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德系“换帅”风暴

[2024年10月30日 17:19] 来源: 北京青年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2012年12月,宝马集团大中华区宣布,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博士届时将正式退休,现任宝马德国总裁安格先生(Mr.KarstenEngel)将在2013年第一季度期间,就任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一职。紧接着,宝马(中国)销售副总裁陆逸先生由于个人原因选择离开公司。将2012年的德系车企“换帅潮”推向了顶点。  


  2012年12月,宝马集团大中华区宣布,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博士届时将正式退休,现任宝马德国总裁安格先生(Mr. Karsten Engel)将在2013年第一季度期间,就任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一职。紧接着,宝马(中国)销售副总裁陆逸先生由于个人原因选择离开公司。将2012年的德系车企“换帅潮”推向了顶点。
  而在史登科博士之前,大众和奔驰已经提前对中国“一把手”进行了更换。差别则在于,相对于宝马史登科博士因为“年龄”缘由的自然退休,大众和奔驰的一把手则是“被下课”。在2013年即将拉开战幕的今天,对德系三大品牌的换帅潮各自幕后的故事进行解读,或许能让我们对2013年的汽车行业大势有所了解,毕竟,一个好的“舵手”,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德系三强未来在华的激战将成为继任者们的竞争。前任留下了什么?未来更多继承还是说改变?从这波“换帅潮”中,我们不妨一探端倪。
  大众 风光背后的隐患
  率先开启“换帅”大幕的是如今在中国风光无限的大众。应该说自倪凯铭的前任范安德说起,通过奥林匹克计划、2018计划以及动力总成战略等一系列卓有成效措施的推出,中国市场一直按照大众的预期走向前进,大众无疑是近十年来中国车市火爆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也正是基于前任所留下的丰厚成绩,倪凯铭在上任之初可谓是信心满满,选择在中国继续放开手脚大力开拓,包括公布新的“华南战略”抢占曾经被日系品牌把控的南方市场,以及导入旗下另一个品牌西雅特等等,成效也颇为巨大。
  可不曾想“阴沟里翻船”,大众最引以为傲的“DSG变速箱”会成为一根导火索。对于任职只有2年的倪凯铭来说,他的离职与在中国市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大众DSG事件息息相关。尽管大众中国给出的官方答复是:换帅只为增加中国市场的业绩,实现未来大众的2018战略,即到2018年,大众集团在全球实现1000万辆的年销量,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制造商。
  取代倪凯铭的海兹曼,是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之前负责商用车业务,而到中国后是以大众集团董事会懂事的身份直接接管中国市场任务,比大众中国总裁的职位还要高一级。
  当然,海兹曼要想驾驭好大众这个“巨无霸”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大众正处于“最美好的时代”,而要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不容易。中国市场在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后,正在逐步降速,但依照大众的2018战略来看,大众在中国还是需要高速发展的,这就要靠南北大众两个合作伙伴了,如何权衡各方的利益关系将是摆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当然新产品是一个不错制衡方法,但在后“DSG”时代大众还需谨慎,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海兹曼对未来的设想是,2018年大众中国年产能将翻番,达到400万辆,这将为2018年大众成为全球第一奠定基础。
  奔驰 追赶者的脚步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尔斯的离职,则是奔驰在中国一系列变革的序幕。
  12月1日,在华工作了近6年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尔斯正式离开北京,回到德国。而负责奔驰日本市场的总裁Nicholas Speeks将接替麦尔斯,掌管奔驰中国的销售的帅印。
  紧接着,12月17日,戴姆勒公司宣布,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奔驰销售公司”)正式成立。全新销售公司由戴姆勒投资有限公司与其在华战略合作伙伴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50:50股份比例成立,该合资公司将统一负责奔驰在华进口车与国产车的销售业务。同时,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Nicholas Speeks将担任新销售服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北京奔驰销售公司整合了奔驰在华的市场与销售、售后服务、经销商网络发展、二手车和企业客户业务以及经销商培训等职能部门,该统一整合的销售组织改变了此前奔驰进口车和国产车双重销售渠道的混乱局面。
  至此,历经一年半的纠葛,奔驰在华销售渠道整合终于尘埃落定。奔驰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曾经不可撼动,然而渠道的混乱使得奔驰在中国的脚步尤为混乱。实际上,在新销售公司成立前,奔驰在华与主要竞争对手奥迪和宝马在华销售渠道不同的是,奔驰中国和北京奔驰分别负责进口奔驰和国产奔驰车的销售,导致进口车和国产车销售各自为政,甚至发生了恶意竞争,“重进口,轻国产”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已经严重影响到奔驰品牌在中国的发展。
  销量是对此的最好说明,深受双重渠道销售困局,奔驰在中国的市场表现已经被奥迪、宝马甩在远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在华销量中,奥迪最高,宝马其次。奥迪较宝马高了9.5万辆以上,超过奔驰19万余辆。这意味着奥迪前11个月在中国市场销量比奔驰高一倍。不计中国市场,奔驰前11个月全球销量比奥迪高43412辆,一旦算上中国业务,则被奥迪明显反超。因此,中国业务对于奔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为了让奔驰在华有良性的发展,渠道整合是必然的趋势。
  在捋顺了渠道关系之后,Nicholas Speeks带领下的奔驰能以全新面貌迎接“德系三强”的新一轮角逐吗?业界普遍看好北京奔驰销售公司成立之后带来的“利好”,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奔驰在追赶竞争对手的路上还将面临很多复杂的后续问题有待解决。
  
  宝马 期待又一个“中国通”
  相对于倪凯铭和麦尔斯的“被动离职”,宝马大中华区史登科博士的离职则是基于个人意愿的提前退休。
  说着一口流利中文,和蔼可亲,这是大多数媒体人对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史登科博士的印象。史登科博士善于学习,在华8年基本上成了“比中国人还懂中国的中国通”。
  事实上,这些年宝马在华的强势上升,极大程度上得益于2004年任命“中国通”史登科以及起用了大批中国人、了解中国的外国人的决策。据资料显示,宝马在华销量从2004年不足两万辆飙升至2012年的30万辆左右。在2003年前,宝马在中国只有5家经销商。至今年底,宝马经销商网点数量将达到350家左右,成为所有豪华品牌中覆盖面最广的品牌。
  而大力推进本地化进程是史登科及宝马在中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任8年里,宝马在中国塑造了全新的品牌形象“悦”,推出了加长版3系、5系、X1等为中国量身打造的产品。
  也因此,宝马总部对史登科的评价显然要“高得多”。宝马集团董事长雷瑟夫博士高度赞扬了史登科博士在任8年期间所取得的成就,他表示:“我们都见证了史登科博士及其团队所创造的骄人业绩。”确实,史登科在位的8年,推进了宝马的国产化,进口车业务也是蒸蒸日上。
  而在史登科博士宣布退休后不久,12月20日,宝马(中国)确认了公司销售副总裁陆逸离职的消息。陆逸是继史登科宣布退休后,又一位从宝马中国离职的高管。宝马(中国)称,陆逸由于个人原因选择离开公司。
  史登科走后,留给安格这个继任者的是一个大好局面,宝马在中国的基础已足够好。不过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一个变与不变的问题。延续一系列成功的经验自不必说,然而除此之外的改变呢?安格能像史登科一样,成为一个深谙“中国道”,同时又有着鲜明个人特色的管理者吗?事实上,这样的问题会出现在每一个选择“换帅”的企业面前。而这,无疑将为2013年的车市增加更多看点和故事,我们也不妨拭目以待。
查看更多: 宝马 集团 总裁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