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形式 人才培养形式的立异思想与实践

[2018年12月05日 00:54]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吴能表?罗欢摘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本科教育观,是打好“教育变革攻坚战”的条件。近年来,西南大学安身三大教育开展理念——做面向未来的教育、做重拾魂灵的教育、做负责任的教育,构建“依据归纳、立于专业、归于特性”的人才培育方式,一起活跃探索有特征、有成效的大通识教育途径。关键词:立异思想;教育开展理念;人才

吴能表?罗欢

摘 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本科教育观,是打好“教育变革攻坚战”的条件。近年来,西南大学安身三大教育开展理念——做面向未来的教育、做重拾魂灵的教育、做负责任的教育,构建“依据归纳、立于专业、归于特性”的人才培育方式,一起活跃探索有特征、有成效的大通识教育途径。

关键词:立异思想;教育开展理念;人才培育方式;通识教育

党的十九大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完成内在式开展的方针。在这一布景下,高等教育范畴提出要打好“教育变革攻坚战”,首要要打一场艰苦的“本科教育翻身仗”。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名校关于以献身本科教育质量为价值的校园开展进行了团体反思,英国提出“回归教育”,美国提出“重塑本科教育”。对国内高校来说,重返人才培育轨迹已是不能逃避的应有主题。

一、坚持育人为本的本科教育观

四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开展阅历了从精英教育到群众教育的阶段性改动,但不管开展布景怎么转化,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都是做好本科教育的必要条件。

(1)人才培育是大学的首要功用。纵观人类文明史和国际高等教育开展史,大学经过安稳、耐久、大规模地向青年集体教授传统文明和专业常识,发挥着其他任何安排无法代替的育人功用,然后成为大学最显着的特征。关于大学而言,人才培育是大学的天然任务和首要功用,学生的受教育权和健康开展权有必要高于、优于、先于其他校内群团的权力和利益。

(2)本科教育是大学的中心作业。在高校的一切作业中,教育是中心,在高校的各个办学层次中,本科是根底。“社会公众在挑选报考高校或点评一所高校时,首要重视的常常是这所高校的本科人才培育质量、专业建造特征、办学名誉和校风学风,而不是其他‘巨大上的方针”[1]。一流的大学有必要有一流的本科,没有厚实的本科教育就没有高水平的研讨生教育,没有优质的专业保证就没有学科建造的继续优势,高层次人才的断档必定导致高校科学研讨、社会效劳和文明传承立异难以为继。

(3)回归教育是大学的一起需求。哈佛大学本科生院原院长哈瑞·刘易斯指出,学术寻求代替了大学的教育任务,“本科教育的空洞化源于大学获得的巨大成功,大学已开展成为研讨的‘重镇”[2],大学同時也令人痛心肠成为本科教育的重灾区。斯坦福大校园长约翰·亨尼斯在《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研讨报告(2012年)》中指出:“曾经关于本科教育的评论都陷入了把教育变革局限于怎么重新安排船上的座椅,而不是对轮船的航向进行深思熟虑的评论”。追名逐利只会带来外表昌盛,回归教育成为事关大学开展方向的底子性问题,并成为国内外大学革新的一起需求。

(4)进步质量是大学的底子出路。高等教育经过四十年的开展,人才数量已能满意社会需求,但优质教育和立异性人才仍是稀缺资源,即使是国内一流高校,也还处于“产品”性质的大规模培育,而不是“艺术品”性质的特性化立异性人才培育。只需结实树立质量是校园生命线的理念,充沛尊重学生特性,在人才培育战略、人才培育方式和人才点评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革新,才干为高校的开展找到正确的出路。

二、树立本科教育“三大开展理念”

本科教育迫切需求改动外部资源环境“不平衡不充沛”的情况,一起也要自动破解内部运转“不平衡不充沛”难题。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提出:清晰人才培育定位是大学教育变革的“逻辑起点”[3]。本科教育要推陈出新、发愤图强,高等教育要完成内在式开展,需求考虑和答复人才培育定位的三个首要出题:一是本科教育怎么做强?二是本科教育怎么做活?三是本科教育怎么做实?

