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广东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梅州作为山区市中人口最多、离珠三角最远、通高速公路最迟的欠发达地区,备受关注。梅州将如何贯彻落实有关指示精神,加快打造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何彰显生态和文化优势,探索推动绿色经济崛起、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路?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梅州将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充分发挥山、水、人、文、和的特色优点,努力实现绿色崛起。
突出优势 实现三大发展
记 者:省委书记胡春华日前到梅州调研时要求梅州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不断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梅州将如何贯彻落实有关指示精神,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朱泽君:目前梅州的人均GDP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发展的压力的确很大。如何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我认为首先要知己知彼,关键是充分认识到梅州发展的优势在哪里,困难和问题又在哪里;其次是因地制宜,科学实施“靶向疗法”。
梅州的优势我用五个字概括:山、水、人、文、和。具体来讲,就是山水秀美、生态优美、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化丰厚、资源丰富、和谐稳定、民风淳朴,梅州需要进一步弘扬、放大这些优势,善于把客家精神与先进理念有机融合。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梅州目前存在加快发展的五大制约因素,分别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建设用地和资金匮乏、高素质人才缺乏、观念相对滞后。
优势和劣势都找到了,接下来的关键就是要尊重规律,找准发展目标和方向。我们围绕着“全力加快绿色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的核心任务,确定了发展的三大目标,第一是打造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第二是创建广东生态产业发展试验区;第三是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地。
针对这三大目标,我们做了一系列专门部署,突出抓经济、抓环境、抓民生、抓队伍,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兴工强农、文化引领、旅游带动、生态优先、民生为重、固本强基、富民强市。2013年,梅州要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招商引资大会战、城乡环境整治大会战、资源整合大会战以及耕山致富大会战等五大会战,着力提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特色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等“五化”水平。
总之,梅州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承认落后而不甘落后,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春华书记在梅州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按照“三年大提速、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的目标,到2017年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不拖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
高速公路里程将翻一番
记 者: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区,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梅州将如何突破这一瓶颈?
朱泽君:梅州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处,区位不可谓不好,为什么优势没有显现,就是因为交通不发达。路通财通,要善于抓交通。打好交通建设大会战,努力解决制约梅州加快发展的瓶颈问题,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们正围绕“对外快速联通,对内全面畅通”的总体要求,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等“两高一场”为重点,下大力气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逐步优化区位发展环境。一是加快在建高速公路进度,力争2年内开通梅大高速及东延线、汕湛高速五华段、济广高速平兴段等4条高速公路,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今年新立项并动工建设畲华、梅漳2条高速公路。二是谋划大埔至潮州港、东南外环(大埔-丰顺-五华)、梅州城区到丰顺新区等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列入省的规划,3年内动工建设,力争到2017年高速公路里程从现在的250公里增加到572公里以上。三是推进高铁建设,全力跟进广梅汕铁路扩能改造(惠梅高铁),争取梅州至潮汕段(对接厦深高铁)工程先期动工。做好鹰梅、浦梅铁路及汕潮揭城际轻轨丰顺延长线前期工作。四是支持梅县机场培育航线,开通北京、上海、深圳等航线,力争加密广州、香港的航班。谋划启动机场搬迁的前期论证工作,力争5-8年时间完成搬迁工作,为城区扩容提质腾出空间。
将江南新城建成世界客都
记 者:梅州城区目前只有40多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对于一个500多万人口的山区市来说,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在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方面,梅州有何打算?
朱泽君:我们4月初刚刚召开了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全面推进江南新城建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胡春华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打造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突出抓好“三区三城”建设(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特色区雁洋核心区、丰顺新区和江南新城、梅县新城、兴宁新城),强力推进城区扩容提质。今年将大力实施“123”工程,即各县(市、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好一个县城,重点抓好两个特色镇,精心打造三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以点带面,提升全市新型城镇化水平。
当前,梅州中心城区正按照“建设江南新城、优化江北古城、拓展梅县新城”的要求,打通连接江南江北和梅县新城的3座大桥以及广州大桥,促进三大功能区联动开发、融合发展、互补发展,加快梅州城区扩容提质。特别是江南新城建设,今年上半年将完成首期8.8平方公里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年底拉出宽约1000米的城市中轴线,明年初拉开新城主骨架,完成重要地段“七通一平”,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江南新城建成梅州新型城市化创新区、特色宜居城市示范区、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世界客都展示区。梅县新城将突出抓好山水城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梅县撤县改区工作,全面提升梅州城区承载能力。
重点培育百亿元骨干企业
记 者:梅州的欠发达,主要在于产业不够发达。迫在眉睫的是梅州将如何壮大特色支柱产业?
朱泽君:梅州的产业确实比较落后,必须加快培育打造支柱产业,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工业。2013年上半年,我们编制实施绿色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传统产业振兴计划,着力打造新材料、新电子、新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壮大烟草、电力、建材、矿业、陶瓷、酿酒等传统支柱产业。预计至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400亿元、总产值达1300亿元,培育产值100亿元骨干企业1-2家、50亿元企业2-3家、20亿元企业4-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