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马克思基本原理教材pdf 启发式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使用

[2018年11月27日 12:13] 来源: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蒋艳清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中心和魂灵。长期以来,传统的注入式教育严峻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启示式教育是进步该门课程教育质量与作用的重要途径。在此课程的教育中,教师要奇妙掌握设疑、引导、互动的准则,灵敏运用情境、评论、事例、比照、实践等多种办法展敞开示式教育。要害词:

蒋艳清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中心和魂灵。长期以来,传统的注入式教育严峻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启示式教育是进步该门课程教育质量与作用的重要途径。在此课程的教育中,教师要奇妙掌握设疑、引导、互动的准则,灵敏运用情境、评论、事例、比照、实践等多种办法展敞开示式教育。

要害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启示式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1-0035-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是协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三观,坚决理想信念,进步品德本质的强壮思想兵器和严峻的精力动力。但是,该课程又是一门十分笼统的理论课,假如教师仍采纳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办法,有必要会使本来充溢活力充溢才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成一堆现成的定论和僵死的教条,构成“阳春白雪、知音难觅”局势,严峻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怎么进步该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启示式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我国,“启示”一词最早源于孔子,他在《论语·述而》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论说,意思是:教训学生,不到他想弄了解而又弄不了解时分,不去敞开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分,不去引导他的表述。举一不能反三,就不要再往下教了。将此思想使用于教育就是启示式教育。

从字面上看,“启”即“敞开”、“启迪”,“发”即“激起”。教师“敞开”“启迪”的意图,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求知愿望和立异精力,使其自动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这些“外在之物”经过自己的感知、考虑、领会和自觉运用、自我涵养内化为“自我之物”。这字面上的含义正好诠释了启示式教育的本质:“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师的身份是主导,不是操纵,重在點化、引导,释疑,“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学生的身份是主体,不是看客,不是听众,更不是被迫承受常识的容器。因此,与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比较,启示式教育能最大极限地调集学生学习的自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进步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立异思想才干,有利于创设教育相长的调和空气。

一、启示式教育在“原理”课中运用的含义

在“原理”课中运用启示式教育势在必行。

首要,本质教育的必定要求。本质教育不再侧重分数的重要性,而是更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本质的进步、才干的培育、特性的开展和身心的健康,使学生能够德、

智、体全面开展。我国裘维裕先生早在1930年就指出:“大学的任务,并不是教授学生一种吃饭的身手,或许处理学生的出路问题。大学的任务是要养成学生一种健全的品格,练习一种适当的科学思想。”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仅仅教授常识,更要重视学生思想才干、立异认识的培育以及品格的刻画,而才干的培育、品格的刻画不是灌注的,是要经过引导、启示协助学生自动构建的。

其次,“原理”课学科性质的内涵要求。“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心情、观念和办法教育的重要任务。这种学科性质和位置决议了该课程的教育有必要集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使用性于一体,不能单纯只侧重理论灌注。并且,在当今年代多种文明思潮并存的布景下,要想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为构筑青年大学生精力世界的重要支撑与有利滋补,光靠认识形态的灌注现已远远不够。而是要经过引导,比较,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强壮的思想力气和活生生的才智,以其本身的理论魅力和比较优势去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自动崇奉,这无疑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要点。

再次,教师进步教育作用的必定选择。一直以来,在“原理”课的教育中存在侧重理论体系“灌注”、轻实际问题运用,重教师单向“注入”、轻师生双向交流,重教师“一言堂”、轻学生“群言堂”,重学生“到课率”、轻学生“昂首率”,重教师教育积极性、轻学生学习自动性等等问题,导致教育作用低下,很难培育出立异人才。尤其在互联网年代,学生获取常识的途径愈加快捷,获取的常识的内容愈加丰厚,假如教师在讲堂上的定位还停留在简略的常识传承层面,必然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爱好。

最终,学生心思开展的实际需求。今世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主体认识显着增强,越来越期望在社会日子中获得相等、公平的对待,期望具有相等、晓畅地表达自己观念和思想的途径。他们更关怀自己才干的培育、全面本质的进步和未来的开展前景,因此更关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自己生长、开展的影响。这种实际需求跟启示式教育的方针是一起的。

二、启示式教育在“原理”课中运用的准则

在启示式教育中,教师若能奇妙地掌握设疑、引导、互动的准则,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作用,挥洒自如。

