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千年古寺与两户人的古村

[2022年06月29日 13:23] 来源: 时尚北京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消失的佛文化群落衰落的古村落遗迹  灵岳寺村坐落在巍峨山巅一侧,它因村中的灵岳寺而得名。村落中宏大的灵岳寺与斑驳的古民居交相辉映,整体建筑格局被完好地保留下来,见证了昔日的辉煌。  一进村口,映入眼帘的就是闻名遐迩的灵岳寺。大唐盛世,贞观年间灵岳寺就兴建在斋堂镇北部的白铁山上了。这里离斋堂川的古

  消失的佛文化群落 衰落的古村落遗迹
  灵岳寺村坐落在巍峨山巅一侧,它因村中的灵岳寺而得名。村落中宏大的灵岳寺与斑驳的古民居交相辉映,整体建筑格局被完好地保留下来,见证了昔日的辉煌。
  一进村口,映入眼帘的就是闻名遐迩的灵岳寺。大唐盛世,贞观年间灵岳寺就兴建在斋堂镇北部的白铁山上了。这里离斋堂川的古道还有十多华里,离京城更是遥远。原本只叹这里山高路远,然而更为震撼的是这里风景的壮美,是其他古村所难以企及的!透过古寺、苍松、残垣,俯瞰气势宏伟的斋堂川,真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旧时灵岳寺的香火极盛,曾几经修缮,历经沧桑,现已僧去寺空。古刹四周,从明代起就有徐、宋、刘、李四姓人家给灵岳寺务农,最后逐渐形成四个小自然村,统称为灵岳寺村,为斋堂镇管辖。围寺而居,村中有寺,寺中有村,村庄和寺院相互依存,不断发展,最后形成今天的灵岳寺村。
  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无数的文物古迹,久远的文明,加速了这一地区人们的发展和村落的形成。古刹、古村并存至今,这一特殊的人文景观,在京西,乃至全国都比较罕见。“先有灵岳寺,后有斋堂城”的说法广为流传,可见,灵岳寺对于斋堂地区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座与戒台寺几乎同时兴建的唐代古寺,在深山之中默默地承受着自然和人为的磨砺,可谓历经沧桑。
  灵岳寺村—古民居
  俯瞰整个山村,房屋建造得错落有序,一个个院落层层而上,走在用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发现它们在村中蜿蜒地相连,延伸到村中的各个角落。偌大的村落如今只有两户人家固守在这里,村落的沧桑美令人震撼。也许由于我们的到来,惊扰了这个静谧村落平日的宁静,惹得民居院落的狗不停地叫,打破了山村的寂静。
  村落的古民居整体保留了原来的历史风貌,老宅、小巷、石桥古朴而典雅。村中的建筑均为山地四合院和三合院,鳞次栉比,依山形地势而建,自然而古朴。村落的建筑总体特点是老宅深院,青砖灰瓦,清水脊,蝎子尾,正房为三开间,厢房为二开间,屋内设火炕和地炉。院落方砖墁地,院中有地窖。有的房屋建造时以寺庙为蓝本,还含有元代的建筑遗风。院落没有严格的方向性,高低错落,随山形地势而建,随意、自然、灵动。
  村中的院落往往几户相通,有的人家,要经过三、四家的院子,才能走进自家的院落,有的两家、三家同住一院,别有情趣。村中的胡同,用山石砌筑,层层而上,胡同两边的房屋也步步升高。村中几块巨石犹如神来之物,点缀着古老的山村。聪明智慧的村民以巨石为基础,依石建成小桥,有的则依石修路,成了胡同的入口标志。远看巨石阻路,近观则另有蹊径,真是因地制宜,妙趣横生。村中几十株茂盛的百年核桃树,数棵如水桶般粗壮的香椿树,使这座古老的山村显得更加古朴、久远而神秘。
  四个自然村,已有两座成了废墟。其中李家村是因为前几年村里来了一个摄制组,要拍一组日本鬼子炸毁村寨的镜头,于是看中了李家村,以每间100元的价格,一次炸毁100多间民居,使得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村毁于顷刻之间,这个古老的山村也似乎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如今四个自然村中尚存的只有徐、刘两村,在灵岳寺的一左一右,与古刹相伴。
