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两只老虎 一轮蛇年

[2022年04月13日 00:30] 来源: 北京青年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当世华语电影的标志性人物李安,以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度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搅动华语传媒界一时沸腾喧哗起来。  华人在异国他乡取得了荣誉之后,面对这份辉煌,自己的祖国同胞不外乎两种心理:墙外开花墙里香,或者墙外葡萄墙里酸。去年底的莫言是这样,今年初的李安也同样。所以往往需要就事论事,才

  当世华语电影的标志性人物李安,以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度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搅动华语传媒界一时沸腾喧哗起来。
  华人在异国他乡取得了荣誉之后,面对这份辉煌,自己的祖国同胞不外乎两种心理:墙外开花墙里香,或者墙外葡萄墙里酸。去年底的莫言是这样,今年初的李安也同样。所以往往需要就事论事,才能抛开人们的心理因素,去看见他们的价值。
  关于他的成就,众所周知。二十年来,他执导十二部电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的电影作品曾获得过十九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获得六项大奖,包括他本人的两座“最佳导演奖”小金人;他的电影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中同样光彩夺目,柏林电影节两抱“金熊”、威尼斯电影节两缚“金狮”、戛纳电影节亦两获“金棕榈”提名;此外在美国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等众多国际知名电影盛会上,李安都拿奖拿到手软……这长长的获奖成绩单,不要说在华人导演中无可匹敌,放眼世界影坛亦不遑多让。
  面对这样的辉煌,除了赞扬,更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李安没有远赴美国学习和发展、没有好莱坞那样的环境与土壤,他还会是今天这样一个李安吗?
  一位资深媒体人近日在微博中写道:李安再获奥斯卡,一段佳话被重新提起,他曾靠妻子微薄收入生活,当起“家庭主夫”,一度想要放弃电影改学计算机。察觉到李安的消沉,妻子写给他一句话:“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心里的梦想,这是个好话题,经过了许多年、许多事,我们是否还记得曾经那些魂牵梦绕的“心里的梦想”?
  这确实是一个好话题。
  如果是在内地,李安可能就真要改行了。他的大多数电影,如果不是因为他已经先在美国暴得大名,被内地观众怀着慕名的心理去追捧,估计票房都不会太好,除了因电影以外的因素而票房大卖的《色·戒》。就好比咱们这儿永远不缺乏非理性消费《泰囧》之类的影片,却没有多少会欣赏《太阳照常升起》一样,中国的电影市场很大却没有“主见”。面对这种不成熟的市场和不成熟的观众,一部电影赚钱和赔钱都有很大的偶然性。
  李安敢于坚持着没改行,而且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恐怕是基于好莱坞的土壤和美国的文化环境与市场机制,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英雄不问出身,一切皆有可能。李安如此,施瓦辛格、奥巴马等很多人都如此。不靠也不可能靠“拼爹”、靠拉关系或者靠政治投机,只能凭个人奋斗去坚持梦想,这些梦想才可爱,才价值连城。
  十二年前,《北京青年报》首开国内媒体派记者远渡重洋现场采访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先河,我有幸执行此次采访任务。那年的第 7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是李安辉煌电影生涯的第一个高潮——他导演的电影《卧虎藏龙》一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四项大奖。十二年一轮,又是中国传统的蛇年,李安又一次掀起高潮——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第二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山林间的“卧虎”已经幻化为海洋上的“卧虎”,名噪一时的李安已经蜕变为德高望重的李安,只有那份坚持与梦想,一直还在那里闪耀。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赞誉李安不如完善自我。只有越来越多的观众更会欣赏电影而不是被五花八门的噱头所忽悠,只有电影市场越来越符合发展规律,我们才会有不用去墙外开花的李安。
查看更多: 华语 奥斯卡 电影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