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郑明明 播种美丽的国际美容教母

[2022年08月09日 17:36] 来源: 人物周刊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我不认老,也不想退休。我想做的事太多,‘老’字不在我的字典里!”话语间,驻留在郑明明这个美容教母脸上的神情仿佛才三十出头,她对自己的美容事业依然雄心不已。  东渡日本学艺  郑明明出生在一个印尼的华侨家庭。小学的时候,当外交官的父亲送给郑明明一本香港作家依达的小说《蒙妮坦日记》。小说描写了一个


  “我不认老,也不想退休。我想做的事太多,‘老’字不在我的字典里!”话语间,驻留在郑明明这个美容教母脸上的神情仿佛才三十出头, 她对自己的美容事业依然雄心不已。
  东渡日本学艺
  郑明明出生在一个印尼的华侨家庭。小学的时候,当外交官的父亲送给郑明明一本香港作家依达的小说《蒙妮坦日记》。小说描写了一个叫“蒙妮塔”的女孩经过爱情、事业的挫折之后,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父亲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成为这样的一个人。
  不久,父亲送郑明明去香港读中学,想让郑明明进入美国高等学府,成为上层社会人物,将来做医生、律师或者钢琴家、歌唱家。中学还没毕业,郑明明萌生了去日本学习美容美发的想法,她想用自己的双手把别人打扮得更漂亮。在当时,理发、修脚和厨师一样被认为是 “下三流”的职业。这个想法触怒了父亲,父亲觉得这是在丢自己的脸,她要是干那行就不要回印尼!
  不久,郑明明带着300美元,瞒着父亲说去学日文,横渡东瀛,来到日本著名的山野爱子学校开始美容美发的启蒙学习。拿着仅有的300美元,家境优渥的郑明明开始学着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当时,除了交生活费、学费、住宿费,剩下来的也就没有多少了。她的同学大都是来自东南亚的富家小姐,整天花着心思相互争奇斗艳,比谁的衣服漂亮,谁的头发好看。但郑明明没有这个权利,她要靠打零工来维持自己的衣食住行。
  每到冬天,她的同学都会穿上各式各样的皮衣,郑明明当时只有一件黑大衣。每天,从住处乘地铁到学校,她穿着这件黑大衣,到了校门,又赶快把大衣脱下来叠好,怕穿旧了没钱再买一件。尽管物质上贫乏拮据,郑明明依然坚持下来了。因为至始至终,她希望学好手艺,回到香港开一家自己的美容院。
  为了真正的学好美发技术,郑明明在课余时间到一家美发厅打工。一到店里,她就把理发、烫发用具分门别类放在大托盘,等到师傅们要用的时候就递过去。在那个理发厅里,郑明明一边细心观察每个师傅的技术、顾客喜欢的发型、店里的管理,一边设想着自己的美容美发店。
  从蒙妮坦开始梦想
  1964年,郑明明从日本山野爱子学校毕业,回到香港。在香港,父亲当时也没给过她钱。她先在一家美容美发店打工,没有直接开店。在日本学到的技艺这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她做出来的发型很受顾客的喜欢。
  随着自己手艺的成熟,郑明明也在慢慢地为自己的梦想做准备。1966年,郑明明和朋友在香港尖沙加连威老道合伙成立了“蒙妮坦美容美发学院”,前边是店铺,后边是住处。店名字是郑明明取的,灵感来自于影响了她一生的书籍《蒙妮坦日记》中那个为梦想不怕挫折的女孩。
  这样,郑明明真正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开店时,郑明明为了营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环境,花了8万多港币装修,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钱。第二年,开店的合伙人回印尼定居,郑明明咬咬牙,决定以逐月还账的方式将全部股份都买下。5年后,“蒙妮坦美发美容学院”成了她的独家资产。
  当时,郑明明一个人既做老板,也做洗头工人。每天工作11个小时。晚上打烊之后,她会把白天顾客的姓名、特征、发型等资料建成一个小小的档案,随时翻阅,以便下次与顾客沟通。忙完一天,然后自己做饭、洗衣。郑明明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凭借崭新的经营理念、娴熟的理发技术,对顾客的热情体贴,“蒙妮坦”变得门庭若市,生意红火。
