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晚,第2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武汉落幕。在当晚举行的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22个奖项各有归属,最大赢家《中国合伙人》将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收入囊中。陈可辛以前在港拍片,曾获奖无数,但最佳导演奖是他第一次在内地获奖,上台领奖时他坦言内心十分紧张。等到《中国合伙人》再获最佳故事片奖,陈可辛第二次上台领奖时,他更是连说想不到,兴奋到连手脚都麻木。在后台接受采访时,一直在台下等待的最佳男主角黄晓明上台祝贺,陈可辛兴之所至给自己这位爱将送上热吻。
金鸡奖和百花奖自改为两年一次颁奖后,常被抱怨参评影片上映太久,评奖时已成了老片子,新鲜感大打折扣。但28日晚的金鸡奖颁奖充分说明,好的电影完全能经受时间的淘洗而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两年颁奖还有另一大好处,那就是好片更加集中,29届金鸡奖入围影片《中国合伙人》《一九四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萧红》《一代宗师》《倾城》……不论是类型还是题材,都显得异常丰富,直让人有眼花缭乱之感。
与百花奖相比,金鸡奖作为专业奖,不仅仅是评奖标准更加专业化,更重要的是更多幕后创作部门被纳入评奖范围,这也使得金鸡奖颁奖更像是一次行业内的大聚会。所有人的获奖感言都不忘感激团队和合作伙伴,每个人都将自己的获奖视为所有主创的荣光。在获奖者的真诚感恩中,电影的特殊属性得以彰显,那就是它是一门需要各部门充分发挥、紧密合作才能创造出最佳作品的事业。也因为此,28日晚的颁奖礼既是一次竞赛结果的颁布,也可视为两年一度的庆功,如此这般,在台上台下反复出现“眼泪与笑声齐飞、感恩并自信前行”的状况就再自然不过了。
感谢伙伴,也感谢敌人
领奖台上,获奖者感谢最多的是创作团队和合作伙伴。
最佳科教片《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总导演上台领奖,表示:“做了20多年的科教片,一直渴望得到中国电影最权威的专家金鸡奖的认可,今天晚上我觉得特别幸运。这个奖是该片创作组每一个人的,是我们大家的。感谢家人和朋友,希望他们分享我的快乐。感谢投资方农影厂,农影厂是有64年历史老厂,出品过2000多部科教片。希望我们这次获奖,能激励农影更多年轻人创造更多更优秀的科教作品。感谢关心这片子的每一位朋友。”
组委会奖《忠诚与背叛》的获奖感言:“向英雄的城市武汉致敬。感谢领导和组委会,感谢八一厂和武汉。将武汉的红色文化转化成影视文化精品,是武汉人共同的愿望。我们会进一步努力,为繁荣影视文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再次感谢大家。”
最佳美术片《终极大冒险》的导演孙立军领奖致辞:“感谢评委把这个奖给了我们这个团队。我们做一部动画电影,少则三年,多则六年。我的动画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因为我是电影学院的动画老师,所以我要让我的学生作为主创。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才拍出这样一部电影。《终极大冒险》的获奖,会对全国年轻的动画电影追梦人,做一个很好的示范。给评委鞠躬,谢谢你们!”
黄宏除了感激合作方外,还特别感激了四川人民。“《倾城》投资不大,最后一场要拍广场戏,至少需要200人。我们没有经费,我就让制片人贴一个小广告,说黄宏明天给大家表演。结果来了1000多人,他们每个人心里带着伤,却来帮助我们。那天拍完之后我无法演出,这是我欠他们的,以后要补上!”
刘震云感激的是冯小刚这位“知音”,“《一九四二》前面有小说,其实原本不适合拍电影。如果大家看过就知道,那是个调查体的小说,没有任何情节,没有任何人物,也没有任何细节。所有电影需要的元素,都没有。为什么要拍成电影?这是小刚跟别的导演不同的地方,他一定看到了电影元素后面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事物的认识。这个剧本如果有点可取之处的话,就是它不是在宾馆里写出来的,是我跟小刚三次沿着逃荒路,在逃荒路上写出来的。”
陈可辛感谢的则是自己的“笔下人物”的原型,“我知道,新东方的俞敏洪老师一直非常反对把他的生活拍成电影,感谢他没有把我们告到法院去。”
黄晓明感谢自己的影迷和敌人,“谢谢‘明教’的影迷们,在我最低潮、面临最多质疑的时候,他们选择一直相信我支持我鼓励我,谢谢!还要谢谢那些曾经质疑和骂过我的人,是他们让我知道我的不足。”
中小成本影片大放异彩
在国内诸多电影节中,金鸡百花电影节以对中小成本影片的关注和扶持独树一帜。本届金鸡奖评选中小成本影片大放异彩,再次证明投资高低不是电影创作的决定性因素。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的开奖嘉宾、著名导演吴天明说:“任何国家的电影产业,中小成本电影都是基础,电影产业就像金字塔,中小成本是基座,非常重要。”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被授予《万箭穿心》,获奖评语是“该片完整秉承原著小说的精神,有独特的视听处理,对生活的表现更有张力,塑造了在生活漩涡中的悲剧女性”。该片艺术总监、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谢飞上台领奖,称赞“《万箭穿心》让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谢飞认为艺术片只要精打细算,一样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万箭穿心》制片成本400万,电影频道花了200万购买。因为导演是电影学院摄影系教授王竞,学校也投了50万,再加上电影票房和获了一些奖的奖金,基本能回本。”
《万箭穿心》改编自武汉籍女作家方方的小说,头一次当艺术总监的谢飞自买下这部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后,整整花了三年才找到投资,他亲自挑选主创,终于完成了这部影片的创作。谈及今天的电影创作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影创作的区别,谢飞说:“那时文学是电影的主要素养,很多好的电影都来自文学改编。当时整个社会都在读小说,我自己的《黑骏马》《香魂女》《本命年》都改编自小说。现在大家读的少了,电影也比较单薄。我希望找些比较好的小说来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