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绝秦书》:用文字为灾难立碑

[2024年06月18日 04:41] 来源: 新高尔夫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绝秦书》  张浩文/著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3年7月/36.8元  作者简介:  张浩文,陕西扶风人,生于50年代,海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文学小说集《狼祸》、《三天谋杀一个乡村作家》、《长在床上的植物》等。多以构思精妙、意蕴深厚的中短篇小说为创作题材。  民国

  《绝秦书》
  张浩文/著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3年7月/36.8元
  作者简介:
  张浩文,陕西扶风人,生于50年代,海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文学小说集《狼祸》、《三天谋杀一个乡村作家》、《长在床上的植物》等。多以构思精妙、意蕴深厚的中短篇小说为创作题材。
  民国十八年(1929年),陕西大旱。当年2月底,全省灾民共达655万人。同年9月,饿死者达50余万,潼关道上妇女儿童被卖者不计其数。11月,冯蒋之战冯玉祥失利,便于陕西打家劫舍,残酷掠夺,预征粮钱,陕西饥荒雪上加霜。11月底,陕西因灾死亡人数达250万,人口从940万锐减到650万,灾情以关中各县最为严重:泾阳3400家绝户,长安县原有人口43万,因灾死亡5.2万,逃荒4.7万。
  这段历史被称为“民国十八年饥馑”,从民国十七年至民国十九年持续了3年之久,大饥荒覆盖了北方八省,共导致1300多万人死亡,这场大灾难后来被历史学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十大灾难之一。
  《绝秦书》描写的正是这段逐渐湮没在时间中的历史,故事发生在作者张浩文的故乡——宝鸡扶风绛帐镇。小说以关中西府周家寨里周立德、周立功、周立言三兄弟为主角,讲述旱灾发生后,种粮大户周克文与三个儿子围绕着赈济灾民还是乘机发财产生了矛盾,继而展开了难以调和的斗争,以至父子失和、兄弟反目,最后整个村庄在铺天盖地的流民冲击下变成了一片废墟。张浩文通过周家三兄弟在大饥荒中的不同选择、不同结局,展现了灾难的严酷惨烈,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变、赞颂了民众的守望相助。小说也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上世纪初关中平原的风土人情,展现了陕西厚重的文化积淀。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就连以往让人深恶痛绝的土匪也被赋予了立体复杂的性格特征。
  小说从民国十五年展开,到民国十八年旱灾达到高峰时结束,描绘了灾难发生的全过程。甫一出版即被陕西文学界喻为是一部“黄土地上的悲情绝唱”,并填补了陕西文学的题材空白,是继《白鹿原》之后又一部宏大深刻的黄土题材佳作,诸多评论家评价《绝秦书》超越了《1942》的宏大。
  张浩文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民国十八年饥馑,讲到伤心处凄然泪下。但是灾难的亲历者差不多都已离世,很多年轻人几乎不知道陕西近代史上曾发生过这场大灾难。在酝酿多年,搜集、阅读大量资料,采访了众多亲历者后,张浩文几易其稿,终于还原了这段历史。
  每一场灾难,不外两个字:天灾,抑或人祸。天灾不一定导致大规模的灾难,张浩文认为,与1942年河南灾荒一样,天灾遇恶政,是人祸最终把自然灾害催化成为社会灾难。“以史为鉴,正是为了未来。”为此,张浩文希望直面历史,避免灾难重演,他更有志在书中为善树立一个标本。
  名家评论:
  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
  本书分别从人性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来刻画在民国十八年陕西大灾荒,是一部写作手法诗意化的现实主义小说,极为难得,是继《白鹿原》后又一部描写关中大地风土人情的巨作。
  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蒋惠莉:
  作者视野开阔,对每个人的个性刻画鲜明,写作上用了大量的本地方言,文字独到,《绝秦书》的出版丰富了陕西文学的成就。
  陕西文学院院长常智奇:
  怎样将极具本土化的地方文化和语言特点让全国读者接受并喜爱,张浩文先生在这方面的造诣值得学习。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廖述务:
  张浩文的长篇新作《绝秦书》依旧以“乡村”为叙事基点,就须应对既有书写语境施予的压力。不过,它并没有为“文学乡村”这一书写群落的叙述惯性所裹挟。通过还原现代性进程中乡村的挣扎与苦痛,《绝秦书》力求呈现出历史的未完成性与开放性,并借此来完成对乡村“神话世界”的祛魅。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王春林:
  是否能够成功塑造具有人性深度的人物形象,向来都是衡量长篇小说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单只就周克文与周立功父子二人的刻画来说,张浩文的《绝秦书》就不容忽视。有了灾难叙事,有了作家对于中国乡村社会的真切思考,再加上人物形象所具备的人性深度,《绝秦书》思想艺术价值不容小觑。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