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峰,山东济南人,60后编剧,有“抗日剧专业户”之称。
编剧的电视剧作品有:《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天怒1931之两个女匪王》《智取华山传奇》《新燕子李三》《山河血》《血战台儿庄》《姥姥的抗战》《擒蛇》等。
编剧的电影作品有:《抗日冲锋队之密码使命》《猎狼行动》《绝密图纸》《胜利之战》《王宗槐战地情缘》《吕正操1937》,数字电影《我的父老乡亲》《我的电影梦》《最爱你的人是我》《好梦成真》《生命的托举》等。
“抗日神剧”只讲市场不讲良心
大众电影:《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老的抗战电影影响了几代人。你还记得小时候看这些经典老片的情景吗?对你的成长是否有影响?
于峰:不错,我们60后这拨人就是在上述电影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我们称这些经典电影为“打仗的”。那时只要一听到这三个字便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早早地扛着马扎、带上粉笔去操场“圈地”,占领有利地形。然后轮流回家吃饭,为的就是看一场“打仗的”电影,有时甚至饿着肚子坚持到电影放完。我们会随着英雄人物的牺牲而流泪,会为鬼子的暴行而愤怒,更会为游击队打死鬼子而欢呼。
记忆最深的是看了《地道战》后,小伙伴们往往会跑到防空洞里玩游击队打鬼子的游戏。也许我不太像浓眉大眼的高传宝,每次都倒霉地扮演鬼子小队长,每次都会死得很惨。
由于父母都是铁路职工的缘故,我对《铁道游击队》情有独钟,经常跑到父亲单位偷偷地扒火车。有一次爬上去后,站在车厢顶上洋洋得意地唱“爬上那飞快的火车,就像骑上那飞驰的骏马……”唱着唱着发现不妙——火车已经驶出厂区,速度越来越快,最终是在货场被调度员抓获。后果自然是回家挨顿胖揍,心情就像那“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可以说这两部电影对我的童年、少年时代影响太大了。也许是天意,三十年后我有幸参加了这两部经典电影改编电视剧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童年看这两部电影时的趣事,就像一帧帧褪色的老电影画面,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也为艰苦的创作带来巨大的动力。
大众电影:你认为之前的那些经典影片好的地方在哪儿,不好的地方在哪儿?
于峰:从个人角度来看,那些经典影片除了带给我对敌人的恨和对英雄的崇拜之外,最重要的是赠予了我一个童年美好记忆。如果说不好,无非就是那时的特殊环境造就的高大全式的人物,是神非人。
总之,我们在经典中成长,在经典中学会思考。向经典致敬!
大众电影:你如何看当下的“抗日神剧”?
于峰:一是市场,二是良心。这种神乎其神、毫不靠谱的“神剧”确实有一定的市场,资方投资博得最大利润无可厚非,但昧着良心歪曲历史、戏说胡说未免有些不厚道。戏剧细节讲究逻辑关系,你可以传奇,但必须要有理有据、经得起逻辑上的推敲才行。
大众电影:你最喜欢哪几部国外的战争片?为什么?
于峰:《拯救大兵瑞恩》《兵临城下》《太极旗飘扬》等。这些影片的故事是建立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以独特的视角将人性、友情、亲情、爱情与惨烈的战争融合在一起,透过炮火硝烟,我们看到的是最真实的人性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于一个处于战争环境下的个体来讲,你无法与他去探讨什么正义非正义。因为,只有战争才能使人变成魔鬼,也只有战争才能真正地使人回归人性,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而恰恰是这种纠结,唤起了我们对人性的尊重。
大众电影:你被称为“抗日剧专业户”,请以你近期的作品为例,谈谈写这类剧的诀窍、规律。
于峰:这顶帽子戴在头上很累很羞涩。
近期我正在创作两部作品,《山河血》和《血战台儿庄》。诀窍只有一个:尊重历史。
《山河血》取材于发生在山东苏鲁交界的运河支队的真实故事。《血战台儿庄》根据经典同名电影改编,故事素材来自一场中国抗战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所以,真实的就是最接地气的;反之,悬在空中的抗战剧,任你怎么去演绎,你的脚下永远只有空气,毫无生命力。
所谓的规律,我理解为经验和技巧。创作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除非你去刻意地模仿谁,那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那不是你的思想,更不是你的东西。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会有不同的创作技巧,战争戏亦是如此。
在构思故事时把握一个根本原则,即:个性为先。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影视剧,人的性格决定未来命运,影视创作更是如此。试想:你把不同性格的人拧巴在一起,他们会怎样?他们会因性格不同而纠结、而冲突、而大哭大笑、而大打出手,反正看事的永远不怕事儿大,这样才会有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人物关系。还有谍战戏,除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物与环境、人物与纠结的任务的关系,例如《暗算》《潜伏》。总之,结构是基础,细节为生命,人物有血肉,情节才曲折。
《代号美洲豹》唤醒对电影的渴望
大众电影:你认为什么样的剧本才是好剧本?
