的狂潮必将掀起新一轮的机甲热和怪兽热,满足老宅的同时,也将造就新一批的机甲怪兽迷。吉尔莫t德尔·托罗不算是此类型片的开创者,但是他绝对是目前绝无仅有的集大成者,这次释放的机甲战斗群、以数十倍的哥斯拉还有让香港堡垒所带来的集体狂欢,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对好莱坞电影工业最新水准的欢欣雀跃,更重要的让我看到了一整个时代少年梦的集体燃烧。
  这番上场的战斗机甲并不多,有上场搏斗的不过四架,除去我朝红色机甲和毛国大头机甲的酱油戏份,本片几乎所有的重点戏都投在了美国机甲上。更好玩的是美国机甲的一个女操作者居然是霓虹国凌波丽式的人物,这对于机甲片发源地霓虹国来说,不知是一种安慰还是一种不是滋味。虽有凌波丽,但只怪菊地凛子小姐长的太大妈,不然可以重新燃起多少宅男对老牌女神的幻想。
  香港堡垒的设置很容易燃起中国影迷,但可惜的是好莱坞镜头中的香港均是千篇一律,《环太平洋》中的香港和去年《全面回忆》里面的香港几乎没有太大区别:蒸汽朋克之下的香港繁华又破败,霓虹灯下阴暗潮湿的街道流露出几分暧昧的气息。而影片对于生命之壁的设置像极了最近大火的《进击的巨人》,这种遇到外族攻击便开始垒墙的鸵鸟式做法果然是一脉相承啊。
  《环太平洋》的怪兽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恶趣味的怪兽妈妈和怪兽宝宝了,用外星生物的骨头壮阳同时也让我想起了《第九区》里的一些恶趣味桥段。各种各样的怪兽满足了老宅们的好奇心,人们热衷于看这种最终总是会被宰割的烂肉以不同的形态堆积起来,电影中的怪兽如果不细加观察可辨识度比较低。人们之所以会热衷于当怪兽迷是因为每个怪兽背后有不同的设定,影片按级区分了怪兽,但是没有特别去交代怪兽的不同背景特质。怪兽一出场被打的打,被劈的劈,最后都变成了一堆难以区分的烂肉,不过这些太平洋怪兽的细分种类和背景资料的归纳倒是可以从网络上找到很多。影片中两位技术宅对怪兽的争风吃醋也是影片的一个好玩的桥段,给燃意十足的电影增加了几分喜感的气息。总而言之,《环太平洋》里的各种怪兽算是对日本怪兽片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场银幕致敬吧。
  青岛读者:马鸣
  《速度与激情6》:爆米花很美!
  坐在IMAX影厅里,一种莫名的快感袭来,巨大的银幕就像一个通往另一个华丽世界的跳台,让人充满了等待中的兴奋。
  依稀记得那一年看《速度与激情5》时的快感,事实上《速度与激情5》与其说是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加强版,倒不如说更像是一部更生猛的动作片。这次《速度与激情6》显然带着强势回归的气势而来,增加了大量的飙车戏,那些美女美臀横晃,那些改装跑车闪烁,那些嘻哈音乐回荡,宣告着本片即使是动作片也是名叫《速度与激情》的动作片!
  片子的故事其实简单,但在专业编剧的打造下,变得峰回路转引人入胜,虽然有盲点和牵强之处,但火爆的动作戏会让观众的大脑迅速在亢奋中血脉喷张。
  几场大战,让人过目难忘,午夜飙车,在电音舞曲的带动下,哥们我差点站起来跟着一起摇头了,没起身的主要原因是怕后排的哥们给我一脚踹下去。最过瘾的当属高架桥上的高速路追击一段,这才是惊喜,这才是速度与激情,尤其当大坦克登场,当时我心里就一个念头,中国动作片十年之内没戏了。结尾的打飞机大战也很生猛,导演把几场肉搏戏平行剪辑进来,与飞车追飞机融合在一起,相互刺激,只为观众在坦克大战的高潮戏之后可以“梅开二度”、“再high一回”!
  话说回来,其实老美的主流片也是俗不可耐,动作、美女、悬疑都塞到片子里,还不满足,还要特温情地宣扬一下家庭至上的温情观念,因为这才对主流观众的胃口。
  《速度与激情6》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商业片就是研究准确了观众想要的和爱看的是什么,然后再用更大更快的火力喷射出来,那你说,片子能不爽吗?
  北京读者:苏度
  《青春派》:青春无限好,只是有高考……
  说起来,青春电影好像从来都是绝杀,只要祭出“青春”二字,不管里面的情节情感是鸡血的狗血的还是轻狂固执的,都会有观众买账。
  《青春派》将故事放在了高考的大背景下,折射了当今人数众多资源匮乏的“拼考”“拼爹”的中学生生存现状,看着电影里秦海璐慷慨激昂的顺口溜训话,相信不少人都会想到自己的高中班主任。她让我想起自己高三地震复课后,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山摇地动,高考的信心不动”。这个场面给我的印象太过深刻,它充满了一种夸张的喜剧感又有深深的无奈,与电影里的秦海璐老师给人的感觉并无二致。
  但也有人觉得秦海璐的角色火力过猛,那只能说羡慕嫉妒恨这位朋友你没有经历过压榨式的高考生活。大部分高中都视升学率为生命,因为确实有很多人希望“高考改变一生”,于是升学率直接决定学校第二年的招生品质、而招生品质又决定升学率,如此往复,学校当然也就有了每年的压力和苦衷。而常年战斗在高三一线的老师也更明白高考对于大多数考生的意义,平凡的大多数都无法拼爹只能够拼自己,而确实也有某些懵懂的青少年们难以明白这种现实,让老师恨铁不成钢,气不打一处来。扔书罚站自然是家常便饭。
  这便是《青春派》不同于之前的青春电影的现实意义,如果说《致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国合伙人》是对青春的怀念和回忆,《小时代》是一种梦幻的青春,那么《青春派》即是青年一代的生存现状,通过“复读”的高四生活故事,读懂高三的意义,在回望的同时,也展望未来,向往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而观影之后,经历过类似青春的我只想说:青春无限好,即使有高考。相信很多和我同龄的人也这么想,而仅是这一个感触,它就足以代言我们这一代的青春。
查看更多: 元素 饕餮 大锅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