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 17岁的高三学生周冬雨,因为与大导演张艺谋的相遇,拍了一部电影《山楂树之恋》之后,幸运地被机遇垂青。两年前,一片成名的周冬雨在众多目光的关注中,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转眼两年过去了,她说这两年她一直在专心地做一名学生。
8月 13日,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宫锁沉香》公映,这是她进入电影学院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她出道以来的第四部电影,但之前拍的两部《湘江北去》及《倾城之泪》她的戏份都不多。作为张艺谋电影的女主角,都离不开“幸运 ”二字。但仅有幸运,未来的路一定走不远,这一点周冬雨很清楚,所以她去考电影学院,她努力突破自己的局限,也渐渐打开自己的个性。这三年,我们看到了一个加速成长的周冬雨。虽然身为90后的佼佼者,但周冬雨却觉得自己是非典型 90后。
Q=《北京青年》周刊A= 周冬雨
作为 90后,你觉得 90后最突出的特质是什么?你可以为 90后代言吗?
我觉得 90后有性格、有自己的想法,很勇敢,想做就去做。我不能为 90后代言,我是非典型的 90后,我喜欢复古的东西。我一直觉得就是因为拍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才有了我今天的一切,才有了我这么不一样的大学生活,体验到许多新鲜的经历。我很感恩,张艺谋导演帮我开了这个范儿。就是说他在我不经意之间,传递给我对表演的一些认知,没有压迫,也没有强迫,让我演起来不觉得很难受、很别扭。记得他说过,真正的表演是不费力的,浑然天成的,如果你觉得别扭,那它一定不是真实,不是自然的。其实,导演教我东西,我无法用言语清晰地表述出来,但心理能很真切地感知到。
Q:你觉得学了表演再演戏跟之前没学过时表演有什么不同?
A:我觉得电影学院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它能让我把自己的心沉下来,然后去融入一个角色里,不会有太多的杂念,就是在表演的时候,不会去在乎旁人怎么看。
Q:在电影学院学习过程中,包括后来拍戏,你都有跟张艺谋导演沟通吗?
A:有,每次在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如果拿不准,我都会去问问导演的意见,我很相信他。接演《宫锁沉香》的时候,我开始挺没自信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清装戏。我就跟导演说害怕演不好,导演鼓励我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好好努力,一定可以的。 ”他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一下子给我的气打满了。而且他一直鼓励我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和戏。
Q:所以这三年你的成长是加速度的。对同龄人来说,18岁跟 21岁不会有太大的分别,但于你来说则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个普通的女孩到为人熟识的明星再到电影学院的学生。
A:这种变化打个比方说,就是我心里的每一个频道,不像以前那么爱串台了。以前遇到事情,就会乱成一团麻,思路都是不对的,非常的不淡定。现在真的是好了很多,比如一件事情,我不要自己想,就真的能做到不想。
而且每次内心矛盾挣扎的时候,我都会把这种感觉记下来,可能对以后的表演有帮助。其实我是一个非常记得住情绪的人,然后尽量的在演戏的时候把它还原出来。
Q:最近你记住的一个比较快乐的情绪是什么?
A:特别欢乐就是那几天演独幕剧的时候,到了大二,期末考试是以独幕剧的形式考试。我因为前面有工作,错过了一些排练时间,但是后面还是赶上了,那段时间跟同学们一起排练,觉得超开心也很美好。
Q: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敢于尝试。除了角色上的尝试,在拍杂志时候你尝试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敢于打破大家对你惯常的 “清纯 ”印象,呈现出更多面的你。
A:我很乐于这种尝试,我觉得这都是属于内心表演的一个范畴。每次拍照片的时候,我都可开心了,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无论是轻熟风,或者是小清新,我就可以演出来。而且我觉得人都是多面的,不同时间,不同心态下,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面。所以,这种尝试的愿望,越长大越强烈。
Q:你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潜力?
A: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在我成长的重要阶段,都有一部戏陪着我,等以后回首看的时候,我会跟孩子说,这个戏是我 18岁的样子,这个戏是我 20岁的样子 ……
再给我一点学习的机会,慢慢来,我觉得以后我会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吧。
Q:在学校时有演过跟自己反差特别大的角色吗?
A:演过老太太,画上皱纹,演起来很带感,很好玩。我们老师经常说,在学校要多尝试,出去拍戏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
Q:你说自己的自尊心很强,你是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人吗?
A:我会对我在乎的事情,很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