  古老山村的衰落,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有泥石流之险,自然资源差,靠天种地吃饭,村民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村中有五口老井,但仅够人畜饮用,天旱时村里出现过断水的现象,加之近年村中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生活上多有不便,连孩子上学也成了问题。1985年,在地方政府的号召和安排下,村民开始陆续搬迁至山下的斋堂镇,或并入其他村子。如今的灵岳寺村,山羊成了这座古老山村的主要居民,村中只有两户正式村民,放养着200多只山羊,平时极少有外人来到这个深山里的古村。那些居住过无数代人的老房,只好留在深山之中。昔日千年古刹的晨钟暮鼓,与山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也随之一去不复返。
  灵岳寺村—灵岳寺
  灵岳寺的寺名有点武侠小说的味道,但其历史及其悠久,是斋堂地区最古老的寺庙。它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说古时规模极大、香火极旺,因为路远,香客们会在山下住一晚,才有了斋堂村,而斋堂南面马栏村则是灵岳寺养马的地方。现存的虽然只是一个小院落里两个殿,但是保存到今天的灵岳寺已经是汇集了几个朝代不同建筑特点, 是北京现存唯一一处格局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古建筑。
  灵岳寺五代时遭战乱破坏,辽代重建,称“白铁山院”,今称“灵岳寺”。元至元三十年(1293)、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雍正十一年(1733)分别予以重修。
  寺院处于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北倚青山,可以俯瞰斋堂镇。寺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和释迦佛殿,两厢为寮房、配殿18间,整座寺院形成一处独立封闭的院落。
  寺院后面的山,左有青龙之势,右有白虎之格,前有案山,是风水极佳的福地了。寺院的山门外,古槐在风中微微点头,仿佛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跨进寺门,一种岁月的沉重闯入心扉,青砖满地,四四方方的铺于脚下。
  进了山门,左右两侧的建筑都已残缺,是钟鼓楼遗址。但整个院落很规整,在这深山里,过着暮鼓晨钟的清修生活高僧早已离了轮回,永生西方极乐净土。灵岳寺是两进院落,进山门后正对天王殿,再后面是释迦佛殿。
  天王殿是悬山屋顶,山墙上露出木结构,造型优美。现殿门窗皆无。殿内原供奉四大天王、韦陀、接引佛塑像,如今都不复存在了。
  释迦佛殿是灰筒瓦庑殿顶,庑殿顶通常为皇宫重要殿宇或皇家寺庙大殿专用,形制很高,也反映出当年寺院的地位。看着长长的飞檐,心里都觉得舒展,殿内原来供奉的是一尊佛像和两尊菩萨像,1954年被拆毁。
  左右两侧的排房,一侧是讲经殿,另一侧是僧人们的禅房,禅房很简陋。释迦佛殿后面是一大块平地,想来估计是以前做法事时的场所。寺院内现存元至元三十年(1293)《重修灵岳寺记》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灵岳禅林碑记》两块碑石。1981年,门头沟区政府公布灵岳寺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开始,灵岳寺进行了一次大修,北京不缺金碧辉煌的古建,难得的是灵岳寺的修缮“整旧如旧”,就是只加固,不重新油漆彩绘,不落架,看着就很古朴舒服。修缮完毕不久的灵岳寺虽然没有了往日的香火,但古老的村子包围下的寺庙依然是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寺庙后面就是山坡了,侧殿的门都是紧闭的,木格窗尽显岁月的沧桑。透过木格往大殿里望去,了无一物,这已经是一座无佛的古刹了。站在大殿门口,内心里除了悲凉,还有些许禅意。
  寺院门口的古槐,沧桑着站立在那里已过百年,苍凉里透着凡间人烟,寂静里不时有鸟儿飞过。微微的山风从寺前飘过,带走了战乱留下的创伤,留给我们的是1300多年前,钟鼓齐鸣,香客如云的景象……
查看更多: 千年 地保 山巅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