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原著李碧华:改变的是人心,不是价值观

[2025年11月01日 22:06]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青蛇》在香港演出时,李碧华去看了三场。她用“离经叛道”四个字形容这台改编自她的小说的话剧。“这个舞台剧让我蛮意外的。我的小说比较反叛、妖艳,而舞台剧《青蛇》加入了女性的自省和情欲出路,是另一种形式的升华。与舞台剧一贯厚实稳重名家巨著相比,题材行走于边缘,意识大胆,给人惊喜之余,也可见某程度上的


  《青蛇》在香港演出时,李碧华去看了三场。她用“离经叛道 ”四个字形容这台改编自她的小说的话剧。“这个舞台剧让我蛮意外的。我的小说比较反叛、妖艳,而舞台剧《青蛇》加入了女性的自省和情欲出路,是另一种形式的升华。与舞台剧一贯厚实稳重名家巨著相比,题材行走于边缘,意识大胆,给人惊喜之余,也可见某程度上的开放,希望日后更前卫,更多新鲜离奇的项目啊。”李碧华如此评价话剧《青蛇》。
  排演《青蛇》之前,田沁鑫到香港拜访李碧华,两人就把宋代传奇中的人、妖、佛、情欲、勾引、挣扎、悟与不悟……深刻讨论过。剧本改编的过程李碧华没有参与,达成共识后,由田沁鑫自由发挥。在没看《青蛇》演出之前,李碧华就曾说,舞台语言也许是另一种“增值”。
  依然是一个“勾引”的故事
  话剧《青蛇》改编自李碧华的当代小说。然而《白蛇传》的故事最早源自民间传说,一直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从唐传奇里妖怪吃人,到明末《警世通言》里人妖相爱,到清代《雷峰塔传奇》中的白娘子坚贞善良妖气渐去,再到田汉改编的京剧《白蛇传》,它代表了“妇女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不可征服的意志”。而李碧华的小说《青蛇》,把青蛇推到前台,从女性角度探讨爱情的不被确保,法海也从老妖僧转换为英俊、冷酷的年轻僧人形象。这次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青蛇》,又“搬正”了法海。《白蛇传》的故事流传了 800年,就改变了 800年。
  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田沁鑫说:“每个朝代的民间传说都会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更替。”
  李碧华说:“改变的是人心,而不是价值观。”
  当初创作《青蛇》这部小说的机缘很偶然,并非故意为之,而是偶然的灵感生发,李碧华的创作很随性,并没有因为它是传说、是经典而要故意去再创作、再颠覆。
  “中国人专门相信一切缥缈的东西,如一生一世的爱情、轮回、长生不老、富足、平等、复活、因果、自由、快乐——我认为人生的追求不外乎‘自由’和‘快乐’。我希望活得逍遥,不欠人。”李碧华说。如粤剧《紫钗记》中所云:“欠人一文钱,不还债不完”、“欠人一分债,不还不痛快。”如到终结那天无债在身,就走得潇洒自在,重新出发。
  田沁鑫最懂“法海”
  小说《青蛇》和话剧《青蛇》,最大的改变在法海这个人物身上。“导演最懂法海。”李碧华斩钉截铁地说。在田沁鑫的话剧《青蛇》中,法海是全剧中最痴情又欲盖弥彰的角色,辛柏青的演绎渐入佳境,后半部尤其出彩,他的“心猿意马”让李碧华难忘,也令不少女观众都喜欢法海。
  李碧华说,她听说去年有一首歌就叫《法海,你不懂爱》,她心里纳闷:一首词儿浅白的歌,怎么会叫人动了嗔念?在李碧华看来,何止和尚不懂爱?妖精和人统统不懂爱。否则何致跌跌撞撞悲喜交集不能自拔?他们克制、试探、追求、忐忑、欢愉、伤痛、妒恨、卑微、脆弱、跌倒、爬起、再跌倒、醒觉、回忆、蠢动、重蹈覆辙……就因不懂爱,故不悟,故苦海浮沉。
  “谁懂爱?”
  剪刀再利落,也剪不断人间情欲纠缠
  BQ=《北京青年》周刊
  L=李碧华
  BQ:在话剧《青蛇》的最后一幕,许仙、法海、白蛇、青蛇都轮回到当代,转世为人再相遇。你觉得或者你希望在当代他们的故事将如何继续?
  L:原著中春雷乍响惊蛰之日,江南春雨后,雾气萦绕,西湖断桥,青白二蛇修炼不死之身,也融入芸芸众生,偶遇许仙轮回再世之身,不免心乱情动——那时(1986年写的书,最初的版本)的设计,青白蛇是张小泉剪刀厂的女工。张小泉的剪刀再利落,也剪不断人间情欲纠缠,我喜欢这寓意。
  现在舞台剧把重遇放在今天,没问题,因为日子过去了——只有那把伞是永存的。那也是一段叫人迷失和软弱的快乐时光。
  BQ:如果让你现在重写《青蛇》,你会调整故事吗?最近在做些什么?
  L:任何一次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过去了就过去了,我不会再去想它们。
  我已出版百多本书了,但每年七月书展仍推出新书,只因喜欢创作,也没别的本事。最近在拍摄两部鬼魅系列电影《迷离夜》、《奇幻夜》,从我几百个鬼故事中选材,台前幕后得到不少支持,“振兴港产片,杀出阴司路”。
  BQ:分别评价一下你所认识的田沁鑫和秦海璐吧。
  L:我以前做过好些舞剧的策划和编剧,如《搜神》、《女色》、《胭脂扣》、《诱僧》、《粉墨春秋》。我没做过舞台剧,怕写大量台词,而这正是田沁鑫的专长。她天生属于舞台剧。我和导演就把宋代传奇中的人、妖、佛、情欲、勾引、挣扎、悟与不悟……都深刻讨论过,她来香港时我们也沟通得很好。不过改编的过程我就不管了,达成共识后,她有她的自由发挥。我曾说,舞台语言也许是另一种“增值”呢。导演懂《青蛇》。
  看过秦海璐的舞台剧演出三次,《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青蛇》,私下没有接触。感觉她是很有内涵和戏剧修养的艺人,对角色总有个性的演绎。
  BQ:如果非要套用《青蛇》中的一个角色,你觉得她们俩分别应该是谁?
  L:导演当然是法海。秦海璐可以是青蛇,也可以是白蛇。
  “你我是谁?”
  “谁敢说他永远懂爱?”
  有些人向往轰烈激情,“经历过”的只求细水长流。
  世人喜欢一双双璧人地久天长,一如风景——但有时高矮肥瘦美丑有差距,也意外地合拍。最重要的是自己那关。
  初春二三月鲷鱼宴,刺身火锅盐烧……鲷是深情专一的鱼,其中一条被捕捉,另一半不肯离开,它味道鲜嫩但清淡,是食家心目中的“幸福滋味”呢。
查看更多: 舞台剧 人心 小说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