1.坚持教育现代化思想,做面向未来的教育

本科教育怎么做强?需求坚持教育现代化思想,做面向未来的教育。社会要开展,教育需先行。美国建校先于建国的前史特别显着: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耶鲁大学建于1701年,而美国建国是1776年。胡鞍钢教授提出,“教育现代化将成为我国完成全面现代化的先导”,“在经济追逐之前人力资本追逐现已开端,而当经济追逐开端启动时,人力资本追逐现已到达较高水平。这说明成功的经济追逐一般以人力资本追逐为先导”[4]。教育关于国家富足、民族复兴和社会开展不只具有航空母舰式的承载效果,一起具有动力机车的牵引效果,因而,强国必先强教育,这将有利于提前完成教育先导型追逐和逾越。

经济建造呼喊开拓型、立异性人才,文明科技的开展导致学科常识不断更新,技术进步导致教育手法发作深入改动,这一切都要求高等教育做出及时调整。可是高等教育对年代要求依然缺少敏锐度,现在仍滞后于其他范畴的快速开展。思想上保守,办法上守缺,守株待兔的思想是大学有必要彻底治愈的恶疾。

教育要做强,有必要经过教育现代化做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现代化的内在丰厚,其一起的指针都是面向未来。一是重视学生的未来,学生要把握学习办法,具有常识搬迁和立异才干,对高度改动和开展的社会具有杰出的习气性。二是重视教育的未来,要找准高等教育年代坐标系的象限,在传承的根底上开展、打破和立异,一起具有全方位的、自动敞开的格式,为教育开展注入生机。三是重视年代的未来,大学不能仅仅习气社会,还应引领社会,充沛发挥人才培育、科学研讨和效劳社会的功用,在重视教育内部革新的一起,以更宽广的视界助力社会开展。

2.树立全面育人教育观念,做重拾魂灵的教育

本科教育怎么做活?需求树立全人教育观念,做重拾魂灵的教育。不管秉持什么样的教育观,都要统整到学生观上,并终究执行到教育观。怀特海以为,“教育所要教授的是对思想的力气、思想的美、思想的条理的一种深入的知道,以及一种特别的常识,这种常识与常识把握者的日子有着特别的联系”[5]。教育的效果对象是人的心灵,终极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不只包含常识的教授、技术的练习,还包含思想办法的养成、情感情绪的构成、品德内在的丰厚,以及文明档次的进步。全人教育不能依托行为主义的影响和科学主义的练习,假如青年学生不会批评考虑,不能独立判别,不明白开展立异,不讲社会公德,关于美、关于美好感知无能,催生的仅仅“丢掉魂灵的杰出”。雅斯贝尔斯指出,“怎么使教育的文明功用和对魂灵的铸造功用交融起来,成为人们对人的教育反思的根源地点”[6]。教育是唤醒、照应和激荡的进程,只需满意个别的多层次需求,做重拾魂灵的教育,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教育。

3.固化质量文明知道,做负责任的教育

本科教育怎么做实?需求固化质量文明知道,做负责任的教育。教育是一项公益大于名利、责任多过权力的作业,需求有心人做有心思。教育要做实,就有必要始终如一严把质量关。

关于办学主体来说,要有对本科教育的充沛评论、透彻了解、执着寻求和定力坚持,淡化名利颜色,并对本科教育进行科学的顶层规划,一起不断优化办理准则,进步办理成效。榜首,要从底子上改动对本科的忽视、对教育的小看、对学生的无视;第二,要树立质量保证与监控系统,以及常态化的质量点评机制和认证机制;第三,要树立准则化的质量文明,并固化质量文明知道,倡议忠于作业、酷爱学生的奉献精力,孜孜不倦、寻求细节的工匠精力,终身学习、自我进步的研讨精力,秉持操行、以德为先的慎独精力,让质量文明知道深植于心。

