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硝烟虎山东北大门上的边境风云

[2023年01月29日 17:19]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辽宁丹东的虎山,是万里长城最东端的真正起点,历朝都作为国境的东北大门;虎山南面的九连城,一度曾是丹东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却在战火中毁灭;至今生活在虎山脚下的人们,经常一不小心就一步跨到了国外……  提到万里长城,不少人都会想到那条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亘了万里山河的世界奇迹,但是鲜有人知


  辽宁丹东的虎山,是万里长城最东端的真正起点,历朝都作为国境的东北大门;虎山南面的九连城,一度曾是丹东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却在战火中毁灭;至今生活在虎山脚下的人们,经常一不小心就一步跨到了国外……
  提到万里长城,不少人都会想到那条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亘了万里山河的世界奇迹,但是鲜有人知道,万里长城的真正起点,其实并不在山海关,而是在更东边的虎山。
  虎山作为万里长城最东边的起点,历来是各朝各代国境的东北大门,经常成为国与国之间厮杀的战场,在近代更是留下过一段屈辱的历史;虎山南面的九连城,元朝时开始成为边境互市的地方,一度曾是丹东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不过最终也毁于战火;生活在虎山脚下的人们,因为距离边境极近,经常一不小心就一步跨到了国外……
  万里长城真正的东起点
  虎山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东北,由两个并排的山峰组成,原名叫做“马耳山”,远远看去就像老虎竖起来的两只耳朵,所以也被当地人叫做“虎耳山”。虎山的山峰挺拔险峻、易守难攻,除了这座山,周围全是平地,这个难得的制高点也就成为了国境线鸭绿江畔的天然军事堡垒。
  早在汉朝时,虎山地区就被作为王朝的东北大门。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为了防止北方少数民族向鸭绿江以西进犯,在辽东郡设置了西安平县,并派遣军队驻扎——现今虎山南边的鸭绿江沙洲上,还有西安平县的县址。西安平县设立之后,汉朝和高句丽在这里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汉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和汉阳嘉元年(公元132年),高句丽两次进犯西安平县,并侵占了县城,直到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玄菟太守耿临发兵讨伐,才收复了西安平县。
  此后,无论是在三国、两晋、以及南北朝时期,高句丽都没有放弃过对虎山地区的争夺,数度派兵侵占,并将当地居民掳为奴隶,到北燕时,辽东全境都被高句丽所占领。直到唐朝时,唐王朝发兵彻底击败高句丽,虎山才重回中原王朝怀抱。
  频繁的争夺与厮杀,让中原王朝认识到这块地方的重要性。为抵御外族入侵,明朝成化年间,开始修建虎山的万里长城,虎山遂成为明朝东北边防的“桥头堡”。这一点在《明史·兵志》中得到证明:“终明之世,边防慎重,东起鸭绿,西至嘉峪……”。
  但是,长城的修建显然并不能完全防御外族的入侵。明朝末年,辽东的建州女真建立后金,与明朝在辽东开始频繁的战争,在天命四年(公元1619年)的“萨尔浒大战”中,辽阳总兵刘挺率领东路军从虎山绕道,打算直捣后金,却被努尔哈赤诱敌深入打得惨败。大战失败后,衰弱的明朝再也无法抵抗后金的入侵,整个东北都被后金所侵吞。
  得到东北的后金很快改国号为清,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南下统一了中国。统一中国之后,清朝为了巩固保护自己在东北的发祥地,将整个辽东划为禁区,并以被战争损坏的长城为界,插上柳条作为禁区的标志,称作“柳条边”。从此之后,山海关成为了出入的限制关卡,被认为是万里长城的起点,虎山的长城则被作为“柳条边”,逐渐被世人所遗忘。
  不过,暂时的遗忘并不代表平静。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军在攻下朝鲜义州之后,渡过鸭绿江进犯虎山,虎山的清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作战,前路总兵马金叙和后路总兵聂士成先后惨败,日军占领了虎山,直逼辽阳。惨败的清政府随后签订了《马关条约》,辽东由此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短短的几年之后,为了争夺在辽东的利益,日本和沙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辽东发动了“日俄战争”。1904年4月,日军大将黑木为桢亲率属下的师团,在虎山打败了俄军。为纪念胜利,日军竟然在战场的遗址上留下了纪念碑。纪念碑一直保留至今,这段屈辱的历史,也永远刻在了石头上……
