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逼婚 父母皆祸害?

[2024年06月02日 02:19] 来源: 优雅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第一部分:你们是“过日子”,我要“找感觉”  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多达4万多,里面有不少关于父母为逼婚无恶不作的血泪控诉。在被儒家伦理纲常统治几千年的中国,子女在父母面前绝对处于弱势地位,不结婚无异于是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社会,必须夹着尾巴做人。如果还反抗父母逼婚,那简直等于大逆不道,是十恶不

  第一部分:你们是“过日子”,我要“找感觉”
  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多达4万多,里面有不少关于父母为逼婚无恶不作的血泪控诉。在被儒家伦理纲常统治几千年的中国,子女在父母面前绝对处于弱势地位,不结婚无异于是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社会,必须夹着尾巴做人。如果还反抗父母逼婚,那简直等于大逆不道,是十恶不赦。
  父母们到底是要子女结婚,还是要子女幸福?问题根源就在于,他们认为结婚是幸福,单身是不幸。也许,我们应该给父母洗洗脑:很多人结了婚也不幸福,天天跟烂男人恶女人斗智斗勇,还不如一个人快意人生。
  不谈恋爱约等于不孝,光谈恋爱不结婚约等于变态,结了婚不生小孩约等于现行反革命——这是现代中国父母的主流价值观。认可的最高宪法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除此之外,都是瞎扯淡。
  不管父母的智商、见识、能力、财富如何,一旦子女过了法定结婚年龄还没动静,他们会自动切换到逼婚模式,通常分为循循善诱、恶言相向、以死相逼几个阶段。在逼婚这件事上,父母们似乎经过统一培训,招数奇多:有的玩苦肉计,有的含沙射影,有的安排鸿门宴强迫相亲;有的拉帮结派搞亲戚攻势……
  在西方,结婚与否是一种人权,一种隐私,哪怕父母都不可以横加干涉。一个美国朋友就说,他父母偶尔也会问他,是否打算结婚,婚后是否要小孩,但都是小心翼翼地探寻,只要他不愿意谈这个话题,他们绝不会问第二遍。对于中国式逼婚,他不解自己要不要结婚,关父母什么事,每个人只需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永远都在“比较”
  木子李说,“婚姻就像一道门槛,婚前大家都在为自己活,婚后特别是有了孩子,都在为孩子活。”中国人的“爱比较”是与生俱来的,孩子小的时候比学习,长大了比工作,步入婚龄又要比谁家的媳妇贤惠漂亮,谁家女儿嫁得好……如果人家孩子都有了好归宿,自家孩子还打光棍,在亲戚朋友面前简直抬不起头。啥时候子女也成家立业,才算搬掉胸中的石头,扬眉吐气。
  此部分放在任意角落:
  父母逼婚的典型句式
  ·你不结婚,我过马路头都晕乎乎的
  ·趁现在我还帮你带得动孩子
  只要你嫁得出去,让我做什么都行
  你不替自己想,也要替我们想想。
  随便找一个行了,要求不要太高。
  等你结婚了,我们就不管你了。
  女人过了30生孩子对身体不好。
  不是要你马上结婚,先谈一个放着也好!
  你太不现实了,以后老了怎么办?
  人家能看上你就不错了,还挑。
  接受相亲,等于放弃爱情?
  克莱夫·斯坦普斯·刘易斯,C.S.刘易斯,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纳尼亚传奇》的作者,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以独身主义而闻名,一直到55岁那年,他结识了37岁的美国女作家乔伊·戴维德曼。两年后,他们结婚了。在这段婚姻的最后几年里,他们“爱得如饥似渴”,直到乔伊在45岁时因癌症去世。
  这个跟童话有得拼的故事让所有人都倍感欣慰。对于大龄单身人士来说,它意味着真爱值得等待;而另一些人可以理直气壮地用它来教育前者:既然做不到一辈子单身,那为什么不早点找到幸福。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天真地以为单身男女只是一群无视爱情的工作狂。他们往往比早婚者更珍视爱情,视其为信仰,神秘而执着。这些偏执的信徒认为自己掌握真理,藐视以婚姻为恋爱目的的凡夫俗子,不管是被爱过的人伤害、被欺骗、被忽视,他们从未放弃过爱情。只有一种情况能让他们对婚姻屈服——失望。
  朋友Wayne去年结婚了,新娘年轻漂亮,有学识有气质,和他一样懂得享受生活。当然,这是一次相亲促成的婚姻。在旁人眼中,这对新婚夫妇正享受着婚姻第一年的甜蜜。妻子出差的时候,用便士贴写上关怀的话,贴在冰箱和餐桌上,用撒娇的语气督促老公按时吃饭、多吃水果;朋友们过来作客打麻将,他们早早下逐客令,毫不掩饰二人还有大把的私生活要过。
  我们都在感慨,相亲也能凑出一对佳缘。但就在不久前,Wayne开始对我抱怨,这段看似完美的短暂婚姻,已经出现裂痕。
  “我受不了她每天下班要讲一大堆话。”Wayne觉得老婆很唠叨,每天下班之后,要把工作中遇到事情和同事之间的八卦,像倒米口袋一样一吐为快。这其实是女人再平常不过的天性,我告诉Wayne,这是妻子爱他的方式——只有这样,她在愿意将生活中的每一次感触,都与他分享。但是我也知道,既然他不爱她,这种分享就成了绑架,而婚姻,就是一捆轻易无法挣开的绳索。
  Wayne曾有过一段绝对称得上刻骨铭心的恋情,对方突然提出分手令他起过轻生之念。“我爱过,所以知道现在这样并不是爱。”只有当大家一起喝酒,Wayne才会在酒精的抚慰下回忆起从前的恋情。他滔滔不绝讲述曾经与恋人共度的时光,像放幻灯片一样把一幕幕情景详细描绘出来。
  Wayne从不与妻子争吵,他被公认是个温柔的男人,跟女人翻脸不符合他的绅士原则。他开始制定计划,什么时候要孩子,什么时候去旅行,什么时候再买一套房子……然而这些宏伟的人生目标,哪里比得上已逝爱情那点捕风捉影的感动。但他自知只有结婚才能组成家庭,会有孩子带来的绕膝之类,有年老之后无精打采伴在身边的关怀与守候。
  这就是没有爱的婚姻能给出的最大筹码。
  第二部分:奇葩父母们,放过我们吧
  《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有一则关于“双输游戏”的讨论。主题是:父母爽,而我不爽。里面列出了详细的阶段行为模式,最终结果当然是杯具的。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多个独立调查显示,刑事案件有三分之一是发生在亲人之间。在这些恶性事件中,至少有一小半看不到“钱权名利”等物质因素的参与,那些肇事者经常是以爱的名义行恶,当他们说,他们的确因为爱才向对方动刀子时,还显得极其夫诚。这种恶性事件还包括大量的精神性伤害,比如彻底控制对方。
查看更多: 祸害 父母 儒家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