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恰克·科米斯奇:3D要为故事服务

[2022年09月27日 02:22] 来源: 大众电影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七年前开始筹拍的中美合拍3D魔幻大片《人鱼帝国》,中间虽有一些零星消息放出,但始终处于“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状态中。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这部电影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该片3D视效总监恰克·科米斯奇(ChuckComisky)在电影节3D技术论坛上,首度揭秘《人鱼帝国》“七年磨一剑”的幕后制作。  《人

  七年前开始筹拍的中美合拍3D魔幻大片《人鱼帝国》,中间虽有一些零星消息放出,但始终处于“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状态中。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这部电影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该片3D视效总监恰克·科米斯奇(ChuckComisky)在电影节3D技术论坛上,首度揭秘《人鱼帝国》“七年磨一剑”的幕后制作。
  《人鱼帝国》投资1.2亿美元,是世界首部海洋题材的3D魔幻大片。影片由好莱坞导演厄文·克什纳(IrvinKershner)执导,在中国、美国、泰国等多地取景,其主创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鱼帝国》由《阿凡达》幕后团队负责后期制作,其精益求精的CG制作与美轮美奂3D视觉效果,可望为3D电影发展翻开新的一页。该片以古希腊为背景,讲述一个拥有神秘力量的男孩阿特拉斯进入到海底神秘的人鱼帝国,在旅程中,阿特拉斯经历了与人鱼、海盗和深海怪兽的爱恨纠缠,并卷入了一场前所未见的海底世界魔神大战中。《人鱼帝国》目前已基本完成后期制作,预计在暑期档与观众见面。
  在讲座中,恰克首次公布了《人鱼帝国》的部分特效片段,并以此为例,解说该片3D效果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恰克表示,作为一部拥有大量CG镜头的3D大片,《人鱼帝国》的制作难度常人无法想象。即便是在好莱坞,花费数年时间制作完成一部高质量的3D电影也是常事。比如他参与制作的《阿凡达》,卡梅隆在1995年就完成了剧本,但因为当时3D技术尚未成熟,一直等到2007年才正式开机。《人鱼帝国》是3D电影的一次全新尝试,海洋3D特效属于前人少有涉足的全新领域,因为其中会涉及大量的海水、巨浪、水花,以及数字CGI角色与海水之间的交互特效,这些类型的特效一直是电影制作中的难点。为了实现逼真的视觉效果,他和同事们专门针对影片开发了一系列软件,结合流体力学、数学工具与CUDA编程技术,成功打造了一个前所未见但又真实可信的魔幻海底世界。
  恰克·科米斯奇曾任《阿凡达》3D视效总监,他投身影视制作行业35年,在行业中享有盛名。恰克与詹姆斯·卡梅隆合作近三十年,合作电影包括《终结者2:3D版越空之战》《深渊幽灵》《深海异形》《阿凡达》等。恰克擅长完成电影导演预期的3D效果后期制作和视觉特效,主要的合作伙伴有迪斯尼、福克斯、索尼哥伦比亚公司、光风暴公司、新干线电影公司、派拉蒙、环球电影等著名电影公司以及工业光魔、数字领域和索尼影像工场等知名视觉特效工作室。近年来,恰克积极与中国电影人合作,除《人鱼帝国》外,他还担任了即将于六月上映的国产动作片《富春山居图》的3D特效总监。
  在电影节3D技术论坛开讲之前,恰克接受本刊记者专访,畅谈他与卡梅隆的合作以及他对3D电影未来的展望。
  卡梅隆脾气大,但心是好的
  大众电影:3D电影现在有这样一种趋势,就是为了效果忽视故事本身。作为一名3D特效专家,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恰克·科米斯奇:这的确是个问题。有些导演只把注意力放在特效和3D效果上,我不主张这样。3D的娱乐效果是有限的,只能画龙点睛。有观众说,《阿凡达》的3D特效不多。但是如果你仔细看,它的很多镜头都有3D特效,只不过它把特效融入了剧情发展,没有刻意突出3D视觉效果。卡梅隆的一贯主张是:首先把故事做好。对《阿凡达》的3D效果,卡梅隆有两个要求:第一,这部电影长达两个多小时,千万不能让观众看一会儿眼睛就累了;第二,可以有类似箭射向镜头的画面,但一定要精心设计,要跟着故事线走,不能让观众看了这样的镜头以后反而出戏。我觉得《阿凡达》对3D电影的贡献就是,它确立了一个标准,那就是3D要为电影服务,而不是相反。此后的好的3D电影都是沿着这个方向前进,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也是美国很多主流电影的制作方式,3D效果跟着故事情节走。
  大众电影:有传言说卡梅隆在片场脾气很爆,是这样吗?你们合作愉快吗?
