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潜
摘要:根据对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三所师范大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才能现状的问卷查询和非正式访谈,发现当时师范大学教师存在整体信息化教育才能水平中等、信息化教育才能年纪段差异大、信息化教育手法运用缺少、实践操作才能短缺等问题。结合当时“互联网+”布景下教师在教育中的实践特征,提出要强化整体教师信息化教育理念、遵从专业展开规则构建一体化训练体系、根据任教育科特色开发特征教育训练方法、鼓舞多元化教育途径和软件的运用、凭仗“大数据”树立网状教育点评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教育才能;现状查询;对策
在“互联网+”年代伊始的今日,互联网及其背面躲藏的大数据和丰厚的技能手法,对社会各个范畴和职业都产生了严重影响。就对教育而言,互联网的影响不只在于为教育供给了海量资源和快捷的现代化教育办法,亦是一种辅导教育改革实践的簇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师范大学以培育未来教师为己任,其担负教师教育任务的教师运用信息化教育的才能不只在必定程度上决议了他们的教育功率,并且对自己所培育的未来教师的互联网教育认识及其运用亦构成直接影响。对师范大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才能现状的查询,有利于为“互联网+”布景下的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建造供给必定的实践根据。
一、根本概念界定
“互联网+”布景下的教师教育与传统的教师教育在观念、手法、方法和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改造。所谓师范大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才能,是指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者能够凭仗信息化教育媒体、教育资源和办法进行教与学的双方活动的才能。从技能层面看,信息化教育注重将互联网信息技能运用于教育中,具有智能化、数字化等特征;从教育进程看,信息化教育凭仗丰厚的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教育,具有速度快捷、常识规模广大、信息量巨大、教育双向互动等优势。本文根据对已有文献的剖析总结,将师范大学的教师信息化教育才能解构为: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认识、信息化教育常识、信息化教育行为三个维度,并根据以上三维度规划查询问卷,对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的教师进行查询,通过对问卷搜集的数据进行核算、剖析,得出师范大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才能的现状,发现存在的缺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对策。
二、研讨规划
1.查询问卷
为使本研讨的数据更为客观和全面,在编制问卷时,归纳参阅了国内外相关查询及文献材料,选用里克特(Likert)五点量表法编制了《师范大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才能现状查询问卷》,表中的彻底不符合项赋值为1分,彻底符合为5分,无反向计分。该查询问卷包括三方面首要内容:(1)教师的根本状况(性别、年纪、任教育科特色)以及校园信息化教育设备根本状况;(2)教师信息化教育才能状况(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认识、信息化教育常识、信息化教育行为三个维度);(3)希望和主张(此部分为敞开题型)。此外在问卷的基础上,针对数据处理成果,对部分教师进行了非正式访谈,以期解说问题呈现的原因。
2.查询
为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纪段、不同任教育科特色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才能水平,在选取教师样本时尽可能掩盖不同性别、年纪、任教育科特色的教师,从而使查询具有可比性。笔者于2016年1月25日开端进行试测,发放了60份问卷,回收问卷52份,有用问卷回收率为86.7%。选用德尔菲法,将会集程度未抵达75.0%的问题和选项作为删去的规范,终究断定了正式调研问卷,于2月29日正式调研,在三所大学中别离选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查询目标,以使数据满意正态散布。共发放问卷300份,直至2016年4月15日共回收问卷256份,有用问卷250份,有用问卷回收率为83.3%。
三、数据处理
1.被测根本状况
