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昆,台湾著名编剧。1989年开始编写第一部电视连续剧《邮差总是按错铃》,至今参与编剧的长篇连续剧(两岸)已超过50部以上。其代表作有《意难忘》《壮志凌云包青天》《家有四千金》《一克拉梦想》等。其中《以前夫妻》获陈香梅剧本佳作奖,《邮差总是按错铃》和《意难忘》入围金钟奖最佳编剧,《浮士绘》剧本获台湾新闻局一千万辅导金,《强奸、抓奸、通奸》入围金马奖最佳编剧。
对大陆影视剧的看法
国民党的服装、靴子都很漂亮很帅气,但其实在那个年代不是那个样子的,制作者是做了一定的加工。像这种做法是可以接受,但是你不能拿出那个年代里根本不存在的现代化的武器,或者抗日战士们可以像神仙那样在天上飞来飞去。这样做就不大妥当了。
大众电影:大陆观众对您也许不是很了解,但是对您担任编剧的很多作品都很熟悉,尤其是《意难忘》,现在每天中央八套都还在播。您是什么时候来大陆的?
朱永昆:我是去年九月份来这边的,跟一个业内有名的影视公司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合作模式,现在手头有三个电视剧同时在做。
大众电影:去年来大陆之后,对这边的电视剧市场有什么样的印象?
朱永昆:大陆电视剧的题材、类型实在太少了——基本上就是抗日剧、婆妈剧。真是可惜了这么大的市场。频道这么多、观众这么多,为什么不做新一点的东西呢?
你看现在的韩剧、越剧、印度戏、菲律宾戏,它们也在创新。比如,偶像剧里头放“婆妈”的元素,言情、商战的元素;台湾的本土剧也放入偶像剧、商战等的元素在里头,走各种元素混搭的路子。
我来到大陆之后,对大陆的抗日剧关注得比较多。你看现在大陆的抗日剧也在创新——比如在题材方面,现在寡妇、和尚、尼姑抗日也都出来了;有的抗日剧加入偶像剧的元素,比如《向着炮火前进》《箭在弦上》等。但是说实话做得不够好,有些奇怪,甚至不伦不类。
大众电影:您觉得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朱永昆:它里面放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这样不是不行,但是得有个尺度的问题。比如,现在的抗日剧里面,国民党的服装、靴子都很漂亮很帅气,但其实在那个年代不是那个样子的,制作者是做了一定的加工。像这种做法是可以接受,但是你不能拿出那个年代里根本不存在的现代化的武器,或者抗日战士们可以像神仙那样在天上飞来飞去。这样做就不大妥当了。
大众电影:还有什么直观的印象?
朱永昆:不管是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喜剧的市场都会不错。尤其是去年的《泰》出来以后,它的热卖影响了非常多的制片人。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喜剧一定是有的做的。
大众电影:您怎么看《泰》?
朱永昆:两部片子我都看过。《人在途》很好地表现出了大陆当下的氛围,也就是所谓的很接地气;《泰》则完全走好莱坞的戏剧模式——公路电影、搞笑、夸张的逗趣的方式,等等。我个人觉得后者并没有前者好,但是后者跳出了大陆经常所谓的接地气的路子,而完全是好莱坞的方式,纯商业、每几分钟给你一个笑点、让你开心。所以,我认为,中国电影要如何走到国际去,《人在途》到《泰》的转变会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大众电影:可以顺带聊几句目前台湾的电影市场吗?
朱永昆:自从《海角七号》出来以后,台湾的电影市场突然发展起来。有那么一大群企业家开始发现,用这么小的成本来拍一部电影,到最后的收益居然可以那么大。于是他们就抱着玩玩看的心态投资了一些电影,也有不少新锐的导演一下子涌现了出来,随之而来的状况就是有一批所谓的小清新电影出现,也有很多谈心情、学大师的电影出现。
但是现在这种热潮正在退去,因为很多年轻的电影创作者又忘了那个简单的道理——不管电影怎么拍,它始终要讲一个好故事。
大众电影:台湾的电影院里主要放的也是好莱坞大片?
朱永昆:是的。台湾对好莱坞配额的条件比大陆宽松,很多大片都是和好莱坞同步上映。现在台湾的年轻观众主要还是被好莱坞大片吸收,但我认为这很好,会刺激影视的提升。
“每年写500小时的电视剧”
从三十岁开始到现在,我写了五十几部戏,在台湾一档戏差不多要一百两百五十集;一集两个小时,所以我每年要写五百小时。仔细想一想,真的很可怕的。
大众电影:您当时是怎么进入编剧行列的?
朱永昆:我服兵役之后,在一家房地产中介工作。几年之后,因为国际石油危机到来,台湾人都不敢买房子了,房地产一下变得很不景气。那时候我二十八九岁,刚好有朋友在影视圈里,看我失业,就推荐我去当小助理。刚进去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就只负责催编剧们的剧本,收收道具。所以要来得比别人早,走得比别人晚。
那段时间,我发现编剧老是拖稿,可拖了半天,提交的剧本又很一般。我当时就想,写剧本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嘛,为什么我不能写?于是我就自己悄悄写了个电影剧本,叫《以前夫妻》,结果得了陈香梅剧本奖。因为得奖了,所以我就更加自信,觉得自己以后或许就可以走这条路,于是就尝试着再写。也因为得了奖,我开始被更多的制作公司注意到,这时恰好有一家公司找新人,来写一部“八点档”的电视剧。因为是新人,所以稿酬非常低,不过还好,这部剧立刻在“八点档”大卖。从此之后,我就一直在写“八点档”的电视剧,快三十年了,再也没有停下来。
大众电影:刚开始做编剧的时候,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朱永昆: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的,之前在剧本写作方面完全没有受到训练。所以有阵子老是被老编剧骂,说我这也不会写,那也写错了。我当时也很不服气——既然我不会写,那你找我来做什么?既然我不会写,那前面我写的剧本为什么又是得奖又是大卖的?虽然心里不服气,但我一直拼命在学,边写边学——从老编剧那里学,从导演那里学,从电视台编审那里学等等。所以,我一直觉得对于编剧来讲,最好的训练方式就是直接写,而不是学习那些所谓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