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皇帝紫禁城 百姓潮汕居

[2023年08月27日 22:44]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所谓“斗工”,就是在房屋建造时,主人同时聘请两班工匠,事先向他们讲好所做的内容、形式、工艺等要求。然后,这些工匠以中线为界,分成“龙畔”、“虎畔”两个阵容。制作过程中,双方互不窥视,各呈其技。等到完工后,主人再对双方的手艺进行品评,优胜者可得到“标尾”(额外赏金)。据说,有时主人所赏的“标尾”金


  所谓“斗工”, 就是在房屋建造时,主人同时聘请两班工匠,事先向他们讲好所做的内容、形式、工艺等要求。然后,这些工匠以中线为界,分成“龙畔”、“虎畔”两个阵容。制作过程中,双方互不窥视,各呈其技。等到完工后,主人再对双方的手艺进行品评,优胜者可得到“标尾”(额外赏金)。据说,有时主人所赏的“标尾”金额甚至比工价还高。
  梅祖祠堂梁上的花篮均由青石雕刻而成,每个高约30厘米、直径20厘米。据说,要雕刻完成这样的一个花篮,至少需要一年时间,雕刻中会用到大小铁椎共30多支——其中,最小的只有铅笔芯大,主要用于雕刻师进行花篮内面的雕刻。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关于潮汕的建筑,当地民谚有这样的说法:“皇帝紫禁城,百姓潮汕居。”由此可见当地建筑之精妙。也许是由于从事的职业刚好与建筑有关,所以当我拿起相机,兴趣很自然地落到了潮汕这些老建筑上。
  最初,我的兴趣是市区的老建筑,觉得它们比较“入镜”。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到潮安县的乡下拜访亲戚,发现自己从小看惯的那些极富潮汕特色的老建筑正在渐渐消失,甚至还有一些村民为了蝇头小利竟然将自家老屋的潮州木雕、石雕拆下来售卖……当时我就深刻地感到:如果再不拍下点什么,也许以后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带上相机,骑着摩托车在汕头、潮州、揭阳三地的乡村四处穿梭游走,开始了我的潮汕乡土民居追寻之路……
  民间艺人的擂台赛:斗工
  每次在外出拍摄之前,我都会先从书籍和史料记载中去了解拍摄对象的有关信息,并且不断地寻访华侨聚居地,以便向当地乡民了解最具有代表性的乡土建筑背景。
  随着拍摄的深入,我放弃了走马观花式的方式,转而尝试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季节、不同光线条件下拍摄同一所老房子。有时候,为了拍出理想的照片,同一座老宅,我甚至会反复去上十几次。而为了拍摄潮汕民居装饰的重点——厅堂梁架上那些刻着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和历史人物故事的精美木雕、漆画,我常常要呆在同一个位置,一拍就是一整天。
  那些构思巧妙、雕镂精细的木雕、石雕深深吸引了我。为此,我曾专门寻访过诸如石雕名匠庄仕南、木雕大师秦宪生等一大批民间工匠艺人。他们告诉我说:潮汕民居之所以能将“精致”一词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种历史悠久的“竞争机制”,那就是:斗工。
  所谓“斗工”,就是在房屋建造的时候,主人同时聘请两班工匠:以中线为界,按左右分为“龙畔”和“虎畔”,事先还要讲好要求,比如所做的内容、形式、工艺等。两班工匠互不窥视,各呈其技;等到完工之后,再进行品评。优胜者可以得到“标尾”(额外赏金),有时候,主人赏下来的“标尾”金额甚至比工价还要高。
  因此,不少艺人为了一争高低,开始不遗余力地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时间一长,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斗技斗艺的传统。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在一座民居之内,竟然包含着明明内容、形式都是一致的,但风格意趣、建筑手法却泾渭分明、甚至大相径庭的情况。
  事实上,用这种方法营建的民居在潮汕地区非常普遍,尤其是清朝光绪至民国年间的民居,从小到大全都如此。在这种风气下,有的人家甚至连一个大神龛的两扇龛门都会聘请两位工匠做,从而也就产生了不少精妙绝伦的作品。
  梅祖家祠的不解之缘
  除了民间的老手工艺人,在这些年的拍摄中,我还得到了许多当地居民的帮助。无论是问路,还是进房参观、拍摄,村民们大都非常热情,也很乐于向我介绍房子变迁沿革过程中的掌故。这些人中,最使我感怀的是谷饶镇梅祖家祠的主人陈正夫妇。每当他们得知我要去祠堂拍摄,就会专程从棉城赶到谷饶来帮助我。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梅祖家祠大约是在1996年。当时我听说潮阳谷饶镇深洋村有一座“花篮祠”(梅祖家祠),就从汕头骑着摩托车沿潮阳、谷饶一路找去。当我到达时,远远地,一座大气恢弘的潮式建筑就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我赶紧停下车,向迎面走来的一位老伯问路。
  没想到,这位老伯正好就是“花篮祠”的主人。听我自报家门之后,老人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向导,并领着我将祠堂里里外外参观了个遍。当时我还有点犯难,因为年深日久,祠堂的梁架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很难看清楚面目,老人却慷慨地说:“如果你真的要来拍照片,我可以叫人来清洗,洗好后你再来。”
  几天后,老人打来电话,说已经叫人找来了一部水泵,将祠堂上下清洗干净,请我过去拍摄……也正是在这次拍摄过程中,老人向我介绍了梅祖家祠背后的故事。原来,这座祠堂是老人的祖父,民国年间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结义兄弟陈梅生所建。
  据说,陈梅生早年在汕头经商,稍后,生意做得越来越大,走南闯北,发了大财。后来,又跟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与陈炯明、马育航三人结为拜把兄弟,并由陈炯明掌管政治、军事;马育航组织宣传鼓动;陈梅生负责军需后勤,一起出来打天下。
  后来,因为陈炯明与孙中山政见不合,马育航又在上海遭暗杀,陈梅生便于1921年退隐故土,在家乡购地5000多平方米,筹建一座大型建筑——前面为大灰埕、照壁、花园,后面正中为祠堂,左右共有四座“四点金”,四座“下山虎”。整个修建过程历时10余年,耗资数十万银元。
  梅祖家祠作为整座建筑的核心部分,布局严谨、大气方正,极具代表性。这座面阔21.94米,进深28.8米,建筑面积632平方米的祠堂,主要分为前、后两进。两进中间是大天井,天井两侧则是南北厅……共配置着4个厅堂、8个房间、1座拜亭、3个天井。
  有意思的是,这座外形古朴的祠堂,里面却暗藏着所有潮汕传统民居的精华。整个前进建筑,除两面山墙外,全部由花岗岩石结构件砌筑安装而成。也就是说,所有的花岗岩石构件均模仿木构件的形式,用榫卯联接而成。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祠堂还有用于装饰的6个倒挂石雕花篮。这些青石雕成的花篮,每个高约30厘米、直径20厘米。据说,当年为雕刻一个花篮就要耗时一年多。雕刻中,不仅会用到大小铁椎30多支(最小的只有铅笔芯大),而且还需要伸进“篾缝”到内面雕刻,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查看更多: 工匠 潮汕 中线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