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中国母乳缺乏全国数据 制约婴幼儿奶粉发展

[2019年05月27日 19:36] 来源: 青岛新闻网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母乳是婴儿的最好食品,然而婴幼儿配方奶粉在现实中早已夺取了大半江山,并各出奇招地向它的最高标准母乳靠拢。这些或漂洋过海,或本土制造的具有地域差异化的高仿版距离中国妈妈的乳汁有多远?在近日举行的婴幼儿健康成长需求科技论坛上,释放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会出资百万支持研制中国版婴儿配方奶粉的信号。但婴幼儿配

母乳是婴儿的最好食品,然而婴幼儿配方奶粉在现实中早已夺取了大半江山,并各出奇招地向它的最高标准———母乳靠拢。这些或漂洋过海,或本土制造的具有地域差异化的“高仿版”距离中国妈妈的乳汁有多远?

在近日举行的婴幼儿健康成长需求科技论坛上,释放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会出资百万支持研制“中国版婴儿配方奶粉”的信号。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制定者透露,目前我国仍无系统的全国性母乳研究数据库,何时拥有全部以中国妈妈乳汁数据作为定制基石的配方奶粉标准尚未可知。

母乳缺乏全国数据

尽管配方奶粉外包装被要求不能出现婴儿和妇女的形象,不能使用“人乳化”、“母乳化”或近似术语表述,但无限向母乳靠近是所有配方奶粉企业的努力方向,在学者看来,母乳更是配方奶粉的最高标准。

11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婴幼儿健康成长需求科技论坛上,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指出,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中国人母乳的科学系统研究,以往都是借鉴外国人的数据。由于缺乏母乳的数据支撑,婴幼儿辅食的添加量也就没有根据中国人体质的添加标准。

这使得论坛上提出的一项旨在研究中国婴幼儿健康成长营养需求的科研项目备受瞩目,尽管尚在起草建议案阶段,但新闻标题中的“中国版配方奶粉”吸引了不少眼球。

杨月欣对于母乳研究现状的描述,得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副主任韩军花的部分认同,她认为目前做母乳研究的企业和机构虽多,但缺少一套完善的全国系统的母乳数据库。

“奶企在做研究,科研机构的数据也有,但覆盖全国或者覆盖面特别广的调研数据就没有。一般是一个课题组选做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或者做一个县城。”韩军花说,这导致权威母乳研究数据的缺位。

公开的报道显示,2011年,在哈尔滨召开的“乳基粉类产品新技术高峰论坛”上,内蒙古一家乳制品企业发布建成我国首个中国母乳数据库,这被解读为“结束我国婴儿配方奶粉一直以国外母乳为参照物的历史”。

这家名字被隐喻为“大家的利益”的乳制品企业称,自2004年起,其与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安全研究所、南昌大学及荷兰一家公司合作中国母乳的研究,分别在上海、广州、呼和浩特、北京等7个城市选取足月分娩的健康产妇采集母乳,得出在不同泌乳阶段母乳中营养素的组成、含量,找出了我国母乳营养成分的分泌规律和营养特点,与我国婴儿的生长规律和营养需求进行比较,从而建立起这个数据库。

在乳品行业内,多家乳品企业都设有独立的母婴研究中心。2011年,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乳业食品公司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母婴营养研究中心,重点开展了学界关注较少“母乳渗透压”,研究成果自然也成为了其系列新品的卖点。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玉梅等指出,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其母乳基础研究相对深入,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者拥有较先进的技术和特殊活性成分的专利,促使其各具特色的产品体系的形成。我国科技计划曾多次支持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究,但对母乳成分相关研究的缺乏支持,严重制约了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产业的健康发展。

“并非全盘照搬国外”

早在19世纪初,欧洲和美国就开始研究婴幼儿配方食品,1915年提出了具有现代模式的第一个婴儿配方食品。而落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也从参考国外到逐渐认识到本国标准的重要。

1954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前身,提出了我国第一个以大豆为基础的婴儿食品配方,取名为“5410“。

1979年,黑龙江乳品工业研究所提出了我国第一个以牛乳为基础的婴儿食品配方,取名为“婴儿配方乳粉Ⅰ”,其主要原料为“牛乳、豆浆、蔗糖和饴糖”。后来全国很多企业以此配方生产婴儿配方食品。