教师的任务,就本质而言,是根植于教师主体自觉知道的对学生、对教育作业、对社会的责任担任,会集表现为一种活跃的情绪和超卓的实践[7]。只需深入知道到教育的意义,高校教师才会投入教育开展中,有知道地进步教育才干和教育学术[8]。树立一支热心教育作业,关怀学生生长,专注本科教育,悉心育人作业的师资队伍殊为必要,这关乎大学教师的职业品德和专业水准。高校有必要大兴崇教之风,行育才之实,引导专任教师将首要精力投入教育教育变革和本科教育活动,才干全面促进人才培育质量上台阶。

大学生也应该结实树立未来建造者的人物知道和责任担任。中华传统文明中常常提及的家国一体代表了依据高度认同感的心思归属,家国情怀永远是立身养德之本。在全面深化变革的进程中,有必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兴向学之风,立报国之志,不作前史的旁观者和空谈者,要做变革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做国家的建造者和保卫者,要成为有根的我国人,成为有贡献的我国人。

三、施行“三于”人才培育方式

环绕高等教育教育任务, 以及“立德树人”“进步质量”底子要求,西南大学确立了“培育具有激烈社会责任感、深沉人文见识、厚实专业常识、赋有立异精力和实践才干的高本质人才”培養总方针,构建“依据归纳、立于专业、归于特性”(简称“三于”)的本科人才培育方式,以特性开展为中心,以归纳本质、专业本质为两翼,推进“归纳本质、专业本质、学生特性”协同开展、全体育人功用的执行和完成。

本科教育有必要清晰人才培育的三个首要方针:是否成人、是否成才、是否生长。成人、成才、生长教育只需同步施行,才干为学生日后的成功人生供给全方位支撑和继续开展动力,才是成功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成功。而要达到这三个首要方针,就有必要重视大学生全面开展的三大要素:

是否成人对应学生的归纳本质,首要内容为德行;

是否成才对应学生的专业本质,首要内容为才学;

是否生长对应学生的特性开展,首要内容为立异精力和实践才干。

三要素之间既有鸿沟区别,又彼此照应;既有各自的独立开展头绪,又彼此影响。要杰出大学生全面开展三大要素,就需求施行与此对应的三种教育方式,即人格教育、专业教育和生计教育。因而,“三于”人才培育理念的内在意义归纳为:环绕“成人教育、成才教育、生长教育”三个首要方针,依据“归纳本质、专业本质、特性开展”三大开展要素,同步施行“人格教育、专业教育、生计教育”三种教育方式,培育通识宽厚、专业厚实、特性显着的学生,完成学生归纳化、专业化、特性化有机结合的新式本科人才培育方式,即:以进步学生归纳本质为根底,人格教育助力学生成人——依据归纳;以强化学生专业本质为依托,职业教育助力学生成才——立于专业;以促进学生特性开展为指归,生计教育助力学生生长——归于特性。经过施行“三于”统筹、“三于”结合、“三于”贯穿,然后完成高等教育全体育人功用。

为了将“三于”人才培育理念执行到教育运转和教育办理中,校园进行了阶段性规划,即“根底阶段杰出归纳本质、根底常识和学习习气培育,进步阶段杰出专业常识、学习才干和探求才干的培育,开展阶段杰出学生多样化需求、社会习气和专长开展的培育”。经过实践,“三于”育人理念在培育人格健全、根底厚实、才干杰出、本质全面的专门人才方面获得了杰出的成效。

四、构建大通识教育格式

关于学生常识结构的构成,学界有不同认知:有人以为是金字塔形,先通识后专业;也有人以为是倒金字塔形,先专业后融通。咱们以为,学生的常识结构有多种来历,也被各种力气刻画,具有多因一果的性质,更接近于绵绵的山脉形状。依据对学习进程的建构主义知道,校园贯穿“三于”人才培育系统,逐渐构建大通识教育的概念和格式,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品质养成,学有所学、各得其所的才学教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性培育三大部分统筹为大通识教育。