由表1可见,本研讨被测的男女所占比重别离为48.8%和51.2%,在性别上根本平衡;年纪段在36-45岁之间的教师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25~35岁和46~55岁之间,56~65岁之间的教师所占比重最小;任教育科特色上,文科类教师占整体样本的46.0%,理科类教师占34.4%,艺体类教师占19.6%,这与师范大学的学科设置有关,也与被查询教师的学科布景相关——文科类教师的专业性质决议了其运用多媒体办法教育的可能性,而理科和艺体类教师较为注重思维和实践操作教育。
2.信度与效度查验
本文运用SPSS17.0软件对终究所得数据各模块内部一致性进行剖析,Cronbachs Alpha系数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标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越高。本研讨的各项CronbachsAlpha系数见表2。
由表2可知,本研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均高于0.7,整体系数为0.856,标明本量表的信度杰出。KMO值以0.5为分界,值越挨近1,标明效度越高,本研讨KMO值为0.798,标明本量表的结构效度杰出。
3.数值核算
在SPSS17.0软件的协助下,将三维度各项数值进行∑求和、均值、规范差核算,根本得分状况见表3。
如表3所示,三维度在求和及均值两项分值上,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认识维度均高于信息化教育常识和教育行为两维度,标明被测教师的整体信息化教育认识水平要高于其信息化教育常识和信息化教育行为。在规范差分值上,教师的整体信息化教育认识最小,标明相对教师的信息化教育常识和行为二维度来说,被测教师在信息化教育认识维度的个别间差异最小。
4.差异性查验
对不同性别、年纪段、任教育科特色的教师信息化教育才能进行独立样本T查验以及单要素ANOVA查验,所得数据显现,在0.001水平上,教师性别不存在显着差异,标明男女教师在信息化教育才能水平上不存在显着差异性;年纪段存在显着差异,表现为25~45岁年纪段的教师得分显着高于46~65岁年纪段的教师;任教育科特色存在显着差异,表现为任教育科为文科类方向的教师得分最高,理科类方向的教师得分次之,艺体类方向的教师得分最低。
四、查询剖析
1.教师整体信息化教育才能水平中等
本研讨将信息化教育才能满分赋值20,分值在1~4之间标明信息化教育才能非常弱,分值在5~8,9~12,13~16,17~20之间别离为比较弱,一般,比较强和非常强。从详细人数散布来看,教师信息化教育才能非常强的有6人,占整体样本的2.4%;信息化教育才能比较强的有49人,占整体样本的19.6%;才能一般的有120人,占整体样本的48.0%;才能比较弱的有68人,占整体样本的27.2%;才能非常弱的有7人,占整体样本的2.8%。
从整体数值来看,在信息化教育才能三维度中,信息化教育认识均值最高(11.092),其次为信息化教育常识(9.968),最低的是信息化教育行为(9.884)。本研讨被试三所师范大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才能整体均值为10.315,处于中等水平。
2.信息化教育才能年纪段差异大
差异性查验成果显现,被试教师在年纪段上呈现非常显着的差异,25~45岁年纪段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才能得分显着高于46~65岁年纪段的教师。46~65岁年纪段的中老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特别年纪集体,在“互联网+”年代下,他们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应战,该年纪段教师集体,在教育中不肯自动运用信息化教育的教师占46.9%。其信息化教育理论常识与操作才能均无法与青年教师相媲美,即便承受相同内容的信息化教育训练,中老年教师对常识的领会与吸收才能也遍及低于青年教师,呈现“有技能不会用”的问题;此外,信息化教育技能广泛运用于讲堂教育,教师在制造课件上消耗的时刻与精力远大于备课,中老年教师往往需求支付更多时刻和精力预备一场“新课”,其困难和应战性显而易见,因此“有技能懒得用”的问题也较为遍及。
3.信息化教育手法运用缺少
从信息化教育设备根本状况来看,本研讨所触及的三所当地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设施的整体状况较好,均装备了多媒体教室,教室中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齐全,详见表4。
但在“互联网+”布景下的教师信息化教育,不能局限于对简略多媒体设备的操作和运用,许多教师反映:“咱们只听说有微课、慕课、翻转讲堂等的存在,但并没有几个教师实在将这些信息技能运用、融入实践教育中的,至少我没有。”可见当下多元化信息技能教育办法,尽管被大多教师所知晓,但被访教师在实践教育中并未很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些新式教育手法。
4.实践操作才能短缺