榜首,精心设疑,奇妙释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把问题作为教育的起点,当令发问并辅导答疑释疑解疑,正是启示式教育的重要表现,由于问题往往是发动学生思想、调集其积极性的初步。但设疑不是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这样一问一答的简易方式,要害在于“设”,规划“问什么”、“怎样问”以及“什么机会问”。问的内容要精选,视点要新颖,方式要灵敏,难度要适中,靶的要明显;最要害的是,问的机会要当令,要问在学生“愤”、“悱”之处,“好知”、“乐知”之时,才干极大激起学生的爱好去自动探疑。当学生在探疑过程中,教师要奇妙释疑解疑,这个“巧”就巧在掌握机会和尺度,点到为止,要学生思想“上路”,举一反三,举一反三,自己找到问题的处理办法。

第二,当令引导,相机指点。教师的“导”和“拨”既要“当令”、“相机”,又要适度、奇妙,不然哪怕教师使出浑身招数,费尽心机,想方设法诱导启示,最终换来的是学生“启”而少“发”乃至“启”而不“发”。所以什么时分该“导”,什么机会该“拨”,“导”到什么程度,“拨”到什么深度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导”“拨”的最佳机会或是学生处在“愤”、“悱”之际,思想受阻无法“包围”之时,似懂非懂、将通未通之处;或是教育内容处在要点、难点、衔接点、知能转化点之时。教师掌握机会,找准切入,适度引导,指点到位,让学生幡然醒悟,恍然大悟,山穷水尽。教师在掌握了“导”、“拨”的机会之后,还要在“导”、“拨”的内容和办法上下功夫。不是导谜底导答案,而是导办法导思路,导方导游路途,导练习导使用,真实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此乃“正人之教”矣。

第三,掌握关键,增进互动。在启示式教育中,师生是个良性互动的有机体。教师不仅仅是常识的教授者,也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更是教育过程中的参加者,既是导演又是艺人。教师和学生一同考虑,剖析,评论问题,将自己的常识,情感融入学生的日子、学习之中,与学生发生心灵共识,于师于生,都是一种愉悦的享用。而教师的心情、基本功以及驾御讲堂的才干决议了师生互动的胜败。首要,教师要清晰自己在启示式教育中的人物,教是主导,学才是主体。其次,要以民主、相等、和蔼可亲的心情参加互动,答应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答应质疑,答应别具一格,给学生营建一个调和、开放式的讲堂空气,才干极大地激起学生参加互动,到达最佳教育作用。

三、启示式教育在“原理”课中运用的战略

启示式教育的办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教育的环境、教育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色,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榜首,情境启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奇妙地凭借什物、图画、故事、語言、肢体动作、活动、布景和问题等等手法来创设一种意境,烘托气氛,烘托主题,使师生的心情、情感、才智都充沛地参加进来,让学生感同身受。比方在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常,教师以丰满的热心、昂扬的言语佐以形象的肢体动作,叙述生动的故事或许放映宝贵的形象材料再现青年年代的马克思,使学生如见其人,如听其声,如临其境,如置其间,激烈地鼓励、鼓动和感染学生,诱发其为全人类一起理想而斗争的决计。

第二,评论启示。学生在教师辅导下,环绕问题一起剖析和评论。比方,在叙述对立观原理时,就能够安排学生评论构建“调和社会”是不是意味着要根除各种对立,今世大学生应怎么正确处理学习与日子、情感、文娱、机会之间的联系等等。经过评论,群策群力,彼此启示,最大极限地激起学生的才智和才干。一起经过评论及时反应学生的认知情况,添加教师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事例启示。在事例教育中,首要,教师要精心选择、预备事例,要注意事例的实际性、典型性、启示性,难易适中,有理论和实际含义。其次,事先给学生安置事例,让学生有充沛的时刻去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自动去考虑问题。《三国演义》中就有许多经典事例能够选用,比方草船借箭诸葛亮预算成功有啥启示,刘表为何失荆州,怎样看待孔明割让三郡,关羽之死到吴蜀联盟的决裂阐明什么问题等等,都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剖析。

第四,比照启示。事物之间有比较才会有辨别。激烈、明显的比照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入的形象。“原理”这门课程有许多成双成对的概念、原理、世界观和办法论呈现,比方唯物和唯心、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物质和认识、同一性和斗争性、主要对立和次要对立等等,就能够运用此法协助学生了解和识记。

第五,实践启示。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日子中去,或调研社会热门,构成调查报告;或剖析经典事例,分析理论启示;或解读经典原著,编撰读后感触;或观看影视材料,记下心得体会等等。这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消化、吸收、内化该课程讲堂上所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常识,真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黄晓磊.黄伟.经历视域下的启示式教育[J].教育理论

与实践,2014,(26).

[2]康钊.浅议启示式教育的含义及其运用[J].今世教育论

坛:微观教育研讨,2007,(1).

查看更多: 学生 启发 教师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