6年后,黑龙江乳品工业研究所和内蒙古轻工业研究所在配方Ⅰ的基础上研究出了以牛乳为基础调整了乳清蛋白含量的“婴儿配方乳粉Ⅱ“,这个配方在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发展历史中是划时代的。经过动物喂养试验、临床喂养试验配方定型后,很快在全国得到全面的推广。

“随着人们婴幼儿营养知识的增多,人们开始放弃全脂加糖乳粉,开始选择婴儿配方乳粉去喂养自己的孩子,这就使得对各类配方食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许多乳品企业开始生产婴儿配方乳粉,为此1989年3月我国首次发布了6个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国家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荫士安在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中,详细讲述了我国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的发展史。

荫士安表示,到20世纪末,1989年版本的标准已经落后,1994年,全国乳品标准化中心等部门对其中4个进行了修订,作废2个。1997年,《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通用技术》等发布,我国的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才达到国标标准水平。

在这套标准使用10年后,我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再次启动修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副主任韩军花参与其中。“制定标准时肯定考虑我国儿童营养的摄入量和母乳的相关数据库,但因为没有全国的权威母乳数据库资料,我们尽可能收集比较全的已有的资料,同时跟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婴幼儿食品标准修订的进展,也参考其他国家的一些标准”,韩军花表示“并非全盘照搬”。

如今实施的4项婴幼儿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原国家卫生部在2010年3月发布,2011年4月实施。这4项标准代替11项原国家标准,但荫士安也提醒,它们在标签标示条款中都没有规定要注意初次食用过敏的问题。事实上,食源性婴幼儿过敏问题在我国还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初次食用时需要特别关注。

市面很多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外包装,都特意突出“胆碱”、“牛磺酸”等营养元素,而销售人员在介绍时也会强调这些营养元素是“特别添加”的。这个“特别”到底何意?

大众标准化杂志刊文介绍,在国家标准G B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中,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必需成分进行了规定,这些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同时也规定了一些可选择性成分,“胆碱”、“牛磺酸”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可选择性成分的添加被商家冠以了“特别”二字,更多是一种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手段。

洋还是土?还是为难

几乎与国外无异的生产配方,加上参考欧美国家的成分组成,遵照国家标准的“本土制造”婴幼儿奶粉,是否适合中国孩子的营养健康需要呢?

但这种思考淹没在对洋奶粉的选择洪流中,11月发布的《2013年中国母婴安全消费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近六成的被调查者倾向于购买进口奶粉,并随家庭收入的增加呈递增态势,收入2万元以上的被调查者购买进口奶粉的比例达到了70.2%。

“目前洋奶粉在中国市场 受宠 的更多的原因在于心理”,韩军花认为,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于中国的奶粉行业,是难以愈合的创伤,但家长因此转而选择洋奶粉,并不适用中国宝宝健康成长的需要。

她举了个例子,比如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铁的含量,美国每100千克含0 .15毫克铁,中国的标准是0 .42毫克,相当于美国的3倍,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美国的孕妇在孕期的时候不缺铁,很少贫血,因而新生婴儿的铁储备比较充足,但中国孕妇缺铁性贫血的程度比较高,如果出生后不给他强化铁,这个孩子很容易在半岁后就开始缺铁了。

韩军花说,她曾有朋友在孩子出生后喂养美国奶粉,就出现了缺铁。“还有一些其他的差异,每个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营养调查和监测,考虑本国孩子的营养需求而不会考虑中国的孩子。”

“若要提高普通消费大众对国产婴幼儿奶粉的消费信心,有必要从婴幼儿健康成长营养需求研究着手”,张玉梅希望“用更多的时间,给我们的孩子真真正正做点踏踏实实的研究”。

那么“中国版配方奶粉”对中国母亲乳汁的数据模仿在现实中有什么难度?

首先是静态标准面对动态变化的为难。母乳和饮食有关,早上和晚上成分不一样,是很机动的方式,而配方奶无法根据孩子的需求变化。

另外,不同区域地方的母乳的变化范围很大,哪怕采集1万份,蛋白质的含量也会出现很大差距,而且这次采集和下次采集也会不同,而配方奶的标准必须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出于生产和监管的考虑,也没法做到完全模拟母乳。

韩军花表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限定值的制定,先是根据母乳数据,比如1万份母乳取平均值和两个标准差,再根据婴幼儿的需要量确定。在她看来,从配方奶粉的标准角度来说,目前已经够细化,但“母乳永远被模仿,不可能被超越”。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