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人来说,高尔夫是日常生活的一种寄托。隔三差五总想着往球场里跑。就像那里是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面,你的喜悦和烦恼都只围绕着开球和进洞。有时候心情不好,打着打着也就高兴了。
所以,每逢下场的时候,你得设法让自己高兴起来,打好打坏你都得找乐子。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帮助你在生活中意外地构建一个相对封闭的快乐所在,一走进去,就能将你天性中游戏的部分挖掘出来,而暂时将生活里的烦恼和纠结尘封,就像那个天天用茶水饲养的紫砂壶,多年以后,即使注入的是清水,喝起来也会满口生香。
这是我的经验,也是我打球多年,极少一部分可以拿来与别人分享的体会。
打第一洞的时候,我会先笑着跟杆弟握手,把愉快的情绪传导给他,而在判读果岭时,再多两句鼓励的话,于是,大多数情况下,这场球你都会有一个称心的好帮手。打完回场,相识的球友总是那句格式化的问候:“打得怎么样?”而我的答语也总是一成不变:“很不错,很过瘾。”长此以往,其结果必然是,在整个打球的过程中,很爽很快乐的感觉一直包围着你。而当你真正营造出这样一个一走进去就能感到快乐的所在,那该是一生中怎样一笔巨大的财富!
清代有个大学问家叫李笠翁。“情随境转”就是他的精妙名言。他说,一个懂生活的人,随时随地都能寻到快乐。
我认识一位球包里常备着一支鱼杆的球友,遇到球道极度塞车的时候,便拿出来挂上草虫安然垂钓;我见过一个家伙,球包里常备一支可以伸缩的捞球器,每逢人少的时候,一边打球,一边在水岸边捞起下水的小球。
他们都是李笠翁眼中懂生活的人。他们在别人烦躁和无聊的时候却找到了乐趣。
很显然,球场之于他们是个快乐的所在,往大里说,那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