  恰克·科米斯奇:传言是真的(笑)。但我们也要反过来考虑,福克斯为了《阿凡达》这部电影给卡梅隆投资了3.5亿美金,他的压力也是相当大。我和卡梅隆合作很多年,也有过比较激烈的争吵。卡梅隆对制作电影的各个环节都很熟悉,他自己编剧,做过模型,做过摄影,还做过机械组的东西,他是比较全能、权威的导演。他会发脾气,是因为有些人做事情的确不到位,但他很少把人炒掉。他会和你争吵,但只要他觉得你后来做好了,之前的不愉快就会烟消云散。他不记仇——除非你故意搞他。如果你故意较劲,他才会把你开掉。他还是比较公正的,只要你工作做得好,一般没有问题。
  我和卡梅隆合作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了,他的脾气虽然大,但他的心是好的。美国有句俗话,“没有脾气的不是人才”。所有的人才都是因为想把事情做好才会发脾气,我自己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但都是工作上的事儿,一心一意想把事情做好才会这样。
  大众电影:据说卡梅隆已经在写《阿凡达2》和《阿凡达3》的剧本了,你了解吗?
  恰克·科米斯奇:我不了解。卡梅隆上大学时,他的主修课是科学,他本人是个不愿意重复一件事的人,他每次都对自己提出新的挑战。我知道的是,他现在总是到全世界不同的地方潜水,潜到不同的水域拍纪录片——他其实是在为拍《阿凡达2》做准备。我知道《阿凡达2》大部分的场景会在水下,这是卡梅隆的爱好。为了拍《阿凡达2》,他肯定会研究出水下拍摄、水下捕捉的新技术。
  转制3D的效果依赖于前期拍摄
  大众电影:你刚才一直强调,3D技术要为电影服务。如果因此将3D总监视为技术人员而非艺术主创,你认为这一看法是否公平?
  恰克·科米斯奇:不公平。用摄影打比方,摄影指导就是掌握艺术环节的人,他下面有掌机,那是具体的执行人员。3D特效工作也是一样,有很多工作人员负责具体执行,但最后要由总监拍板,3D总监要有艺术修为来引导3D电影的创作走向。
  大众电影:你有没有因为见解不同,而与导演在创作上产生冲突?
  恰克·科米斯奇:3D总监是总顾问的角色,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因为3D的艺术创作方向和导演或者摄影指导产生过冲突或者不愉快。他们聘请我,然后给我个监视器,接下来听我的意见。最后到底改不改,我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导演,因为3D是一个比较灵活的东西。基本上我百分之九十的意见导演会采纳,另外百分之十呢,我也不会强迫导演。
  不过我遇到过一些其它的情况。去年来到中国,跟一些摄影师沟通,他们说拍3D电影太麻烦了,不能拍过肩镜头不能这样不能那样。我问他们:“谁告诉你这些?”他们说我们以前雇的3D特效师就是这么说的。我说:“兄弟,你错了。第一,我们3D师是为摄影师服务的,你们拍出来的东西我们要想办法转成3D,而不是反过来,不应该有任何3D师告诉你应该怎么拍;第二,过肩镜头绝对不是问题,不相信的话你可以看看《阿凡达》里的过肩镜头。”好多3D画面大家以为不能实现,其实只是那个人的技术不到。
  大众电影:在中国,有一些国产电影临上映前才想到要转成3D放映,中国观众称其为“伪3D电影”。对这样的电影你有什么看法?
  恰克·科米斯奇:这部分电影最主要还是看当初摄影师是怎么拍的。如果摄影师拍的时候,打出来的光有景深的感觉,那么作为我的工作,将其转成3D就会容易。如果拍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这些,光很平,给我转3D的素材不好,那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勉强也能转成3D,但那是很不好的3D。
  大众电影:后期转制的《诸神之战》在中国上映时,就因为3D效果不好而招致恶评。
  恰克·科米斯奇:这个电影我正好比较了解。《阿凡达》上映以后,华纳兄弟觉得《诸神之战》的男一号萨姆·沃辛顿正好也是《阿凡达》的男一号,所以他们就想把这个电影也弄成3D的。时间很紧,只有10周时间,不过他们给了很多钱。因为钱给的多,一家洛杉矶的特效公司就把活儿接下来了。他们先把一些主要的镜头转了,次要镜头就大概弄了弄。很多观众看完这个电影以后会觉得眼睛很累,就因为它的3D镜头不是贯穿的,互相之间有区别,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不好。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得多了,很多观众就会对3D电影失去信心。不过从战略上看,华纳的做法还是很成功的,《诸神之战》最终拿到4.8亿美金的票房,如果不是转成3D,可能一半都没有。虽然票房很成功,但从3D角度来讲是个不好的例子。
查看更多: 帝国 人鱼 大片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