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青年导演强势崛起

[2024年02月03日 13:51] 来源: 大众电影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刚刚过去不久的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影产业像是被打了一针兴奋剂,电影市场呈现出持续火爆的局面。国产片票房达到了将近110亿,超过海外进口片,占上半年总票房的62.33%。在进一步放开电影配额、好莱坞大片加速涌入国门的形势之下,中国电影顶住了压力,在搏击“好莱虎”的过程中越战越勇。一些国产片在与同期好莱坞大

  刚刚过去不久的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影产业像是被打了一针兴奋剂,电影市场呈现出持续火爆的局面。国产片票房达到了将近110亿,超过海外进口片,占上半年总票房的62.33%。在进一步放开电影配额、好莱坞大片加速涌入国门的形势之下,中国电影顶住了压力,在搏击“好莱虎”的过程中越战越勇。一些国产片在与同期好莱坞大片竞争的过程中毫不逊色,创造了很高的票房成绩。“票房过亿”在今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票房过亿“美元”似乎才有资格称得上“黑马”。而在这其中,成绩突出的反而是一些年轻的新锐导演,那些占据影市的传统老导演们则集体缺席。业内人士惊呼,中国电影更新换代的时刻加速到来了。
  大片时代的终结?
  大片,英文叫“blockbuster”,意为“重磅炸弹”,指那些高投入高宣传的大制作。在中国,大导演张艺谋的《英雄》(2002)开启了大片元年,振奋了国产电影业的士气,掀起一轮新的创作热潮。“大片”无疑是最耀眼的,它有着大投入、大明星、大场面,是毫无疑问的大制作,当然它也意味着大风险和大回报。但中国的大片制作模式,近两年来明显出现了疲软的态势。最突出的两个案例一个是新画面公司信心满满、号称投资六个亿的《金陵十三钗》市场表现得稀松平常,最终导致合作多年的“二张”分道扬镳;另一个则是擅长执导平民喜剧的“常胜将军”冯小刚《1942》的转型失败。另外,在2013年的贺岁大战中,香港老导演们操刀的大片《大上海》《血滴子》重复过去的套路,皆惨败于《泰》的手下。
  喜剧类型片“黑马”《泰》一骑绝尘地为中国电影杀出一条血路,它以四千万的投资最终收获了12.6亿元的票房。在大家都认为《泰》是国产片不可企及的票房神话时,《西游:降魔篇》很快就差点赶超了这一数字,证明国产片的发力并非偶然。都市爱情片《101次求婚》在《西游》的强劲势头下,仍然取得了将近2亿人民币的票房。新生代女导演薛晓路的浪漫爱情小品《北京遇上西雅图》凭借不俗的口碑取得了5亿人民币的票房,而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也一举拿下了7亿多的票房。香港资深导演陈可辛从古装大片转向了现实题材的创作,《中国合伙人》令其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另外还有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引发了众多年轻观众的狂热追捧和业界的巨大争议。
  综观这些引爆市场的票房佳作,无一属于超大投资的重磅大片。中小成本影片迎来了新的市场机遇,而以往曾风光一时的大片则不再所向披靡,甚至连很多好莱坞的大制作也不曾夺去本土小片的市场份额。中国观众已经走出了那个惟有大片才愿意去影院的时代,凭借新媒体时代快速的人际传播和口碑发酵,中小成本的影片以自身的优秀品质和“接地气”的亲和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
  本土大片的时代终结了吗?对此,资深电影人们有自己的看法。星美集团副董事长覃宏认为,大制作是中国电影的脊梁,“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推动我们追赶好莱坞的步伐”。光线影业老总王长田认为,中小成本影片是整个电影市场的基石,我们忽略了大量此类影片中失败的案例,而大片的成功率其实远远大于中小成本影片。大片疲软乏力,小片迎来春天,看来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大片和小片各有优势,长期发展应该趋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不过市场转型、电影界新老交棒的时刻是提前到来了。
  青年导演流行“跨界”
  曾经,说到中国导演,大家所熟悉的也就是那么几个名字: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姜文、吴宇森、徐克……但近期,中国导演军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名字:如滕华、乌尔善、徐峥、赵薇、薛晓路、郭敬明……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继续升温,新的机遇和诱惑使得更多人加入导演队伍。那些曾在不同领域为人所熟悉的面孔,如今都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那就是“电影导演”。中国导演圈的“跨界”现象如火如荼。
