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好设计让城市变得温情

[2022年07月08日 06:16] 来源: 风尚志·心灵美容志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  张永和与他的“非常建筑”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已经结束,很多观众在设计面前停留、猜测、议论,好像建筑成为了难解的题。实际上张永和并不是设置“谜面”的行家,在他的理念中,始终强调的都是建筑应该有的亲和力、宜居特性等。他想通过展览传达的是他的思考,那些思考不是真正求解的“疑问句”,而是有问有答的

  张永和与他的“非常建筑”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览已经结束,很多观众在设计面前停留、猜测、议论,好像建筑成为了难解的题。实际上张永和并不是设置“谜面”的行家,在他的理念中,始终强调的都是建筑应该有的亲和力、宜居特性等。他想通过展览传达的是他的思考,那些思考不是真正求解的“疑问句”,而是有问有答的“设问句”。
  著名建筑设计师张永和专访独立思考的习惯是童年家庭生活的馈赠。
  人物介绍:
  张永和,中国建筑师,建筑教育家,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美国注册建筑师;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教授;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5年9月就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
  我出生、成长于一个非常开明、自由的家庭。我和哥哥小时候一直处于被放养的状态,父母基本不干涉我们的自由,只是按照我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培养和引导我们的爱好和学业。这样的环境既给了我们一个丰富、快乐的童年,同时也造就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但是后来在事业的发展道路上,我也因为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而与父亲产生过分歧。他对我的寄望总是成为我不断进步的动力。
  宜居是我一直推崇的设计理念。
  上世纪80年代,我从国内初到美国,前所未有的建筑理念以及崭新的文化冲击让我目不暇接。我开始在建筑的规范与未来的可能性之间挣扎。90年代我决定回国发展,开始真正在建筑设计的实践当中寻找建筑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就是我一直所推崇的设计理念——宜居性,它渗透到建筑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建筑应有为公众所肯定的亲和力。
  作为商业与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摩天大楼是积极有效的建筑形式。它既能够容纳丰富的科技商业设施,又能够划分其中每一部分不同的功能与作用,还有可能成为一座城市的地标与风景。但是如何让公众与这个高耸坚硬的结构互惠互利是一个值得关注与关心的问题。
  好的设计会让城市变得温情。
  在纽约,如果建筑层高达到一定标准,其地面首层空间就必须为公众开放和利用,广场、绿地或者安放其他公共设施。这个概念对于拥挤繁忙的大都市来说,无疑是非常人性化和具有公益性的一项措施。它有效缓解了摩天大楼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一些矛盾与隔阂,而成为城市与居民之间的桥梁。
  建筑师未必智商高,但一定要成熟。
  包容性与缜密的思考是建筑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当然还有极强的动手能力。你需要动手去做一件东西才能真正了解它的优势与缺陷,从而发现什么样的设计是不合理的,以及从中发现更多、更合理的可能性。
  舒适、便利和秩序井然,永远是一个城市让人留恋的理由。
  我怀念80年代的北京,那时候在夏天的午后,胡同里只有蝉鸣,骑自行车到处晃也很方便。出国后,我很喜欢纽约的曼哈顿,在那里可以一直走十几条街都不会累,整个城市设计得非常便利且秩序井然。还有香港也是个城市规划的好范例,因为它也让人感觉身在其中非常方便。当然每个城市都在某些方面需要不断改善和优化,这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它是一个集体性的策略以及实施与完善的计划。
  设计不可能是曲高和寡的一件事。
  我曾经讲过,米开朗基罗盖了圣彼得教堂的穹顶,然后躲在一个柱子后头,见人就出来做导游,说他是怎么想的,当时为什么这么做。对于当代的建筑师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可能的。建筑是否有思想,分两个层次,有一层是直接的,它一定是人能感受到的;另外一层就是建筑师自己思考的问题,所以使用者、公众知道不知道都无所谓。没有一个建筑是需要真的跟读书一样读的。
查看更多: 谜面 建筑 行家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