  然而,就在郑明明的店刚刚有了一点起色时,一场大火烧毁了她的店铺。多年的积蓄没有了,她还欠了银行一大笔贷款,这次打击让她一蹶不振。她躺在烧焦了的床上,三天三夜没有起来。“我心想,上天对我真不公平,我那时倒是勤奋,结果却失去了一切。那像是世界末日,人好像粘在床上似的起不来。”郑明明回忆:“我想,也许父亲说的对吧,我是不应该干这一行的。想起父亲,便想起他常放在家里的不倒翁,无论你怎么推倒他还是会站起来的……”郑明明偏偏就是一个顽强的女人。之后,她又回到香港,想要像家里的不倒翁一样重新来过。白天她在美容店里忙,晚上教学生美容美发课;谢绝一切应酬,每天只留半小时给自己处理私事,其余的时间,除了睡觉,都在工作。用了一年的时间,她还清了贷款。
  创立化妆品牌
  郑明明并没有满足,她想起了父亲当初的话,于是想让父亲看看,她可以做得更好,她想把美容教育引入香港,但又绝不是跟着外国的潮流而动。
  于是,郑明明白天带着几个雇员到处张贴广告;晚上,她回到桌前,根据在日本学艺时的笔记和当时国内外最时尚的美容美发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出了讲稿以备后用。招生广告贴出去之后,有很多人报名。蒙妮坦学校开学后,郑明明既当美容院老板,又当美容美发学校校长。她吸取当年打工的经验,在学校采用边教学边实践的方法。一年后,当这批学生走向社会时,他们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郑明明”和“蒙妮坦”的知名度也渐渐大了起来。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化妆品市场也不例外。当时,在市面上流行的高级化妆品多为外国产品。作为一个职业美容师,郑明明看到了本土化妆品牌的薄弱。她决定创建一个自己的化妆品品牌。郑明明借用法国化妆品的生产原理,研究中国人的皮肤和习惯,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化妆品品牌“贵夫人”,把故乡印尼作为产品的首选市场。然后郑明明就带着4个好友组成美容艺术团,走到印尼大中城市登台演讲,宣传自己的美容理念和美容产品。渐渐地,“贵夫人”在印尼打开了市场。
  1966年,郑明明在香港正式创立蒙妮坦集团有限公司,并建立香港首个较具规模的美发美容学院,正式传授美发美容知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郑明明进军大陆。1987年,她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美容学校——蒙妮坦美发美容职业教育学校;90年代初,郑明明创办了上海郑明明化妆品有限公司,连续6年进入中国化妆品销售前十、上海市销售第一名。
  恩爱夫妻 美满家庭
  在香港的商界以及郑明明熟悉的娱乐圈里,像郑明明和陈树德这样的恩爱夫妻是不多的。陈树德是缅甸华侨,成长于上海,在圣约翰大学化学系毕业以后去了缅甸。在缅甸采过玉石矿,在香港认识了漂亮的郑明明。“朋友介绍的。我一见了她,看这人漂亮,猜她一定有很多男朋友,原来她是那么传统的,但我喜欢她的勤力和没有虚荣心。”谈起郑明明时,陈树德说道。1971年,郑明明和陈树德结婚。二人生育有两个女儿,如今都已成年。
  “美满的家庭对于我来说是荒漠甘泉,不断给我滋润与安慰。”这是郑明明的婚姻寄语,也是家庭对于她的意义。工作再忙,回到家里,她还是要给孩子洗澡,给她们讲故事;出国之前,她总不会忘记给女儿们剪头发,修指甲;尽管丈夫通达,但她从不让先生做家务。她想要他们知道,她爱他们,愿意为他们付出。
  “婚姻会有问题吗?当然会有!但问题你要沟通、妥协,而不能破坏、放弃呀!”郑明明说,不能兼顾家庭的成功,她宁可不要。
  郑明明感恩所有帮助过她的人,她认为自己事业上的成功与他人的帮助密不可分。“感恩每一位帮助过自己的人,有机会一定报答。”在香港,郑明明也是知名的慈善家,在许多慈善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在大陆,陈氏夫妇也经常慷慨解囊,捐助教育和慈善事业。1982年,郑明明目睹友人毁容的痛苦,发明了文眉、文唇、文眼线。她很后悔当初在好友翁美玲轻生前,没有察觉并给以开导,她发起了纯公益的“艺人之家”,让艺员们能够通过倾诉交流,摆脱辉煌人生背后的阴影。
  如今,她的“蒙妮坦”从香港已经散开到世界各地。1993年,国际斯佳美容协会授予她“国际美容教母”,成为获此荣誉的中国第一人,也是亚洲第一人。郑明明说:“我毕生都在追求美,创造美,传播美,我只是想把30多年的美容心得献给那些爱美的人士……”
  历程评述:
  郑明明爱美,也成就了美的事业,这种幸运是很多人无法实现的。在成功的背后,她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许多。她的女儿都已成年,她的事业蓬勃发展壮大,但她美丽依旧。
  美丽的面容能够依赖美容科技而得以保全,而她最吸引人的地方全然与外力无关。也许就像她自己所说,美是心里的光华。所以在这场美丽事业征途中,她愈战愈勇。
查看更多: 教母 雄心 神情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