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青木川 遗落深山的净土

[2024年10月27日 00:37] 来源: 旅游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古镇山清水秀古香古色  我们选择落脚在青木川的一处客栈中,颇有乡村文人气质的房东老伯姓徐,今年已七十多岁,是地道的青木川原住民。一大早,徐老伯就带着我们爬上村旁的小山头,俯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浮躁的心顿时安定了许多。青木川远离县城,地处僻远,虽为要塞,却一直处于闭锁状态。远看群山环抱,山清水秀


  古镇 山清水秀 古香古色
  我们选择落脚在青木川的一处客栈中,颇有乡村文人气质的房东老伯姓徐,今年已七十多岁,是地道的青木川原住民。一大早,徐老伯就带着我们爬上村旁的小山头,俯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浮躁的心顿时安定了许多。青木川远离县城,地处僻远,虽为要塞,却一直处于闭锁状态。远看群山环抱,山清水秀,古香古色的青木川,犹如一幅恬静的水墨画。一条金溪河自西向东流向山峦,把镇子一分为二,一座飞凤桥连接南北两条主要街道。桥南老街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蜿蜒近千米,形似一条蟠龙,俗称“回龙场”。北边是新街,全是仿古建筑,宽敞气派,为古镇增添了许多现代色彩。
  淡淡的晨雾笼罩着古街,两边的明清建筑错落有致地沿着“回龙状”的街道铺排开去,悠长的古街仿佛流淌着悠长的岁月。这些民居年代不一、风格多样,大多保留着木制结构,历史的每一丝刻痕都深深地留下了印记,雕刻精美的窗棂门楣典雅古朴,此时的古镇分外地静谧安详。说起青木川名称的来历,徐大爷感情深深,山高路险的青木川,树木葱郁,峰峦叠嶂,因地理位置显要,历来商贾云集,兵家必争。相传川道中有一棵古青木树,因而得名。古木已杳然无寻,但青木川名字永久地留了下来。
  提到青木川的繁华时代,徐大爷感情有些复杂,不得不说的一个人物就是魏辅唐。历史上的青木川是有故事的地方,它不似江南小镇的柔媚,相反,它来得奇特,也来得刚烈,充满了乱世枭雄的江湖气息。八十多年前,土生土长的贫穷孩子魏辅唐当上团总后逐渐主宰了青木川,就是这个雄霸一方、名声赫赫、一生充满矛盾和传奇色彩的土匪在青木川靠卖大烟发了家,他既不打家劫舍,也不鱼肉乡民,相反用赚来的钱财修路架桥办学堂,成就了闭塞小镇青木川的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因为有了他,才有了现在的青木川。每一个来青木川的游人,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到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云变幻之地的记忆之中。而今,作家叶广岑笔下漫山遍野的罂粟花已成不可追寻的往事,青木川老街却依稀记录着民国时期魏辅唐的传奇生涯。
  古街 平盘端凳 雕窗扇门
  山上下来,我们随着徐老伯从红柱长廊、雕龙画凤的飞凤桥走过,眼前的黑瓦白墙青砖路,就是青木川的老街啦!晨中的老街,烟雾朦胧,看着屋檐下挂着的青木川大旗子,慢步而行,呼吸着这里远不同于城市的清新空气,与零星过往的老街人擦肩而过,这种场景,倒别有风味!“回龙场”古街从南向北把小镇拉得悠长,两边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地连缀在一起:四合院式的、船型的、中西合璧式的……整条古街呈现出“平盘端凳,雕窗扇门,院落集中,四水倒淌”的格局,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建筑风格,光从那斑驳的油漆和乌黑长满苔藓的瓦片上,就能感觉到它们的沧桑岁月。这里至今保留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让游人恍然回到了过去那商贾往来、商贸繁华的岁月。
