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侃侃“神剧”的那些事儿!

[2023年12月19日 22:23] 来源: 北京青年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在一份网友制作的重播剧排行榜中,1986版《西游记》凭借2000次的播放次数位居榜首。过去30年,《西游记》被翻拍了好几个版本,但1986版的《西游记》却被誉为经典。旖旎的风光、可爱的演员、经典的故事,但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在那个特技手段匮乏的年代,《西游记》虚幻缥缈的神话色彩、精彩的腾空打斗都是怎么拍出来的


  在一份网友制作的重播剧排行榜中,1986版《西游记》凭借2000次的播放次数位居榜首。过去30年,《西游记》被翻拍了好几个版本,但1986版的《西游记》却被誉为经典。旖旎的风光、可爱的演员、经典的故事,但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在那个特技手段匮乏的年代,《西游记》虚幻缥缈的神话色彩、精彩的腾空打斗都是怎么拍出来的?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导演杨洁首次著书《敢问路在何方》,讲述当年拍摄的细节。25集电视剧,六年拍摄,区区600万的经费,杨洁带着她的团队克服了“八十一难”,精彩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口述人:杨洁
  还是七八岁的小女孩的时候,我就趴在书店的仓库里看《西游记》了。那时候,我父亲在上海辛垦书店工作。接到拍摄任务的时候,我几乎不敢相信,我立志要拍得“不脏、不俗、不闹,要拍得高雅,雅俗共赏。总之,一切都要美。”
  我们走遍大半个中国采景,其中多数为未完全开发的山川林地,几次拍摄遇困遇险,在拍摄片头师徒四人走过瀑布的场景时,四人差点跌下悬崖;光“唐僧”就换了三个;一台老式摄像机,拍戏没有柔光镜,就把袜子套在摄影机上拍出柔光效果;自制“威亚”,把摄像师绑在飞机上尝试航拍……
  我的团队也非常精干——一位摄像师,四位化妆师、服装师是年近七十的老头加两个年轻徒弟……团队里的每个成员都很敬业。
  比如造型师王希钟,他给各路神仙鬼怪做的面具足足堆了一个车间。光是孙悟空和猪八戒就不知道做了多少个。
  还有那些戴着厚厚的乳胶面具的演员,比如演猪八戒的演员马德华,面具得粘结实,但是不论怎么结实,脸上一出汗,面具就会自动脱落,所以还得不断地重新粘补,有时一个镜头要补好几次妆。补妆也是很难受的,没有脱落的地方都要把它连带着寒毛撕扯下来。他们戴上面具就无法吃饭,连喝水都困难。后来想了个办法:用吸管!但吃饭就麻烦了!所以他们常常坚持着等戏拍完再吃。别的戴面具的演员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而孙悟空、猪八戒却是从头到尾,都得忍受这样的痛苦。
  八十年代初期,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特技,没见过“威亚”,更没听说过电脑特技。
  可是《西游记》里各路神仙妖怪都得飞起来。怎么办?最初,想不出好的办法,我们到野外选择了一块大的空场,从江苏体工队借了几位跳水运动员和一个十米大的蹦床。运动员穿上孙悟空的衣服,当了替身。他们的翻腾实在漂亮。我们录下了许多跳跃、腾空、跟头等动作,以后这些镜头都用上了。
  我的先生王崇秋是《西游记》的摄影师,没有移动轨、升降机、高台,所有画面的角度变化完全是依靠他对机器的掌握控制和大家的力量。
  神话片自然要有虚幻色彩。不论是仙雾缥缈,还是妖雾弥漫,都少不了烟雾的烘托与渲染。例如黄袍怪、黄鼠狼精用黄色的烟,黑狐精用黑色的烟,红孩儿是红色的烟。这些彩色烟雾都需要烟雾师刘礼现配。他每次从仓库出来,都成了大花脸,身上一股硫磺味。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部电视剧。我依然记得,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拍摄《扫塔辨奇冤》。头一天,因为当地电视台的连续报导,闻讯而来了许多观众。第二天,观众更多,他们把需要使用的地方全都占据了, 连卡车下面、轿车上面、山顶上,都挤满了人。到第三天,剧组一大早就出发,到了门口,根本进不去!观众们骑着自行车,驾着牛车、马车过来,有的前一天晚上根本没有回去。我们最后只好改去太原晋祠拍摄。虽然围观的群众给剧组的拍摄带来了些麻烦,但是看到他们那么热情、看到这部电视剧30年经久不衰,我也打心底里高兴。
查看更多: 榜首 事儿 次数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