  “演而优则导”,许多优秀演员纷纷转行当起了导演。《泰》之前,提起徐峥,大家可能会想起《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的猪八戒,而《泰》之后,徐峥却从半红不黑的演员,摇身一变成为人气爆棚的徐导;并且这个“徐导”不骄不躁,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非常理智和清醒。“小燕子”赵薇也从知名演员华丽转身为新晋导演,演员杨采妮的导演处女作《圣诞玫瑰》挑战冷门题材勇气可嘉。而这种现象非但没有停止,而且还在娱乐圈不断发酵和传染,邓超、秦岚、吴秀波等都在跃跃欲试,似乎每一个演员心中都藏着一个“导演梦”。
  编剧转行当导演,在近期的电影圈也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如果说演员较多的凭借强有力的人脉资源占尽优势,编剧则在前期剧本打造的重要阶段,利用相对廉价的资本将电影的底子打磨得更加过硬。有了优秀的剧本打底,电影的成功就有了保障。《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导演薛晓路原来就是一个著名编剧,曾有作品《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和你在一起》等,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票房成功,业内人士认为扎实的剧作是一大优势。除了编剧的跨界,像郭敬明这样的著名作家当起导演也有声有色,《小时代》受到了众多青年观众的热捧,续作也持续推出。
  最近的中国影坛中女导演尤其活跃,也构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除了上面提到的赵薇、薛晓路、杨采妮等,还有执导《一夜惊喜》的金依萌、《被偷走的那五年》的导演黄真真等。对此,黄真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女性天生是生活、情感的专家,女导演对情绪的把握和对细节的敏锐度,都比男性导演高很多。新生代导演崛起,中国电影变天了。香港资深电影人吴思远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观众群的改变,’85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逐渐成为观影主流,而大导演们对年轻人的口味很难揣摩得透。
  新人崛起的机遇和挑战
  如果说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们追求宏大叙事,喜欢探讨一些关乎国家民族的严肃命题;而第六代导演们则讲究自我表达,追求电影的作者性,难以融入电影商业性的逻辑;那么新近崛起的这些电影人,则比较遵循商业类型片的法则,注重迎合观众喜好,做新时代的电影手艺人。除了打造一个吸引人的好故事,也借宣传营销之力,制造热门电影话题。
  由于电影市场的火热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电影产业,新兴导演们也更容易找到投资,实现他们的电影构想。除了上文提及的这些已经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还有已经凭借作品在电影市场崭露头角的年轻导演,一些怀揣着电影梦的、有才华的新人们也由小成本的艺术电影介入电影行业。一些培植青年导演的举措推出,如上海电影节新推“青年导演扶持计划”,还有青海西宁“FIRST影展”的青年电影发展计划等等。艺术电影也逐渐有了更多的终端放映渠道,如上海成立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涉及到四条院线,十家著名影院。更多的新人导演有了出头机会,也使中国电影产业有了更多的后备力量。
  中国电影市场火了,但是投机、跟风的现象仍然严重。据有心人士透露,自从《泰》成功之后,今年上半年立项的电影剧本中,片名中带“”字的就有24部之多。另外,很多片名也透露着庸俗和山寨气息,如《让钞票飞》《一个都不能死》《人狗情未了》等。面对市场,青年导演们或许应该持更理性的态度,摒弃浮躁冒进的心态,独辟蹊径而非盲从附和,将更多的创意和激情带入这个产业。
  新导演们凭借中小成本影片以小博大,可以说他们已经渐渐融入了新的电影商业模式的血液。但是,他们能否真正接棒老导演,还是要过“大片关”。因为“大片”仍然是振兴中国电影产业、引领国产电影走出国门的扛鼎大旗。能够获得大制作的拍摄机会,才方能证明他们真正获得信任的产业地位;一旦获得成功,他们方能真正成为新时代的领军人物。在这方面,不论是在艺术水准、商业眼光还是在掌控力方面,新导演们的不足显而易见。
  另外,老导演们也在整顿精神,谋定而后动,很快将陆续推出他们的新作。冯小刚《私人定制》、姜文《一步之遥》、张艺谋《陆犯焉识》、陈凯歌《道士下山》,随着前辈们的持续发力,一场新老较量将在电影圈里升级,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