  沿老街往东走,看到一处挂有“荣盛魁”牌坊的地方,这就是当地所说的“旱船房”,因整个建筑形态以及结构像一艘巨大的乌篷船,并且建于陆地上而得名。这是青木川标志性建筑,曾是青木川当年最有名的休闲娱乐场所,是魏辅唐之兄魏元臣的家业。整个建筑没有一颗钉子,全是榫卯结构。内部三级逐渐封顶,里面层层包厢,全部仿照轮船的格局、船舱的等级排列。徐老伯指着最顶层的一个房间告诉我,那里曾花魁的住处。从步步升高的青石阶梯、精美的造型和风雨侵蚀的门窗上残存的雕刻图案中,依稀现出这座高大建筑昔日的辉煌。
  走在青木川的古街上,连时光都变得迷离起来,让人既感到它的陈旧,又感到它的繁华;处处庭院古宅,让人既感到它的古朴凝重,又感到它的森严沧桑。而今的老街,青瓦屋檐下的只是柴米油盐的生活。门头上方四十年前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颇具时代特色的大字依然清晰。阳光暖暖地洒满屋檐,有老人三三两两闲话家常,有妇人携了小儿倚坐门槛,村民们端着饭,悠闲地坐在自家门口的石墩子上,脸上荡漾着幸福、质朴的笑,恰如遗落人间的一方净土。一物一景,处处都彰显着一种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游看每一处物景,犹如在掂量一部史书,检阅一个民族村落的繁荣和衰败;数着古宅中“憔悴”的每一根檩条,犹如在与历史作一次次无语的对话。
  学堂 历经风雨 厦庇群英
  在老街背后的山坡上,是魏辅唐修建的当时宁强县唯一的一所私立辅仁中学。在青木川西边这个坝子最高的平地上,学堂依山傍水,建筑宏大,风格别致。学堂的旧大门上“辅仁中学”几个字依然清晰,站在学堂大门外,青木川的街道、河流、草木、农田以及街上行人尽收眼底。门前十多株松柏郁郁葱葱,见证着学堂的历史,摇曳的树叶似向游人诉说学堂过去的辉煌。
  古树参天的校园里,现存两栋民国时期的楼房,中西合璧,柱子上的浮雕是巴洛克式的。虽几经扩建,历经风雨的两座老建筑还在使用。大礼堂有七八间屋长,屋顶高大,空旷的大礼堂里讲台一人多高,正上方悬挂刻有“凤凰舞台”四个大字的匾额,沿着木梯登上讲台,讲台后面是老师的两间卧室,两个门楣上有用墨汁分别写着的“行易”“知难”字样,门框上的两副对联已被人用刀斧砍削,字迹全无,只留下斑斑刻痕。
  徐老伯当年就曾在这里就读,眼前辅仁中学勾起了他久远的记忆,他告诉我们,当年修建辅仁中学的工匠全是魏辅唐从上海请来的。那时学校的学生来源既有青木川本地的,也有相邻四川和甘肃的,学生来源号称三省十六县。解放前这里的老师都是高薪从汉中或者西安聘请的,教育质量高,赢得了四邻八乡老百姓的称赞,因而许多家长不顾路途遥远慕名把孩子送到这里学习。过去老师到这儿,皮鞋专门雇人制作,吃的大肉专门供应,镇里谁家请客如果没有老师到场,魏辅唐也绝不会到场,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有一次国民党将领胡宗南来到了青木川,当他听到山沟里的学生居然唱着流利的英文歌曲时,也不禁颇为震惊。70余年来,这里培养出大批仁人志士,至今还是陕西省的重点中学,学校旗台后的照壁上“厦庇群英”是后人对魏辅唐兴学重教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他双面人生的一笔注解。在辅仁中学院墙边,有一颗粗壮的柳树,徐老伯说当年魏辅唐就是在这个柳树下被枪毙的,魏辅唐被枪毙后,柳树也就拦腰枯死,1987年重新认定魏辅唐为开明绅士,案件平反后,柳树又奇迹般地抽出了新枝。
查看更多: 老伯 净土 深山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