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惊险的情节,成熟老辣的语言,讨人喜爱的人物,让《盗墓笔记》在陆续出版的五年中拥有了一大批忠实拥趸——人称“稻米”。
对于广大“稻米”们,2013年的前一半是个多事之秋。他们喜爱的南派三叔,先是宣布封笔不再创作,令人心碎,后又自曝出轨,在大家还没缓过神儿来发生了什么时,他又马上被指患有精神分裂入院治疗,小伙伴们无不惊呆。
然而,下半年,“稻米”们终于可以抖擞抖擞精神了。话剧版《盗墓笔记》的推出着实令人眼前一亮,让“稻米”们再次为之疯狂。7月,话剧《盗墓笔记》在上海首演两场,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粉丝的热情让主办方决定秋季开始全国巡演,11月底话剧《盗墓笔记》北京站演出即将开启,大幕拉开,天真、胖子、小哥粉墨登场。
做现场真人版的 3D大片,这个新颖的点子来自导演刘方祺。在这之前,刘方祺一直在做百老汇的引进剧目,在中国电影进入大片时代后,他觉得舞台剧也需要一点革新,于是便有了做些特别的、有点大片儿感觉的话剧的念头。经过一番思考,他认为魔幻题材最合适不过了,而且还从来没有一部魔幻题材被搬上过话剧舞台,加上刘方祺也看过《盗墓笔记》,很喜欢。就这样,大约两年前,通过起点中文网的牵线,刘方祺与南派三叔碰到了一起。“那时版权竞争也很激烈,没想到我们的理念一拍即合,三叔自己也蛮喜欢话剧的,我们就很顺利地拿到了九部作品的版权。”他得意地说。
关于讲故事,话剧版有九成保留了原著情节。刘方祺把舞台风格设计成了漫画式的,演员都是按照他对小说的理解找的,比如小哥就是要酷。
在“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原著《盗墓笔记》也被“瓶邪党”们(“瓶”是剧中人物“闷油瓶”张起灵又叫小哥,“邪”是吴邪又称天真,“邪瓶党”对小哥与天真的“兄弟情”津津乐道)演绎得基情四射,话剧《盗墓笔记》更是无处不基情。在演出中,天真和小哥一同出现后,台下一片尖叫。当人们认为话剧将“腐”作为了噱头时,刘方祺却觉得自己有点儿“怨”:“全剧展现他们关系的情节连两分钟都不到,也真心没有刻意地去表现什么,第一部中对他们关系的刻画是有限的也是很正常的,但粉丝已经看完了八部作品,所以会有一些后续的想象。我给了一分,他们可能夸张到二十分吧。”
BQ=《北京青年》周刊L=刘方祺
BQ:南派三叔本人有没有去看这部话剧或者排练?给你们建议了吗?
L:还没,今年对他比较特别,还没有出门,我们通过邮件沟通的,他没有说你要忠实于原著,但他要我注意敏感的东西,不希望刻意展现。但他答应我明年一定会来看的。
BQ:小说中的诡异奇特景象是如何呈现的?
L:运用了一些视觉上的技术,如双层投影方式,裸眼3D技术,还有真人扮演、舞台布景的实体展现,创作出三维环绕效果。像杭州场,那个剧场里有很多机关,让话剧出现了很多惊人的效果,杭州应该是 4D版的。比如当舞台上下雨了,观众会发现头上也下雨了,是雨雾,台上的地裂开了,观众席也会裂开,非常能感同身受。
BQ:你本人怎么看天真和小哥的关系?
L:作为一个男性,我觉得他们很正常,就是好兄弟关系。现在整个审美角度很奇怪,我也问了一些女生, “腐 ”的心理是怎么产生的?听了她们回答,我觉得其实就是当女生很喜欢一个人,就不希望他和女生好,当他和一个男生好,就觉得很满足。
BQ:观众的反应如何?是不是大部分都是“稻米”或者“瓶邪党”?
L:观众以年轻人为主。 “稻米 ”数量在一半左右吧,是最疯狂的一部分,这是杭州场的感觉。杭州粉丝非常狂热,他们知道我们在宋城,不知道哪个酒店,就把宋城每个酒店都预定了。而且每场结束后,都会堵在化妆间。我们还得用声东击西各种方式避开他们。有一点追星的感觉。
BQ:粉丝的狂热是有预料到吗?
L:是预料之外的。作为导演,我是为了突破题材和形式限制做这部话剧的,没想粉丝效果有多大,作出之后效果让我意外。做了一部没有明星的明星话剧。也归功于我们角色选得比较准,是符合粉丝心中的想象的。粉丝已经把演员当成了角色,有些粉丝会一路追,剧组到上海他们就到上海,到杭州他们就到杭州。他们虽然说不上很红,但现在在粉丝心目中的地位却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