  九连古城
  湮没的“丹东国际贸易中心”
  在虎山南面的鸭绿江与爱河交汇处,一座古城的遗址和虎山遥遥相望。那就是当初开埠丹东的古城——九连城。
  关于九连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的九连城是燕国东边的军事要塞。南北朝时高句丽夺取辽东地区,九连城得到了加筑,被叫做辱夷城,城内居住着北方各少数民族和高句丽人。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派遣薛仁贵、李绩等大将东征,曾与高句丽在此城血战……
  高句丽灭亡之后,辽东紧张的边境形势得到缓解,在两国之间行走的商人开始多起来,九连城逐渐成为和朝鲜方面“互市”的地方。到了金代,九连城开始有了行政建制,设置婆娑府路,九连城也改名为婆娑城。元朝之后,由于九连城和朝鲜之间的商业往来越来越频繁,朝廷又设置了婆娑府,在此期间,“互市”的规模越来越大,除了有边界民间的互市,还有马市、羊市、牛市等,婆娑城也成为了高丽使节通使大都(今北京市)的边陲驿站。
  到了明朝,虎山的兵来将往依然不能阻挠互市的兴旺。这时的九连城可谓遍布驿馆,异邦使节频繁出现在街头。鸭绿江的码头上,各种大小船舶载满了货物来回穿梭。视察的都御史王之浩见到如此情景,不由得感叹:“对岸鸟鸣分异域,隔江人语戴同天”。
  这种昌盛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初年。顺治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九连城被划入“柳条边”禁区,原本繁华的九连城沉寂下来,成为荒无人烟的所在,直到200多年之后的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清朝政府宣布东边地带全部“开禁”,九连城才有所复苏: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九连城,城内有中国商号八大家,市面繁华,每日的货物吞吐量巨大,堪称丹东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清代的博明在《凤城琐录》中描述了这种盛景:“春秋仲月望后,朝鲜役以牛货济,陈于江干,驻防兵于台役夫以布七千五百十四段……海菜万五千八百斤、海参二千二百斤、大小纸十万八千张……”
  国境随人“一步跨”
  站在虎山长城的顶台上,周围的江河原野、城乡居民尽收眼底,远处朝鲜的义州城、中国的马市沙洲以及丹东市连接朝鲜新义州的大桥清晰可见。绸带般的鸭绿江,把山下的原野分为两个部分,从而形成两边截然不同的风物,这就是著名的“一江跨两国”景观。
  在虎山长城的脚下,有一个叫做“一步跨”的地方,顾名思义,这里是中国和朝鲜水陆距离最近的地方之一。由于距离朝鲜太近,在“一步跨”附近经常能看到对岸朝鲜人民生活、劳动的场景,因此每年有不少的参观者到此游览。有经济头脑的当地人也借机在这里设置了高倍望远镜,以供人观看收取费用。附近的村民,也会带着自家产的山蘑菇、板栗、蓝莓干、蚬子干等特产来这里兜售。
  但如今的“一步跨”,河道显得宽阔幽深,显然并非像传说中的那样一步就能跨过去,而且河道两边的国境都拉上了长长的铁丝网,以防止人随便穿越。那么,这个“一步跨”的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一位卖特产的丹东老乡告诉笔者:早些年的“一步跨”,河道其实并没有这么宽、这么深,秋天枯水期的时候,浅浅的河道甚至能看见河底的石头。曾经,好奇的他想趁枯水期偷偷溜过朝鲜去瞧瞧,但却被对岸的朝鲜人民军战士发现,对方穿着破旧的迷彩服,背着枪用生硬的中国话叫他“快回去,快回去!”吓得他赶紧回跑。
  除了“一步跨”之外,鸭绿江的边界划分也比较奇怪:不是以鸭绿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来作为界线,而是以河岸为界。在鸭绿江中,只要不上岸,就不算“越境”。这种奇怪的划分,让不少虎山当地人想出了快艇游江的主意。
  坐着快艇沿鸭绿江行驶,可以看到岸边分布的哨所,不时有穿着迷彩服的朝鲜人民军士兵在巡逻;偶尔也会有朝鲜的渔夫和妇女在江边打鱼或者洗衣服,不少开快艇的船老大还会几句朝鲜话,和他们打声招呼,他们也会回应;不过最最引人注意的还是陆地上那一排排建造整齐的房子,据说是朝鲜的将军别墅区,只有团级以上的干部才能入住……
查看更多: 历朝 国境 硝烟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