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郭敬明:不想当导演的作家不是好老板

[2025年05月12日 06:33] 来源: 北京青年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上了发条的郭导  “卡片上的字会不会太丑?要不要找个字好看的人再写一遍?”  “没关系啊,镜头不会拍到字的。”  “那会拍到卡片吗?卡片的纸不好哎,要不要换更漂亮的纸?”  “我觉得没关系啦。不会拍到的。”  以上,是记者一行到达《小时代》片场之后与郭敬明握手寒暄之前听到的对话。郭敬明加了一个原


  上了发条的郭导
  “卡片上的字会不会太丑?要不要找个字好看的人再写一遍?”
  “没关系啊,镜头不会拍到字的。”
  “那会拍到卡片吗?卡片的纸不好哎,要不要换更漂亮的纸?”
  “我觉得没关系啦。不会拍到的。”
  以上,是记者一行到达《小时代》片场之后与郭敬明握手寒暄之前听到的对话。郭敬明加了一个原著中没有的情景——宫洺送给Kitty一件附有手写赠言卡片的礼物——并且对用作道具的卡片十分纠结。副导演再三表示不会拍到卡片,卡片的纸质也不会对影片效果有任何影响,郭敬明才挥手示意工作人员把道具拿走。搞定这件事之后,郭敬明从导演椅中站起身,笑容可掬地伸出手对记者说:“你好! ”
  面前的郭敬明神采奕奕,但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四天里,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3个小时左右。比起愿不愿意接受采访,更具决定性的是他有没有时间接受采访。直到出发一天之前,这次采访才得以敲定——剧组每天的工作档期之间都是头天晚上10点之后才定。作为导演的郭敬明也得跟着剧组的安排走。而直到记者一行人坐上京沪高铁,采访和拍摄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还在不断变更。
  采访最终定在了片场。采访当天,《小时代》剧组在上海杨浦的1933老场坊拍摄T台秀的几场戏。中空舞台是主要的场景,剧组搭了个T台出来。与记者寒暄过后,郭敬明接着去导戏。T台秀是原著《小时代1.0折纸时代》里面一段重要情节,主演几乎全部在场。距离略远,听不到郭敬明在说什么,只看到他表情不断变换,时不时辅以手势,甚至亲自走位示范。片场没有集中供暖,温度很低,主演、群演、工作人员无一不裹着羽绒服和大衣,杨幂等几个女主演更是把暖手宝时刻抱在手里。整个片场穿得最单薄的人是郭敬明。宽松的毛衣让他显得愈发单薄,但他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不是在给演员说戏,就是在跟工作人员沟通。他的导演椅倒是空着的时候居多——郭敬明的椅子非常好认,上面搭着他的LV绒毯。在片场,这般讲究的人不多,尤其是这般讲究的导演不多。但在最近三个月连轴转的工作中,上了发条的郭导也有扛不住的时候,歪在导演椅里就那么睡了过去。
  在片场采访没有大段的空闲时间可用,惟有见缝插针。好容易等郭敬明忙完一阵儿,坐下来接受采访没一会儿,他的助理小曹一脸歉意地跑过来打断了我们的谈话,与郭敬明耳语几句。郭敬明起身致歉,说有点问题要去看一下。面对记者一行人充满期盼的目光,助理小曹抛下一句大概半个小时回来就跟在郭敬明后面“落荒而逃”。左等右等不见郭导回来,转去片场看看进度,发现助理小曹正打电话让工作人员给导演组买咖啡回来,而郭敬明正在执导当天的倒数第二场戏——T台秀结束后四位女主角出来谢幕。讲完戏,走完位,开拍。郭敬明终于坐回到导演椅里面,带上监听,捧起暖手宝,盯着监视器。一声“ACTION!”喊得坚定有力。第一条拍完,喊咔,重来。再拍,喊咔,重来。不到半分钟的戏,拍了4遍。郭导终于点头首肯,这条得以通过。
  采访时间因为影片拍摄的繁忙一推再推,最终定在了BQ封面大片拍摄之后,也就是1月9日凌晨4点左右。直至记者一行人离开片场出发去影棚筹备拍摄,郭敬明还在导戏,他要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半左右,而新一天的电影拍摄,又将在早晨7点左右开始。
  郭导是怎样炼成的
  “刚才那段四个女主角谢幕的戏为什么拍了4次?我看出前两次演员走位和表情有问题,第三次的问题出在哪里?”我说出了心里的疑问。
  “那个落幅不太好。人的主体应该在画面黄金分割的位置。如果这个位置在太正中就会很死板;如果太偏,画面又失衡了。但摇臂摄像机甩过去位置不会很精准,所以要多拍一遍,得抓最好的那一次。”郭敬明很认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这次采访之前,许多人问我,为什么要采郭敬明啊?答曰:他在拍电影《小时代》。又问:他演谁啊?是主角吗?答曰:他是导演!这样的对话基本上以对方诧异的表情作结。无奈,作家郭敬明的形象根植于群众心中,以至于他的上海大学影视编导专业学生的身份被群众所遗忘和忽略。但实际上,郭敬明算是正经的科班出身。高中念理科,大学不能报考中文系,于是郭敬明选择了影视技术的专业,偏后期制作剪辑,这个专业属于理科范围。进入大学之后他转系去了影视编导系。虽然因为工作和学业难以兼顾郭敬明最终选择了休学,但“在就读的两年里,还是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影视方面的。当时还拍过作业短片,看大量的电影。其实积累蛮多的”。绕了一大圈,他终于得以以自己的小说一试身手,并且用他的话说,“把摄像技术玩得很花哨”。“有一场戏,从一楼到四楼的群众演员大概有1000多人,是一镜到底的。中间有任何一个演员没有跑到位都要cut掉,都要重拍。这个镜头我们拍了4天。还有一个主演‘猫捉老鼠’的镜头,也是分四层交错,6个人全部扫到,一镜到底的。那个镜头只有一分钟,我们拍了一整天。你拍的时候会很痛苦,拍完了却很精彩,会很有成就感。”郭敬明比较爱玩镜头的技巧,导演组也一直在不断讨论各种拍摄手法的可行性。
  过去郭敬明可以聊文学、聊时尚、聊商业,如今他更喜欢聊电影,聊摄像。他像是一只鱼找到一片新的海洋,海阔凭鱼跃,他玩得不亦乐乎。《小时代》开拍三个月,电影的监制柴智屏最初比较担心,在片场监工,看了一两天,终于放心了,此后差不多一个月才来一次片场。“柴姐看过之后就放心让我去拍。她知道我拍的东西会比较极致,所以她不会催我,不会给我加码。她恨不得把我拖回来,让我不要玩得那么疯。”郭敬明哈哈大笑,有些孩子气的小得意。
  甘愿为《小时代》冒险
  从《爱与痛的边缘》到《小时代3.0刺金时代》,郭敬明跨过了青春的十年。他的青春在流淌的文字里奔向了三十。郭敬明的好友笛安曾说,《小时代》三部曲反映了郭敬明的变化。“从《小时代》开始,我的心态,我对世界的认知,以及书写小说的角度其实都跟以前不一样了。”郭敬明说,“《小时代》讲述了一个跨度为五年的故事,从林萧他们大三一直写到毕业工作,再写到进入社会的磨炼。五年足以让一个人改变很多,15岁和20岁完全就是两个世界。《小时代》从某个层面反映了我们这一代人。”
查看更多: 卡片 发条 导演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