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是苦的
要说明的是,玉林不是一条街,不是一个地图上分化明确的行政区,它北起一环路,南临桐梓林,西靠永丰路,东抵人民南路,是一块相当成熟的居民社区,它不仅反应出了成都独有的安然的生活态度,还蕴含了整个城市的酸甜苦辣咸。
如果要选五味之一来形容玉林,应该是“苦”。
“饭趄(成都方言,“去”的意思)哪儿吃?”
“玉林嘛。”
“吃撒子(成都方言:吃什么)?”“趄了再说。”
玉林吃饭选择的苦,辐射了一大群成都市民:到底是去霸气十足,横占了一条街的老码头火锅,还是选择它对面低桌低椅的玉林串串香总店?是去满庭芳这样高端宴请之地奢侈一把,还是坐进路边天添饭店点两个家常菜且小酌几杯?到底王妈的手撕兔更吸引你还是蚂蚁揸的甜品今天合你的胃口八字?哎,未入此地的人哪里能体会这种选择困难症爆发的苦衷……时间在选择中飞驰之后,要是还没有明确目的地,只有力排众议,就近选择。
金满堂钵钵鸡是很多人的第二食堂。在这里吃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你左手握着鸭舌、凤爪和虾饺,右手捉着青笋、藕片、土豆的时候,还要企图集中注意力去瞟老板的鹅肠、月君肝是否穿好。当你听见隔壁桌的美女叫了一碗蛋炒饭的时候,请千万抓住时机给自己喊上一份,不然,下一轮蛋炒饭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人在玉林,身不由己。选择之苦,顿顿伴随。
人在他乡,口舌寂寥。思念之苦,如影随形。
选择虽苦,但对于成都人而言,玉林是片广阔的天地,毕竟在那里是可以大有所为的。思念虽苦,但成都人却继承了它的安然,因为知道,出来混的一定会回去的。
暧昧的锦里
照理来说,成都人满意的饮食安排是这样的:早上排队取了太升路的红糖锅盔,路过青石桥拿两串糖油果子、去文庙后街“整”几个蛋烘糕后一路杀去双流白家吃一碗肥肠粉,晚上回来以肖家河的烧烤作为夜宵结束一天的战斗……因为作为成都本地的饕餮之徒,可以依仗着天时地利,有充裕的时间走街窜巷探求各路小吃的“正宗”血统,不会选择小吃集中地“轻易就范”。锦里不必选某一家坐下来踏踏实实吃,因为走马观花逡巡个一圈下来光是小吃就能吃得腹饱了。锦里的饮食之于成都,定位和那里酒吧的灯光一样,比较暧昧。对于有些食物,要选择可吃、可不吃,正如对待一些事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科华路上的选修课
吃遍科华北路是一门吃遍成都美味必修的选修课。不仅是川大学子,来来往往各路人马也都挖空心思地想选上这门选修课,尽其所能地在这门课上有所作为。毗邻着高校学府,科华北路不负众望地以一种热情、开放性的姿态欢迎各地各档次的美食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汇川鱼馆老板只看人数定量配菜的独门绝技让人叹为观止、锅锅香的鸭唇排骨虾干锅以一种此锅一出谁与争锋的气场“香压群锅”、打知青牌的“广阔天地”不仅让老辈重温上山下乡的旧时情怀还能让小辈忆苦思甜……
科华路上随便进一家馆子吃饭,都不会出错。整条街上,人气最旺的是“自贡好吃客”。四川人爱吃辣全国闻名,成都人刁钻的口味要求食物辣出层次感,而这家店只丢出简单的两个选项:微辣、中辣,还没人敢挑战重辣。虽然只是微辣,就能够让你就下两碗白饭,把大家辣得叫,辣得跳,辣得笑,辣到足以让初来乍到之人的肠胃有反应,因此只有在成都待到足够久,肠胃经过了考验的朋友们才能一睹其芳容,探求辛辣新境界。
散淡的市井魅力
在锦里的小吃街,能找到大部分的成都名小吃,不过千万不要从入口的第一家就开始吃过去,延绵一公里多的店铺一定要是心头好才入口,否则就会让人十足担忧胃的容量(图1)。街头吹糖人的小摊总是被孩子和游客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并不是糖人有多美味,而是吹糖人的过程就像是一部美好的童话,孩子们被吸引,让大人们也捡起了童心(图2)。宽窄巷子的巷边,有位老人自己做手工烟斗、烟具,还有手工卷烟,有路人或游客去问价,他总是客气地先让客人拿一根卷烟试试味道,对老人来说,生意不是最重要,能与人分享他的手艺才是最大的乐趣(图3)。成都的街头就是这样的所在,悠闲得让人顿生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