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从罗杰·伊伯特 看国内影评人现状

[2022年09月01日 00:59] 来源: 大众电影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有“美国第一影评人”之称的罗杰·伊伯特因癌症复发,于当地时间4月4日在芝加哥去世,享年70岁。作为美国史上首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影评人(1975年获文艺评论奖),他的去世不仅让电影界为之扼腕,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发表声明悼念,称“对于我们这一代美国人,尤其是芝加哥人,罗杰就是电影”。  2002年伊伯特被确诊患上

  有“美国第一影评人”之称的罗杰·伊伯特因癌症复发,于当地时间4月4日在芝加哥去世,享年70岁。作为美国史上首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影评人(1975年获文艺评论奖),他的去世不仅让电影界为之扼腕,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发表声明悼念,称“对于我们这一代美国人,尤其是芝加哥人,罗杰就是电影”。
  2002年伊伯特被确诊患上前列腺癌,但他一直没有停止写影评,直到今年4月2日癌症复发。3月27日,罗杰·伊伯特撰写了最后一篇影评,对安德鲁·尼科尔导演的《宿主》给予3星半的评价,4月2日他在博客发表声明称,“癌症又复发了。”
  罗杰·伊伯特以每周的评论专栏(从1967年开始在《芝加哥太阳报》刊登),以及与搭档吉恩·西斯克尔联袂主持的电视节目《西斯克尔和伊伯特电影评论》而知名。他的标志性动作是“竖起大拇指”:如果向上竖,就表示这一部电影非看不可;如果向下竖,就表示这一部电影没法看。伊伯特的电影评论在全球被超过200家报纸发表。他撰写了十几本书,还有他的电影年鉴。201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引进他两部影评集《在黑暗中醒来》和《伟大的电影》,前者是他历年最佳影片和电影报道选集,后者则是他在《芝加哥太阳报》对经典名片推荐的结集。伊伯特也曾写过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和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影评。
  罗杰·伊伯特竭力避免影评以说教的形式出现,他的文章既不堆砌典故,也不是执迷于理论分析。他认为在普通大众和以电影作为生活中心的人之间,存在着一道鸿沟。前者关心的是这部电影是否值得掏钱去看,后者则关心电影能否增加他们对人性的认识。伊伯特的影评一直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作为日报的影评作者,他要保持自己的创作量和观众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他又必须客观地分析影片的艺术价值,从而保持自己作为影评人的专业水准。他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影评风格,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影评人的职业标准。
  相较大洋彼岸罗杰·伊伯特的极尽哀荣,国内影评人不论是自身的生存处境,还是外部的口碑评价,都可谓寒碜至极。无法想象,有哪个影评人能在目前的国内电影行业也取得如此高的认同和地位。中国电影市场暴发户式的粗放发展方式决定了影评人在整个市场环节中的边缘地位:对于大部分收益都来自于第一轮影院放映票房的国内电影制片方来说,影评人充其量不过是宣传工具的一种,且随着质疑的不断增加,角色更显尴尬。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影评人缺乏如国外同行所拥有的媒体平台和相应稿酬等条件,使得一些影评人只能成为影片的附庸。影评人充当软文枪手的常态化,反过来不断加剧影评人的边缘处境,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国内影评人专业修养良莠不齐。因为缺少准入门槛和资格认证,一些“野路子”出来的影评人缺少基本的电影史常识,也没有经受过专业系统的学术训练,只能成为“消费时代的影评人”。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洞见和思想支撑,评论往往停留在感情宣泄的立场,对于国产影片的评论难免有失偏颇,从而连仅有的一点可信度也丧失掉了。
  责任编辑/辛加坡
查看更多: 影评人 享年 癌症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