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一下吗?一大摞纸,可以堆成1100米高,这该是多大的一摞纸啊!
几个月前,港府搬家,离开旧办公室,迁入海港边靓丽光鲜的新办公大楼。这样大的一摞文件都被销毁了。
其中2/3的文件出自当时行将卸任的香港特首曾荫权。所以,曾荫权执政纪录的一大块儿,就这样彻底“蒸发”了。
除了大概其地知道数量以外,人们甚至不知道被销毁掉的到底都是些什么东西。
查无可查
政府官员说,“啊,不用担心,绝大多数不过是日常行政管理的杂七杂八”。但是,被销毁了,也就意味着,公众从此不再有查清楚许多内幕的可能。
在没有“档案法”的地方,这只不过是可能发生的后果中的一个例子。
当然了,档案,听上去可能相当的陈腐、无味,但是,我在看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大侦探波罗的故事改变的电视剧时,最喜爱的一幕场景是,波罗的秘书“柠檬小姐”(Miss Lemon)如同少女般的兴奋。因为,她刚刚完善了可以交叉检索的索引卡片系统!
任何从事研究、发现、为后代妥善保管文档的人,对这样的狂喜想必都能心领神会。
从古巴到孟加拉,从蒙古到莱索托,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档案法,香港却是一个例外。
历史记录
说起香港没有档案法的时候,朱福强(香港档案学会会长)显得非常激动。他曾经担任港府的档案官员,对文档不停地“蒸发”特别关注,且感触很深。
他问道,如果继续故意销毁历史记录,还怎么能够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他说,自从1997年以来,向人手不足、资金匮乏的香港公共档案部门移交档案的政府部门只有一个。
朱福强现在致力于培养下一代档案工作人员。他讲授的课程中一个关键的部分是,有责任感的档案工作者和当权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
香港殖民时期的文献也曾出过问题。近年来英国曾传出外交部的一起丑闻,殖民时代末期的一些敏感文件被搬家、藏匿甚至销毁。
但是,正是因为有档案法,人们仍然可以找到、利用这些文件。截至到1997年香港受英国管辖期间的文档中,大部分很有可能至少以复制件的形式被保存在位于伦敦的英国国家档案馆内(Public Records Office)
由香港教育界名人王式英(William Waung,退休高等法院法官,香港大学法律系客座教授)等领衔的“档案行动组”发起社区运动,争取香港制定档案法。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成效。
近代历史,没有受到客观中立的保存和保护、有明显出处证实其完整可信的真实记录,香港,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过去的地方。
那时候,香港岂不是亲手制造了自己的“人间蒸发”?(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