1.构建通识教育课程系统

(1)强化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校园构建起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根底课程、专业开展课程、归纳实践课程、特性化选修课程、自主立异学习六大类别课程组成的课程系统,以处理课程结构扁平化与学生归纳开展需求的对立问题。一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公共计算机、公共体育等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进行专项变革,进步公共课教育的有用性。

(2)充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校园使用学科完全的资源优势,将通识类选修课程分为文史经典、哲学才智、人文社会、科学研讨、经济办理、生态环境、艺术审美、教师教育、技术技巧九大模块,拓宽通识教育范畴。一起,校园施行文明本质教育精品课程建造,开发通识教育网络在线课程,设置通识教育试验课程,丰厚了通识教育课程资源。

(3)推广专业中心课程结业准则。校园要求每专业遴选并重点建造6~12门专业中心课程,完成悉数中心课程高品质化,学生只需修完中心课程即可在全校任选其他课程修读,并从本专业顺畅结业。专业中心课程结业准则淡化了专业边界,盘活了全校的课程资源,真实完成了学生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选课,极大地拓宽了通识教育课程范畴。

2.建立文明科技教育资源渠道

校园构建了本质教育“雨僧方案”和科学探求“光炯方案”相结合的第二讲堂,建立研讨性教育、自主性学习和立异性试验三大文明科技教育资源渠道,经过“雨僧讲坛”、学行论坛、科技文明比赛、立异实践学分等项目载体,推进了大学生立异知道培育和学术才干练习,强化大学生文明涵养和学术探求才干。开始构成社团文明育人创特征,科技文明育人树品牌,校园文明育人成格式的新局面。

3.优化教育运转和办理准则

校园构建了“培育方针分层、学科教育分類、教育内容分级、培育进程分段、学生办理分流”的“五分”人才培育系统,重视对症下药,杰出人才培育的特性化、差异化、特征化和敞开化;创始“学业规划系统、课程资源模块、教育办法变革、学习资源渠道、准则方针保证”联动的自主学习系统,进步学生学习搬迁性,添加学生个别辨识度;推进3~6年弹性学制、专业分流制和转专业制、主辅修学位制、讲堂学习与网络学习双轨教育制、“免修免考”“学分互认”“学分替换”等课程代替制为首要内容的教育办理准则变革;制定《深化立异创业教育变革施行方案》,构树立异创业教育课程系统,增设学生特性化开展途径,扩展学生特性化开展空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本科教育变革攻坚克难在于决计和举动。只需高校深入领会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真实据守育人责任,环绕本科人才培育的理念、方针定位做好顶层规划,尽力立异人才培育方式,科学构建课程系统,“以学生为中心,以新颖有用的办法为辅导,以新的信息技术为打破,以科学规范的办理为引导及以方针清晰的点评为导游,构成组合拳,运用合力,推进新时期高校教育变革发生新实效”[9],本科教育变革就有了成功的根底和改善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钟秉林,方芳.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造的重要内在[J].我国大学教育,2016(4):4-8.

[2] 哈瑞·刘易斯.失掉魂灵的杰出——哈佛是怎么忘掉教育主旨的[M]. 候定凯,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

[3] 黄达人,等.大学的底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0.

[4] 胡鞍钢,王洪川,鄢一龙.教育现代化方针与方针——兼谈“十三五”教育开展基本思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讨,2015(3):21-26.

[5] 怀特海. 教育的意图[M]. 徐汝舟,译.北京:日子·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1.

[6] 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 邹进,译.北京:日子·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

[7] 黄蓉生.论教育、教师与师德[J].西南大学学报,2012(9):41-47.

[8] 陈时见,周虹.高校教师教育开展的内在特征与实践途径[J].高等教育研讨,2016(8):35-39.

[9] 韩筠.立异教与学 推进新时期高校教育变革[J].我国大学教育,2017(6):11.

[责任编辑:周晓燕]

查看更多: 本科 学生 课程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