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打孩子研究:儿时常挨打父母更易打孩子

[2020年10月05日 01:45] 来源: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05月22日讯打孩子,专业领域更多的叫法是,父母体罚(Corporalpunishment),即父母通过引起儿童身体的不适或疼痛来阻止儿童重复某种行为,达到纠正行为或教育的目的,具体包括用手或物体打屁股、打耳光、拧等方式。国内外对打孩子现象的科学研究很多,研究结果也有差异。比如国外调查发现,母亲打孩子的情况明显多过父亲。而

05月22日讯打孩子,专业领域更多的叫法是,父母体罚(Corporal punishment),即父母通过引起儿童身体的不适或疼痛来阻止儿童重复某种行为,达到纠正行为或教育的目的,具体包括用手或物体打屁股、打耳光、拧等方式。

国内外对打孩子现象的科学研究很多,研究结果也有差异。比如国外调查发现,母亲打孩子的情况明显多过父亲。而国内专家认为,中国父亲打孩子的情况明显多过母亲。以下整理的这些研究结论,供广大父母们参考。

做了危害自己安全的事

孩子更容易被打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把孩子的违规分为三类:谨慎违规、道德违规和社会习俗违规。研究者从山东潍坊枣庄等四个城市选取396名父母进行调查,他们发现,在谨慎违规情况下,孩子被打的情况最多,比如孩子做了类似“拿着铁丝去触碰电源”,或去“下河游泳”这样危害自己安全的事,这时父母最倾向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快速制止。而对道德违规的情况(比如说脏话),下手的概率就小一些,而对社会习俗违规(比如男孩穿裙子),孩子被打的情况最少。

儿童犯错时,父母会对儿童做出正确行为的能力进行评估,如果他们认为犯错是因为能力不及,通常不会下手打,而当他们认为孩子有足够能力预见和控制行为结果时,就会倾向于武力性管教。

与国外研究还有一点不同,在社会习俗违规方面,中国的年长父母比年轻父母更容易打孩子。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出孝子”)的影响更深的缘故。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低

父母打孩子越频繁

研究发现: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体罚的频繁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父母打孩子就会越频繁,而这个比例随着社会经济地位提高而下降。不过也有研究者指出,不管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年轻父母(18-29岁),对4岁儿童动手的比例都很高。

体验积极情绪的父母,比体验消极情绪的父母更容易接受儿童的错误行为,而对孩子感到心烦和失望的父母,更容易动手打。当父母体验到愤怒或受挫感时,实施冲动性惩罚的行为更多。

当父母追求短期社会化目标时(比如期末考试成绩),比追求长期社会化目标(比如未来找个理想职业),更容易采取暴力方式。

平时赞同体罚的父母打孩子的比例,比平时不赞同体罚的父母要高四倍。

最常打的三个部位

依次是屁股、手、胳膊

研究者发现:父母打孩子最常见的三个部位依次是:屁股(69.63%),手(21.7%),胳膊(18.2%)。

男孩被打得更多。2-4岁时,男女儿童被打差别不大,六七岁开始,男孩被打的普遍性、频繁性和严重性均显著高于女孩。

总体上,父母体罚的普遍性、频繁性和严重性随孩子上学后年级的升高而降低。

美国研究者认为,4-5岁的孩子被打的比例最高,6-17岁时稳定下降。较温和的方式(比如手打屁股)较多发生在童年早期(2-4岁),而严重的方式(比如使用工具器械),在童年中晚期更普遍(5-12岁)。

儿时经常挨打的父母

更容易打孩子

研究指出,父母体罚具有代际传递性,这是因为“父母对体罚的态度在体罚的代际传递中起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儿时被打的经历与细节,一方面可能直接影响父母当前打孩子的行为,也可能通过改变他们对待打孩子的态度,而产生间接影响。

“体罚会使儿童认为使用暴力是正当的,因为儿童倾向于把他们所经历的人际交往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国外关于体罚危害的研究及启示》中写道。

美国一项针对200名低收入母亲的研究发现:有70%打孩子的母亲在小时候挨过打。

专制型父母比权威型父母更容易打孩子。

家庭规模越大,孩子越容易被打。

夫妻关系是父母体罚发生的重要关系背景,夫妻关系紧张的父母,更可能打孩子。

有研究者认为,单身母亲或离婚母亲比完整家庭中的母亲更容易对孩子实施暴力。而另一部分研究者则说不是这样,因为单身母亲对压力型婚姻的摆脱,抵消了她们离婚后面对的其他压力。

儿童的遗传特征(特别是气质)能够影响父母体罚,其中胆汁质或多动症儿童会挨更多的打。

lv

图文资讯