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听陈丹青讲木心“他是我一辈子的先生”

[2022年11月21日 20:55] 来源: 北京青年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在木心的葬礼上,播放着贝多芬的《135号四重奏第三乐章》,陈丹青知道,这是老师木心最爱的曲子。葬礼的前一天,陈丹青扎进厚厚的唱片中,一首一首地挑选,把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家的六支曲子汇成一张光盘,作为他的弟子,陈丹青用心可见一斑。那一天,还有百余名青年读者赶赴桐乡为木心送行,葬礼上,他们问陈丹青可不


  在木心的葬礼上,播放着贝多芬的《135号四重奏第三乐章》,陈丹青知道,这是老师木心最爱的曲子。葬礼的前一天,陈丹青扎进厚厚的唱片中,一首一首地挑选,把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家的六支曲子汇成一张光盘,作为他的弟子,陈丹青用心可见一斑。那一天,还有百余名青年读者赶赴桐乡为木心送行,葬礼上,他们问陈丹青可不可以整理出版木心的听课笔记,望着年轻人的脸,陈丹青忽然想“这不就是先生时时瞩望的将来吗?”于是,才有了这本厚重的《文学回忆录》。
  1989年至1994年,木心在纽约为一群中国艺术家讲述“世界文学史”,为期五年,留有完整的讲义。在2006年归国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想要出版这份讲义,但被木心拒绝,因为“这不是我的创作”。在木心去世后的一周年,因着年轻人的恳求,也存着不想让这份讲义埋没的私心,陈丹青“食言”了。面对这五册听课笔记,他说,“我不是个好学生,但我是一个好的速记者,这些笔记忠实记录了木心的讲述和语气,包括他无数次离题的笑谈”。
  1982年,陈丹青与木心相识于纽约,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陈丹青早就强调“我只是他的学生,不是一位有资格评价他文学的人”。90年代初,陈丹青陆续带领一些中国艺术家去认识木心,大家都很喜欢他。据艺术家曹立伟回忆,第一次见木心,不说话的时候很有可能被大家忽略,但一说话,就会变成整个屋子的主角,“我从来没有听他说过‘我认为’,而且喜欢一语道破一件事,三言两语说破一个局”。
  木心在内地时,与体制内的人没有往来,因而在纽约与大家聊天时往往惊叹,“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之后章学林、李全武纠缠木心,请他开课。于是1989年元月,木心正式开讲,陈丹青回忆说:众人在四川画家高小华家聚会,算是课程启动。那天满室哗然,很久才静下来。木心,浅色西装,笑盈盈地坐在靠墙的沙发,那年他62岁,鬓发尚未斑白,显得很年轻——讲课的方式商定如下:地点,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时间,寒暑期个人忙,春秋上课;课时,每次讲四小时,每课间隔两周,若因事告假者达三五人,即延后、改期,一二人缺席,照常上课。木心在讲完如上的规定后,笑称这将是一场“文学的远征”。
  
  
  这五年讲课的确当得起“远征”二字,起先拟定的是20多节课,讲着讲着就变成84课,中国从《诗经》讲起,西方从希腊讲起。后来涉及得很多,阿拉伯、南美、亚洲,其中有印度、日本、土耳其、波斯,连一些小国的文学作品都囊括,这得益于木心少年时候的阅读,十三四岁时的木心躲在乌镇,几乎读遍当时所能到手的书。所以讲课时虽然备课本上密密麻麻有小两万字,但木心却很少翻阅,只是环顾众人,语速平缓,就像聊天一般,而且经常离题,满是灵感。
  “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神聊。”这是陈丹青对这场听课所做的描述。
  在木心的讲课中,频频提到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与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在曹立伟心中,木心洁身自爱、自尊唯美都很像嵇康。而在陈丹青这些学生遇见木心前,“我们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自尊,无知得可怕”。木心的自尊,浅薄地说从外表一望即知,每次上课他总是正装出席,并且要求学生们也一定要在正式场合穿着正式。在准备写作前,会穿好衬衫,打好领带,把皮鞋仔细地擦拭干净,全身正装,然后慢慢地坐在书桌前,开始写作。
  木心对文学的尊重,即便是在斯文扫地的“文革”也未曾放下,曹立伟曾经看过他在狱中的手稿,“书写的字一丝不苟。我在这之前没有见过一个现在的中国人写任何稿子如此一丝不苟”。这种自尊也是木心给予陈丹青最大的礼物,“他让我对世界对艺术都有了一个立场,有了这个立场我不再害怕这个世界。我知道怎么爱艺术”,所以陈丹青也把这些讲给现在的年轻人听:“你们还年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害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各种事情都会伤害你们,让你们担忧恐惧。你们在做人和做事情上要有一个更大立场。先生喜欢说,中国人会说人生观世界观,这都太小了。他说如果你对文史哲有一个了解,能够进入你内心。那么当你遇到变故,遇到这个世界在变化,遇到灾难遇到侮辱,能够镇定”。
  因为《文学回忆录》这本书,章学林、李斌、黄秦宁等学生都纷纷赶来新书分享会,当年的这些人提到木心,“先生”二字念得依然崇敬。先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陈丹青等一众学生心中,“他用自己克服了时代,教会了我们”。
  陈丹青的老师: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在“文革”囚禁期间,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陈丹青说,“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等书。
  
查看更多: 葬礼 乐章 曲子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