于峰:面对目前影视市场的混乱,这个问题所有的投资人、制片人、导演、编剧们都抓耳挠腮地纠结着呢。由于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同,所看剧本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好剧本的标准也不同。谁敢说一个烂剧本就赢不了市场?谁又敢保证一个好剧本,拍出来就能百分百地挣钱?比如那些电闪雷鸣的狗血剧、烂电影,单看剧本相信大多人不会看好,但拍出来却令人咂舌地赢得收视率、票房,你能说它不好?
无论怎样,从我个人角度去衡量,好剧本起码应具备以下元素——结构严谨、细节真实、个性突出、情节曲折。
大众电影:你认为好编剧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于峰:渊博的知识,灵活的思维,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分析、思考能力。当然,还要有一个很棒的身体,要经得起折腾。
大众电影:说说你走进影视圈之前的人生经历。
于峰:像大多数生在红旗下的60后一样,懵懂青春到来时,我偷偷地喜欢过邓丽君、穿过喇叭裤、成群结队地在街头跟人抡过板儿砖。1984年高中毕业后,父亲怕我再乱七八糟地混下去会出事,索性把我送到部队。当时我们部队在北京沙河,那时的北京出了北沙滩一路向北全是农田,风沙虽大但天真的很蓝。
好像是在1987年张艺谋在我们部队拍摄的《代号美洲豹》,我第一次亲眼目睹电影的拍摄,唤醒了隐藏在心底对电影的渴望。于是,从那时起开始边学习边创作,写了几部所谓的剧本和小说。后来退伍进了工厂,直到2002年有一次喝多了酒对领导吹牛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拍一部电影、写一本书、编一部电视剧。一言既出,片刻的安静之后,传来各种呕吐、嘲笑声。当然领导还是有涵养的,对我说,于峰,喝多了回去睡觉,争取做个好梦。于是,这便成了我人生巨大的转折点、动力点。
大众电影:你是怎么走进影视圈的?
于峰:牛吹出去了,总得要负责。醒了酒后我就发誓要拍电影,向老婆乞求拿出家里仅有的一万多块钱积蓄,又找朋友借了一笔钱,买了台DV高清机,没剧本自己写,找来朋友主演,自编自导了第一部DV电影《济南,真爱无言》。就是这部作品让我不知深浅地一头扎进影视圈,经历了两年艰苦的折腾,非但没有在这个圈子里找到立足,却成了大家眼中的神经病。
就在即将崩溃之际,朋友介绍我认识了王新民导演,参与创作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作品《铁道游击队》。
大众电影:现在编剧都在讲维权,谈谈你“受骗”的经历。你认为编剧如何才能防止被骗?
于峰:2003年,一家公司找我写剧本,那时候不敢跟人家谈合同,更不敢谈价钱,就怕人家不给我机会。结果写完大纲,人家就一句话——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钱没拿着,机会就这么失去。但后来发现此剧已经播出,这应该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受骗”吧?
2008年某制片人找我说,请我执导他正在抓的一部现代戏,并要求我从剧本开始抓起。来到他们公司才知道,这部电视剧已经写了两年,还没有被有关部门通过。于是,我跟编剧没白没黑地奋战一个多月,终于拿出分集大纲和五集剧本,有关部门也顺利通过报审到总局。所以,兴奋之余当我与制片人谈导演合同时,他却说找我来做执行导演。这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受骗”吧?反正,这些年一路走来,被骗无数……
如何防止被骗?首先要了解对方的实力,观察他对你所讲的条件。记住,越是说上面有关系、有钱,保证能上央视、卫视等美好条件,还说写完这部再给你一部的人,越要注意,这类人基本不靠谱。再就是仔细查看合同文本,遇到那些让你先写大纲再签合同的主,还是敬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