教师整体在信息化教育的认识维度上得分最高,但落实到信息化教育常识和行为的得分偏低。有78位教师在问卷的敞开题型中提出主张,要求加强信息化教育软件和操作途径的相关常识和详细运用办法训练。在后期的访谈中也能够发现,因为信息化教育才能构成是一个长时刻进程,不能通过几回涣散的训练一蹴即至,而大部分教师并未承受过专业、体系的信息化教育训练,这就导致教师缺少信息技能理论常识,进而致使教师信息化教育实践操作才能的短缺,在信息化教育实践、点评以及信息化教育反应等方面均缺少专业性。
五、对策主张
1.强化整体教师信息化教育理念
“互联网+”年代的到来是对师范大学整体教师教育者的一次从教育手法到教育理念的全面改造,特别是中老年教师集体,他们多由“精英型”“专家型”教师构成,教育经验丰厚,对教育内容熟记于心,遭到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敬重。但该集体常常习气和依赖于传统的教育手法,片面上对信息化教育存在畏难情绪15]。客观上,教师训练名额有限,且倾向于新教师、骨干教师等,中老年教师参加训练的名额相对较少。
增强师范大学整体教师的信息化教育理念,首要需求教育行政部分和教师训练部分给予方针和举动支撑,特别对中老年教师集体参加信息化教育训练应给予满足注重。其次,改动对中老年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训练办法。将不同年纪层次的教师分隔训练,根据其理解才能和认知程度,拟定不同年纪阶段应把握的信息化教育训练内容。再次,尽可能处理中老年教师的教、研对立,和谐中老年教师教育担负和学术压力。终究,注重对中老年教师信息化教育课程的操作化训练,改动传统只注重理论常识而忽视技能操作的取向。
2.遵从专业展开规则构建一体化训练体系
教师的专业展开是一个动态生成、继续教师职业生涯的进程。传统的教师训练存在把职前培育、入职教育和职后训练各阶段分裂、别离的现象,导致许多资源无法实在习惯教师各阶段专业展开的实践需求。在终身教育理念的辅导下,对师范大学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训练应该遵从教师专业展开的一般规则,树立一个职前、入职和职后完好接连的信息化教育训练体系。“互联网+”环境下师范大学教师信息化教育训练资源的建造,应特别注意该问题,将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职前培育、入职教育和职后训练各阶段资源联接、贯穿起来,构建一体化的教师信息化教育训练体系。
3.根据任教育科特色开发特征教育训练方法
教师信息化教育在手法上已做出巨大改造,但在不同任教育科特色的课程教育办法上还缺少有用针对性。应根据被训练教师的不同任教育科特色,开发合适不同学科教育特征的信息化教育办法,有的放矢,规划不同的信息化教育办法。如对语文教师教育者的信息化教育训练,应结合信息化教育前言,教授其怎么运用、微博等敞开途径来开发语文课程,打破传统课程教育内容呆板、前言单一的固化方法,开设影视作品解读课程,到达对文学作品的“二次解读”等训练内容;对物理教师教育者的训练则可将要点放在物理教育范畴的信息搜集、材料收拾和软件的详细操作方面。对不同任教育科教师的信息化教育训练,应根据其任教育科的特色、教育场景和该任教育科的最新特征,结合专业与技能两方面,安排开发适用于该学科特色的特征教育训练方法。
4.鼓舞多元化教育途径和软件的运用
传统信息化教育办法首要凭仗电脑、幻灯片、教师电子讲义等东西辅佐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师范大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有必要开辟新的实践途径,不只能够展开个人单向信息化教育,也可与企业或在线教育组织协作,运用端(移动、固定)、云(数据)、网(互联网、物联网)完成信息瞬时传递,选用同步在线授课方法,同享网络途径的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思路。还可运用多元化软件APP展开网络讲堂、混合式讲堂,推进交互式、体验式、混合式教育。比方教师在规划相关专业课程时,可改动以往呆板呆板的“上课+作业+论文”套路,转而选用互联网信息技能与“微格”课程相结合的办法,同步测验学生学习状况,及时反应和改善教育,为师范生供给模仿实在授课场景,学生、一线教师、在线组织教师三方一起进行备课、讲课、评课等。改动传统教育形状,从一元化转向多元并存,为关闭的教师教育体系开一扇“窗户”。
5.凭仗“大数据”树立网状教育点评体系
“互联网+”年代的到来,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点评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育点评方法转化,倡议改动以往简略地将学生评教和教师互评相结合,导致内部点评活动方向固定的坏处。在以“大数据”为特色的“互联网+”年代下,首要要放宽点评主体,将传统线条式的点评体系变为网状点评体系,完成“生生”及“师生”之间的自在互动沟通,打破时刻与空间的约束;其非必须拟定必定的师范大学教师信息化教育才能规范,将信息化教育才能水平归入相应目标点评体系中;终究要树立教师个人教育信息数据体系,将教师的教育状况进行数据剖析,整合成数据库,以便学生、教师及校园参阅,终究构成一个完好、体系的网状教育点评体系。
[责任编辑:余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